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肝清热法治愈盗汗一例 李某,男,65岁。 初诊∶1991年7月12日。 主诉及病史∶十余天前晚间酒后当风,次日凌晨四五点寐中大汗出,身如水洗,此后每于凌晨四五点钟汗出如洗,伴背后灼热、头晕、行步不稳、小便频数。患者半年前中风,口眼喝斜,已临床治愈。 诊查∶脉虚弦尺弱,舌淡红,苔黄润。 辨证∶肾精不足,肝木失养,阳热亢盛。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坚阴。 处方∶生珍珠母30g生石决明30g生龙牡各30g(上药用布包,先煎)杭白芍20g明天麻20g(单煎)地龙20g怀牛膝25g黄芩20g大生地黄30g肥知母20g大秦艽12g白薇12g地骨皮30g五味子10g五倍子15g桂枝尖10g甘草10g,3剂 水煎服。 二诊∶1991年7月15日。药后汗已减,头不晕,行步稳,二便调,脉沉细,苔淡涩。原方去地骨皮,继服4剂。 三诊;药后汗大减,仍寐不实,纳可,脉虚弦尺弱,苔淡黄。前方去桂枝、白薇、秦艽,加白僵蚕15g、大玄参30g、龙胆草8g。3剂后汗止,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语】凌晨为阴气渐衰阳气已动之时,四五点钟为寅时,属木,应于肝。肝体阴用阳,主升主动。今患者年已八八,阴精已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复因饮酒,助阳生热,腠理开泄,阳热迫津外出,故见寅时汗出如洗。方中重用生珍珠母、生石决明、生龙牡、杭白芍、明天麻平肝潜阳为主,黄芩、知母、生地、秦艽、白薇、地骨皮清热坚阴为辅。地龙清肝热,牛膝降肝火,五倍子、五味子收敛固涩,防津气耗散,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均为佐使。患者盗汗而手足心不热,仅背后灼热,此为阳热蒸腾明矣,故复诊去地骨皮、白薇、秦抗诸清虚热之品,重用僵蚕、玄参、龙胆草,仍在平肝清热,方证相应,终获全功。盗汗多属阴虚,然亦有阳热之证,不可为阴虚限定耳目,临证须详察四时五脏阴阳,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无求之,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是谓至治。 四、抗敏汤治愈荨麻疹一例 孙某,女,66岁。 初诊∶1991年4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周身风团疹块,瘙痒反复发作十余年,尤以春夏或夏秋之交较重。奇痒难忍,夜不得安寐而头晕,心中烦热,便秘。曾在天津市各医院皮肤科诊治,其效不显。 诊查∶四肢、躯干散在大小不等风疹团,呈深红色,周围多绕以充血环,以手按之有掀热感,皮肤划痕呈"阳性"。舌红苔黄,脉象浮弦数。 辨证∶风热邪气闭塞媵理,血燥多热,肌肤失养。 治法∶活血凉血兼以清热,助以通利消导。 处方;生石膏30g炒枳壳15g大黄15g生地黄30g三七粉3g泽兰叶15g黄芩15g 二诊;6剂后皮肤瘙痒显著减轻,大便畅通,夜能安睡,仍有残余疹块未消。继用前方,加蝉衣8g、苍耳子20g、杏仁15g、甘草10g。连服6剂,顽疾霍然而愈。 【按语】抗敏汤系杨老积累多年临床经验所拟定之验方。杨老认为瘾疹之病为风热内蕴,肺受熏蒸,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而致。反复发作因外邪引动内火,方中黄芩、石膏清热可内清肺胃,外达肌肤。枳壳行气,大黄之泻可开邪去之路,石膏与大黄同用,可使肺之郁热从大肠而泄,清下同用,相得益彰。古云"无风不作痒"。该病均以风邪为先导。疹色红而奇痒难忍,属热在血分。一般的风药难以奏效,不如治风先治血,加用泽兰叶、三七粉、生地黄以活血凉血,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促进吸收及消散,即古人所谓"血行风自灭"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