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亦人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九、温肾益气法治齿衄一例

黄某,男,65岁。

初诊19791223日。

主诉及病史∶齿衄已8个月。患者近8个月反复齿衄,且满嘴牙齿松浮。观前医之治多从收涩、补脾、滋肾降火入手,然细询病者,告知其左半身、头部、鼻准冷甚,晚间尤著。

诊查∶面色萎黄,舌淡嫩胖,脉沉细,尺部尤甚。

辨证∶肾阳大虚,鼓动无力,血失所摄。

治法∶温肾纳气,益气摄敛。

处方∶熟地黄30g骨碎补10g上桂心3g(后下)五味子6g怀牛膝10g甘杞子10g生黄芪15g潞党参10g地骨皮10g炙甘草6g5

二诊1229日。药人齿衄减轻,恶寒告缓,守方续服。原方续服5剂而安。

【按语】虚证之衄,古人多从脾气虚而失摄及阴虚火盛伤络论治,单纯从肾阳虚论治者甚少。本例齿而齿根松浮,且寒象明显,显属肾阳虚无疑。盖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肾虚则齿失所养,故齿根松浮;血虽为脾所统,但又必赖肾中阳气,为之鼓舞而脾气始旺,肾气不足则脾气必虚,血失所摄故齿。考其标在脾失统摄,而其本尤在肾气之虚,故治当温肾气以治其本,否则根本动摇,光治其标忽弃其本则病难痊矣。方中熟地、杞子、骨碎补、官桂心、牛膝以温补肾气;参、芪以助脾气;佐入地骨皮一味,泻虚火以护血络,诸药相合则于肾阳虚之齿有补矣。

此外,阳虚致的选药亦至为重要。阳虚固当温补,然忌大辛大热,配伍多宜温润之品。

十、清化痰热法治汗多恶风一例

高某,女,48岁。

初诊1981425日。

主诉及病史∶汗多恶风月余。患者汗多恶风已月余,曾服用滋阴清火、调和营卫药而乏效。刻诊∶除汗多恶风外,自觉时时烦热,喉间亦有热辣感。

诊查∶苔腻微黄,舌尖红点,脉沉。

辨证∶痰热内蕴,肺气郁阻,卫气开合失宜。

治法∶清化痰热,宣和肺卫。

处方∶瓜萎皮10g射干10g光杏仁10g炒黄苓6g干芦根20g研牛莠子10g春柴胡6g蒲公英10g淡竹茹10g制半夏6g5

二诊53日。夜汗已止,恶风有减,烦热亦轻,苔脉如前。药既获效,增损再进。

一诊方去射干加连翘10g,栝萎皮改为全栝蒌10g5剂。药后汗止烦除,恶风消失,病遂告愈。

【按语】本案汗多恶风每令人想及营卫不和桂枝汤证;夜中汗出容易联想及阴虚证,然遍尝滋阴、调和营卫法乏效。此证之辨关键在于喉间不适及苔腻微黄,盖喉咽相连,主肺气出入,痰热内阻故有喉间热辣之感;结合苔腻微黄则痰热内阻之诊断不难作出。考其汗出恶风,似为痰热阻肺,肺气失利,肌表失和所致。清化痰热后则肺卫之开合得利,故不治汗出恶风而其症自止。

十一、益气养阴、和解枢机法治会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一例

杨某,男,57岁。

初诊1979221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胸闷气短年余。1年来心悸、气短经常发作,曾在某医院诊断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服用西药奎尼丁和中草药等罔效。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体倦乏力,纳差;大便稍结,二日一行;小便正常。

诊查∶舌红少苔,脉结代。心脏听诊∶心率89/分,三联律,早搏每分钟8次。心电图示∶①提早出现的QRST波(无提前P波);QRS>0.12;ST段压低。

辨证∶气虚阴亏,心络痹阻。

治法∶益气养阴,活络通痹。

处方∶炙甘草10g麦冬15g生地黄24g火麻仁10g桂枝6g甘松6g白薇10g党参10g莪术10g京菖蒲6g仙灵脾15g7

二诊197935日。上方药服后,心悸轻减,其他诸症均有好转。然胸闷气短如前。药证合拍,稍事加减,拟上方去甘松加川楝子6g10剂。

三诊1979325日。药后诸恙悉除,停药4天。然因上周感冒,心悸等见症复发。

心悸,胸闷,以黎明和夜晚为甚。口苦而干,夜难入寐。舌红,苔薄白,脉结代。证情改变,方随证转。气阴之虚,复加枢机不利。当拟益气养阴、和解枢机之法治之。

处方∶炙甘草10g麦冬15g生地黄30g柴胡6g黄芩6g玉竹15g桂枝6g莪术10g石菖蒲6g合欢皮10g10

四诊197948日。上方服后,诸症若失。惟活动后稍感气短,特来索方。为巩固计,上方10剂照服。

以后随访,述服上方后,再未复发。

【按语】治疗心悸,一般以益气活血、滋阴养血、温通心阳等为常法,未见从少阳枢机入手者。思少阳为枢,手少阳经别又历属三焦而散于胸中,足少阳胆经行胸过膈。且三焦为元气之通道,贵通恶滞。滞则胸络痹阻,元气不畅。殃及宗气,心可为之动悸,脉也因之结代。而胆枢不利,胸闷也,因之生焉。故和解枢机之法,在治心悸时切不可忽略。如上案,按辨证属气虚阴亏、心络痹阻。相应施药,悸虽去而胸闷未除。于是加川楝子以畅三焦气机,效果昭然。后又因感冒诱发诸症,遂在原方基础上仿小柴胡汤意复加柴、芩以和解枢机,果效如竿影。《伤寒论》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言∶"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下悸·····小柴胡汤主之。"对比是案,这里心悸胸闷、口苦而干,就成了运用和解枢机法的辨证眼目。该案高妙之处,正在于能灵活运用《伤寒论》之理,于纷繁症状中求疾病之本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