分享

王季儒医案(一)

 一个大树 2021-12-21

王季儒(19101991),主任医师。山东省历城县人,生于名医世家,自幼习儒。后来津随父静斋公学医;在熟读医籍经典著作之后,又博览众多医书,其中以有关温病医籍为重点。1936年经天津市中医考试合格后,又拜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为师,随师3载,以其笃志博学而深得孔师之器重。1940年在天津开业行医,因出自名门,开业伊始即诊务繁忙,且声誉日隆。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市第六医院(即现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毕生致力于临床,擅治温病,亦精内、儿等科,尤其对"中风"有独特见解。行医60年,经验宏富,发表论文多篇,著有《温病刍言》、《肘后积余集》等。历任天津市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顾问、天津市中医学会顾问、天津市医药局顾问等职。

一、热痹镇痛汤治愈热痹证一例

那某,女,7岁。

初诊1962515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514日由跳绳而扭伤左足踝关节,微有肿痛,夜间发烧,515日上午除两足踝关节肿痛外,双手腕关节及腰骶部位亦肿痛,至某医院急诊,化验血沉32mm/1h,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至晚7点肿痛更剧,发展极速,其父抱来求诊。

诊查;患儿痛苦病容,双腕关节、踝关节、腰骶部位均肿痛颇剧,活动受限,体温38.5℃。脉滑数。

辨证∶本证系由剧烈活动后,血热沸腾,汗出受风,风热相煽,游走于关节,闭阻于血脉,而成热痹之证。

治法∶清热搜风,活血通络。

处方∶生石膏30g细辛2.4g麻黄2.4g羌独活各5g知母10g黄柏10g桑寄生30g忍冬藤30g僵蚕10g栀子10g赤芍10g乳香5g鸡血藤15g威灵仙10g羚羊角粉0.6g(分冲)

二诊;516日。据述服第一煎药后,约1小时,肿痛大减,即能入睡,半夜醒来,肿消痛止,体温正常。嘱其原方再服2剂,以资巩固。

【按语】热痹以发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痛,兼有发热,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本案虽因跳绳扭伤踝关节引起,实则由跳跃活动,鼓动气血,阳气鸱张。汗液外泄。腠理失阖,风邪乘虚而入。而汗液之湿随之,与体内之阳热搏结,遂成风、湿、热合邪,闭阻于血脉之热痹。王肯堂说;"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张景岳谓"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王老所拟热痹镇痛汤,乃辛苦咸寒与辛温微苦之复法,而以清热为主之方剂。本方以生石膏、知母、黄柏、栀子之辛苦寒煞其火焰之势,火熄则疼痛自减;麻黄、细辛、羌独活发散风寒,开闭止痛,且风能胜湿,散风即能祛湿,湿去则肿消,虽为热痹,必然兼受风寒而发,故仍需辛温发散之味;寄生、灵仙、忍冬藤、僵蚕疏风清热,宣通经络;鸡血藤、赤芍、乳香活血通络,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羚羊角气味感寒,厥阴风药,用以清热镇肝,息风通络。黄宫绣《本草求真》中说;"历节掣痛羚羊角能舒之。"张锡纯《衷中参西录·羚羊辨》中称其"最能清大热、兼能解热中之大毒,且既善清里。又善透表,能引脏腑间之热毒,达于肌肤而外出"。故凡痹证之属于热者,服此方,常药下即热减,且收效甚捷。

十、加味温胆汤治愈癫证一例

徐某,男,16岁。

初诊;1972105日。

主诉及病史(代主诉)患者于19728月中旬,因有不如意事,致精神呆滞,不语,常一人面墙而立。其父亦知医,曾予服药多剂未效而来门诊。

诊查表情淡漠,沉默寡言,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辨证此系抑郁不舒,气滞痰凝,清窍被阻所致。

治法豁痰开窍,镇肝降逆。

处方;生龙齿 25g 生牡蛎25g 天竺黄 10g 矾郁金 10g 九菖蒲10g 清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2g 枳实 10g 竹茹 12g 旋覆花 10g 赭石10g 胆南星 10g 朱砂1.5g(冲服)

礞石滚痰丸2剂布包同煎。

二诊;前方连服5剂,精神正常。原方礞石滚痰丸,嘱其再服3剂停药观察。

【按语】癫证多因忧思过度、郁闷不舒、气结痰凝、心窍被蒙所致,俗所谓痰迷心窍者是也。王肯堂说∶"痰迷为癫,气结为痰也。"故治疗癫证当以祛痰为要,盖痰去则神清。本例即以重剂豁痰开窍加镇肝降逆之品而使其痊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