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翘武,男,1915年生,安徽歙县人,中医主任医师。胡氏幼承庭训,16岁复从歙县新安名医汪泽民为师,5年卒业即悬壶济世。1946年参加南京中央考试院国医考试,成绩合格获中医师合格证书。1979年被省卫生厅选聘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曾历任宣城地区中医学会第一副会长、省中医学会理事、新安医学会顾问、《中医临床与保健》杂志顾问、安徽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全国中医老年病学会委员等职,1991年被选聘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 胡氏致力于中医教研工作多年,擅长中医内科,对诸多疑难病证有自己一套识证用药经验,其中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咳喘病证尤多研究,认为"调气蠲痰"是疗治咳、喘、哮之关键。用药注重动静、补泻、寒热、上下、内外结合。在全国中医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并有《老中医经验集·胡翘武专辑》及《中医临证三字诀》等著作问世。1988年荣获省科协颁发的"从事科技工作五十年"光荣证书与称号。 一、清心柔肝法治愈尿道综合征一例 王某,女,38岁。 初诊∶1989年10月18日。 主诉及病史∶小便频急涩痛,日数十次,三个月余。 诊查∶形体虚惫,面容憔悴,性情焦虑急躁。三个月来因小便频急涩痛,解之不尽,移时欲溲,不能自控,昼夜竟达数十次之多。现已寐食不甘、神色困顿、告假病休,虽中西诸药频投罔效。口干苦,唇舌红赤,苔薄黄,两脉细数且弦。 辨证∶心肝火炽袭扰膀胱。 治法∶清心泻火,柔肝缓急。 处方∶川黄连6g莲心3g麦冬10g生白芍30g珍珠母30g(先煎)生甘草6g生地黄20g鲜竹叶10g3剂 二诊∶药后效显,溲之频急基本控制,继予原方又5剂即愈。 【按语】本例之患属中医淋证范畴,但如此频急诚为罕见。屡经尿常规、尿培养无异,转由中医疗治也易医数人;所投方药非清热通淋之剂,即滋肾利湿之方,刻守常法屡治乏效,实未识本证之症结,知常而不知达变也。患者3个月前因失落巨款,一夜焦急紧张之后而罹此急,此心系急、肝气郁无不由此而生;加之诸症日甚,频治无效,向本阴虚之体,内热又无不炽盛,上灼君主。旁燔将军,心火旺非但神不守舍,夜寐不安,且下迫小肠增其淋涩;肝火动非但侮中克土、食不甘味,又循厥阴之经入阴器而迫袭藏津液之州都以增其频数。治当摒弃前医诸法,方以川连、莲心、竹叶直泻心火,以撤下迫之威;珍珠母重镇安神,可缓心系之急;生地、麦冬滋阴清热,两补肝心;重用生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柔肝缓急。此心肝同治,州都宁谧,频急涩痛之淋证逐日向愈,此淋证之又一疗法也。 二、镇惊运中法治愈阳痿一例 张某,男,38岁。 初诊∶1986年7月21日。 主诉及病史∶阳痿2个月。 诊查∶两个月前在一次驾驶汽车途中,幸免一次车祸后,当夜即阳事不举,至今2个月,曾予补肾壮阳中药及针灸无效。面色晦滞,纳谷不甘,时或噩梦纷纭,心有余悸,小便淡黄,大便不实,口干不甚欲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略滑。 辨证∶心神失守,气陷肾虚。 治法∶镇惊安神,运中升陷。 处方∶珍珠母30g(先煎)远志10g朱茯神20g西党参10g焦白术15g山药30g鲜荷叶20g炙甘草6g葛根15g,5剂 二诊∶服上方药3剂后,阳事挺举但不坚,尽剂即愈,继予上方去白术,加山茱萸肉10g;又5剂以资巩固。 【按语】张某之体素本康健,向无遗精阳痿等疾。惊恐之后所致阳痿与肾虚惫阴精亏虚者相差甚远,故温肾壮阳之法无验也。在询得致病之由后,忽悟张景岳有"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之语,考惊则气乱、心神失守,恐则气下、清阳不升。如斯中土亏虚、宗筋不荣、气乱无序,阴阳必有偏颇之失,此阳事痿弱之由也。治当首以珍珠母、朱茯神、远志镇惊安神,冀君主宁谧,心神入宅,失序之气机可得调顺冲和。然气下之机。失荣宗筋,必待脾土健运方能斡旋,俾下陷者得以升举,失荣者渐以滋煦,故在求得食不甘味、大便不实之佐症后,即以党参、白术、山药、荷叶、葛根等以补中升清、营养宗筋。方投5剂即获痊愈,此阳痿少见之疗法,特志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