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泽生医案(一)

 一个大树 2021-12-21

张泽生(18951985),字树霖,号扫尘,江苏丹阳市人,教授、主任医师。16岁时从孟河费伯雄高足贺季衡学医,凡6载,由于勤学深研,尽得其传。1919年起悬壶应诊,不久即名闻城乡,成为当时丹阳名中医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应聘至江苏省中医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南京中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历任丹阳市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常委及全国中医学会江苏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张泽生教授精于中医内科,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证,尤其对诊治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有独到经验。他首先提出萎缩性胃炎以中虚气滞证居多,治疗应以温中理气为主的新论点,纠正了过去认为该病多胃阴不足的错误论点,先后发表《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张泽生医案医话集》,1983"张泽生教授胃病诊疗与教学应用软件"通过省科委鉴定,荣获省科技成果奖和全国微机应用展览会荣誉奖。张氏自拟的治疗萎缩性胃炎中虚气滞证的胃炎灵冲剂,已列为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现正在进一步扩大验证中。

一、温中健胃法治愈萎缩性胃炎一例

罗某,男,50岁。

初诊197636日。

主诉及病史∶左上腹疼痛五六年,最近2年来病情加重,甚则每天持续疼痛不止,痛甚出汗,喜热喜按。

诊查∶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中段憩室;病理报告;中度萎缩性胃炎(胃窦大弯、小弯、胃体小弯)。舌淡苔白,脉沉弦。

辨证∶中虚气滞证。

治法∶温中健胃。

处方∶党参15g当归9g桂枝3g白芍9g法半夏9g木香5g陈皮6g炙甘草3g

二诊1977119日。上方连服二百余剂,胃痛明显减轻。原医院复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胃窦大弯、胃体后壁黏膜组织、胃体小弯轻度萎缩性胃炎,上方去半夏、木香,加红花、乌梅炭5g

三诊1977613日。患者来信云上方又服150剂,胃痛未作,证情稳定,惟出汗较多。原方加生姜2片、大枣4枚,调和营卫,以资巩固。

药后来信称∶出汗明显减少,胃痛未作。同年1230日又来南京请张老复诊,胃痛已除,形体较前为胖,饮食、二便正常。197812日再往原医院作胃镜复查∶浅表性胃炎,原萎缩灶已消失。病理报告∶仅见胃体小弯重度浅表性胃炎。张老嘱以原方间断服之,以冀巩固。

【按语】根据张老经验,萎缩性胃炎以中虚气滞或中虚胃寒证居多,治宜温中健运为主。最常用方为归芍六君和小建中汤加减,方中白芍量重于桂枝,旨在温中缓急。该方特别适用于胃脘痛喜热喜按或得食则缓之患者。当药证相合,病情有所减轻时,一般不要轻易更改主方,可嘱患者长期服用,亦可制成丸药进治。通过此例,说明萎缩性胃炎是可以治愈的。

二、清肝和胃法治愈胃病阴虚火旺嘈杂一例

谈某,女,36岁。

初诊1963511日。

主诉∶嘈杂善饥,咽干舌燥,面易烘热,大便干结。

诊查∶脉弦细而数,舌红少苔。

辨证∶阴血不足,中州失濡,虚热犯胃。

治法∶甘凉濡润,清肝和胃。

处方∶南沙参9g麦冬9g白芍9g乌梅炭3g黑栀5g白术12g柏子仁9g熟枣仁12g法半夏6g炒竹茹5g龙眼肉9g红枣4

二诊1963518日。服药后上述症状均已消失。但停药之后又有次嘈杂感。头昏,大便较干,脉弦细,舌少苔。肝阳初潜,阴血当亏,原方加减。原方去竹茹、加炙甘草3g

三诊196361日。阴液不足,津不上承,咽干口燥,心膺仍觉嘈杂,脉弦细,舌质红少苔。拟养血生津。

处方∶南沙参9g麦冬9g石斛12g白芍9g乌梅炭3g生地黄12g阿胶珠6g炙甘草3g柏子仁12g龙眼肉12g红枣4

四诊1963610日。药后诸症均消失,因大便尚干结,给服桑椹膏调治而愈。

【按语】嘈杂是指脘中如饥如嘈,甚则有懊恼不宁之状;病位主要在胃。其证有虚有实,必须仔细辨别。本例嘈杂,据其见症为营阴不足,胃失濡润,阴虚火旺,肝逆犯胃,因此治以养胃阻,补营血,甘凉濡润,稍佐苦泄以清肝。在二三诊时肝火已清,即去苦寒之味,加入甘寒生津之生地黄、阿胶、石斛等,加重养阴,俾津液濡润,胃气和降,虚火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