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育寿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二、凉营透邪、清肺开窍法治愈败血症一例

王某,男,4岁。

初诊19741119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发热已经6日,据称起病第二天即住入某医院病房,惟病情日趋严重,渐见神志不清,经检查血液、脑脊液、X线胸片等,并请外院儿科医生会诊,均诊为败血症,先后更换过多种抗生素,配合激素、冬眠疗法,静滴甘露醇、补液、输血、输氧等积极措施,证情依然恶化,遂邀请中医治疗。

诊查∶体温39.6℃(肛),神志或昏糊或烦躁,咳逆气喘,鼻翼煽动,扬手掷足,时有呓语,胸现斑疹,肚腹饱胀,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苔黄腻罩灰黑,舌质红绛,脉细滑数,指纹殷红,已过命关。

辨证∶温毒由气入营,熏蒸心包,逼血外溢;火热炼液成痰,郁闭于肺,蒙蔽清窍。

治法∶凉营透邪,解毒开窍,佐以泻肺清化。

处方∶鲜生地黄30g淡豆豉10g丹皮10g赤芍10g忍冬花15g连心翘15g玉泉散30g(包前)知母、贝母各10g葶苈子10g(包煎)全瓜萎30g广郁金5g菖蒲6g

上药煎汁徐徐鼻饲。1剂。

∶安宫牛黄丸1粒,研末分4次水化鼻饲。

二诊1120日。据述服上药后,汗出溱溱,肤渐和润,高热转轻,测温37.8℃(肛),神志渐清而现萎靡,气喘略平,鼻煽已除,时有咳逆,烦懊宁,呓语休,唇色紫绀转为淡红,已能饮食。不用量饲,斑疹亦消,大便转畅,溲赤略淡量亦稍增。苔灰黄薄腻,舌红绛乏津。再拟扶正养阴,清化湿热。

处方∶南沙参20g麦冬10g玉竹10g川石斛15g鲜生地黄30g丹皮10g炙桑皮10g炒黄苓10g玉泉散30g(包煎)鲜芦根30g竹茹叶各10g大贝母10g3

西洋参5g煎汤代茶徐徐服。

三诊1124日。发热已和,测温36.5℃(肛),神志清楚,体弱萎软,手足心微热,略有咳嗽,纳谷较启仍不香;大便溏薄,日行二三次;苔腻化,薄黄,舌质淡红。肺阴灼伤,脾失健运,姑再清肺运脾。

处方∶太子参15g麦冬10g川贝母10g炒黄苓10g炒淮药10g陈皮5g炒扁豆10g生甘草3g炙鸡内金5g生熟谷芽各10g红枣10g5

【按语】从叶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理论,分析本例病机,是邪热由气直入营血,重蒸心包,神明被蒙。宗"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意,以黑膏、白虎、丹皮、赤芍等凉营透邪,银花、连翘、郁金、菖蒲、安宫牛黄解毒开窍,合桑皮、葶苈、栝楼泻肺通腑平喘。2剂后,汗出热挫,斑疹渐消,神志清,气喘平,惟口渴、神萎,此乃温毒虽解而气,阴大伤,犹似贼去城空之势,遂以洋参、麦冬、玉竹、石斛益气养阴以扶正,鲜地黄、黄芩、玉泉、桑皮、贝母、芦根等清化痰热以靖余氛。三诊时,气喘虽平但稍有咳嗽,伴有手足心热,体弱萎软,纳少,便溏,系肺阴灼伤未复,脾胃受损失运,故以麦冬、黄芩、川贝、生草养肺阴、清痰热,太子参、炒淮山药、炒扁豆、陈皮、鸡内金、红枣等健脾胃、助运化,而获痊愈。根据此案,病虽危重,由于处理恰当,恢复较快。正如《景岳全书·小儿则》云∶"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恰得其本而撮之,则一药可愈。"

三、清肺泻肝法治愈顿咳血一例

何某,女,9岁。

初诊19851012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月余,曾在某医院多次诊治,经验血、X线胸片等反复检查,最后确诊为百日咳,用过青霉素、先锋霉素、红霉素、非那根、鲁米那等西药及中药、单方治疗,咳势日益加重,近又口鼻出血,遂来就诊。

诊查∶顿咳月余,不咳如常,咳则连声不绝,头面发红,颈脉怒张,弯腰曲背,捶胸顿足,涕泪俱出。吸气时有鸡鸣吼声,迨吼音止,咳又如前。近来咳更剧,剧则口鼻俱衄,眼白有溢血斑,眼周青紫,舌下系带有溃疡,苔薄黄,舌红绛。

诊断∶百日咳(顿咳)。

辨证∶肺蕴痰热,肝火上刑,木叩金鸣,血络损伤。

治法∶清肺以化痰热,泻肝以降气火。

处方∶地骨皮10g炙桑皮10g南天烛10g炙兜铃6g丹皮10g白芍10g黑山栀10g黛蛤散15g(包煎)炙百部10g侧柏叶15g生甘草3g金沸草10g3

二诊1015日。顿咳之势稍轻,次数亦减,咳时口鼻衄减而未止,眼白血斑退而未消,眼周青紫已淡,苔薄黄,舌红绛。

原方去白芍,加葶苈子10g、大贝母10g3剂。

三诊1019日。顿咳明显减轻,咳时已无面目发红、弯腰曲背、捶胸顿足之象。口鼻衄止,眼白血斑亦消。苔微黄,舌质红,脉细滑数。宗效意追求。

处方∶炙桑皮10g南天烛10g炙兜铃6g射干10g葶苈子10g(包煎)炙百部10g黛蛤散15g(包煎)大贝母10g生甘草3g鱼腥草30g金沸草10g3

四诊1023日。顿咳渐止,偶有数声,时觉口渴,大便干燥。苔微黄,舌质红。痰火化,肺阴伤,再拟养阴清化。

处方∶南元参各10g麦冬10g炙桑皮10g大贝母10g全瓜萎30g南天烛10g黛蛤散15g(包煎)生甘草3g炙百部10g鲜芦根30g冬瓜子10g鲜梨1只(切块)5

【按语】本例诊断明确,阅前医病历,先后所用中药皆华盖及小青龙等古方,药性温燥,作用在宣,适宜百日咳初期应用。钱氏认为,痉咳阶段,系肺蕴痰热,肝火上刑,木叩金鸣,病理着重在"",倘用宣法,气火益旺,温燥更助火势。因此改用丹栀泻白合化肝煎加减,以泻肝火清痰热,痉咳减轻,血止,病情迅速控制。其后因痰火灼伤肺阴,在清降的同时增以养阴之品,咳止病愈。从而说明临床在识病基础上还应辨析症状,明确病机,然后施治,故收效较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