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寓晨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三、益气清营固冲汤治愈妇科血证四例

例一汪某,女,38岁。

初诊1989110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量多5个月,每潮色红夹块,量多如冲,历时十一二日方净,周期尚正常。

诊查∶子宫体正常大小,诊刮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剥脱不全。舌红,苔薄,脉细弦。

辨证∶时值经事适临,头昏腰楚,胸闷乳胀,小腹隐痛,倦怠乏力,口干,舌红,苔薄,脉细弦。责之气虚营热,肝郁夹瘀为患。

治法∶益气清营,疏肝化瘀。

处方∶炙黄芪30g太子参15g大生地黄15g炒黄芩12g贯众炭15g乌贼骨15g重楼30g炒柴胡6g炒白芍10g炒当归10g制香附12g煅花蕊石12g

药进5剂,经量骤减,块下亦少,经水7天净。宗法调治2个月,经行正常。

例二王某,女,38岁。

初诊1989519日。

主诉及病史∶漏下或多或少,迄今二十余日未净,色红质稠。刻下面色少华,头昏乏力,胸闷气短,腰脊酸软,心烦口干,小便黄少。

诊查∶舌偏红,苔薄中剥,脉细数。

辨证∶责之气虚营热,肝肾亏损为患。

治法∶益气清营,滋养肝肾。

处方∶炙黄芪30g太子参15g大生地黄15g炒黄芩12g贯众炭15g乌贼骨15g重楼30g熟女贞12g墨旱莲30g炒川续断12g煅牡蛎(先煎)30g

服药5剂,血止收功。随访3个月,经事正常,非经期再未出血。

例三王某,女,28岁。

初诊198959日。

主诉及病史∶妊娠三月余,阴道流血10天,色红量少无块。头昏乏力,胸闷气短,腰脊酸楚,小腹坠痛隐隐,心烦口干。

诊查∶舌红苔薄,脉细滑数。

辨证∶责之脾肾虚亏,气阴不足,血热伤胎。

治法∶益气清营,滋肾安胎。

处方∶炙黄芪30g太子参24g生熟地黄各12g炒黄芩12g贯众炭15g乌贼骨15g苎麻根30g熟女贞12g墨旱莲30g陈阿胶(烊冲)12g菟丝子15g杜仲15g桑寄生15g

药进5剂,漏红即止,腰楚腹痛亦缓。继服5剂,乃奏全功。

例四周某,女,24岁。

初诊1989610日。

主诉及病史∶产后40天恶露淋漓不断。西医拟诊为子宫复旧不全,投宫缩剂及抗炎止血药不瘥。阴道下血色紫红夹小块,量不多小腹隐痛,精神委顿,头昏腰楚。

诊查∶舌质衬紫,苔薄白,脉细涩。

辨证∶责之气血两亏,瘀热阻胞为患。

治法∶益气清营,化瘀止血。

处方∶炙黄芪30g太子参15g焦白术12g炒黄苓10g生熟地黄各12g全当归10g贯众炭15g乌贼骨15g重楼30g煅花蕊石12g三七末5g(另包分冲)炒川续断12g

服药6剂,恶露得净。转拟健脾益肾,调补奇经。

【按语】益气清营固冲汤系自拟经验方,由炙黄芪、太子参、大生地黄、炒黄芩、贯众炭、乌贼骨、重楼等药味组成,主要治疗气阴两虚、营热扰冲的有关妇科血证,根据病情加减应用,每获良效。例一月经过多,《证治准绳》认为属"劳伤气血,冲任虚损";万全谓"不问肥瘦,皆属热也"。结合临床经验,纯虚或纯热者少,虚热兼夹者多。在治法上宜益气不忘清营,若兼瘀浊。,则当降浊行瘀。例二崩漏,在病因学上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其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宋·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云;"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元·朱丹溪又云;"崩下由脏腑损伤,冲任二脉气血俱虚故也。"本病成因不外乎虚、热瘀,该例由虚、热兼夹,治宜"虚者补之,热者清之",澄源塞流而复旧。例三胎漏,多因孕妇平素体虚,脾肾不足,气血虚亏,不能固养胎元;或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损伤胎元所致。该例治拟健益肝肾、培补气血,佐以清热养血以安胎元,使肝肾健、气血充,热清而胎安。例四产后恶露,吴谦云;"因冲任损伤,血不收摄,或因瘀行不尽,停留腹内,随化随行",斯症责之虚与瘀,临证时应细心体察,针对病情,"不拘于产后,亦不忘于产后",辨治宜通补兼施,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