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垄丽娟医案(八)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八、温补脾肾法治洽愈劳淋一例

刘某,女,48岁。

初诊19831125日。

主诉及病史∶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已有5年。尿培养大肠杆菌10万以上,长期用呋喃咀啶、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治疗。初起有效,反复使用已无效。服中药清热利水剂胃部不适,大便稀,小便反为涩痛不畅。

诊查∶面色胱白,两目微浮,少腹坠胀,尿频量少不畅,日夜二十余次,尿道无灼痛感;畏寒肢冷,腰部空软酸痛,食欲欠佳,大便不实,下肢轻度浮肿。苔薄白、质淡,脉细。小便常规;蛋白微量,脓细胞少许。中段尿培养∶大肠杆菌多于10万。

辨证∶热淋病久,脾肾气阳亏虚,膀胱气化无权。

治法∶温肾健脾,益气助阳。

处方∶炙黄芪15g炒党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0g肉桂3g(后下)怀山药12g杜仲12g川续断肉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2g台乌药10g生苡仁12g

二诊125日。药后小便已畅,少腹坠胀减轻,目浮、下肢浮肿减退,食物已香。大便不成形,日1次,小便仍频。苔脉如上,原方加减。

原方去苡仁、茯苓,加鹿角片10g、杞子10g

三诊1220日。小便次数明显减少,日夜十余次;腰部酸痛已缓,精神好转;苔薄白,脉细。投前方颇合,再加重其制。

处方∶炙黄芪30g炒党参20g炒白术10g山萸肉10g怀山药12g杜仲12g川续断10g菟丝子10g益智仁10g鹿角片10g杞子10g紫河车10g

上药加减调理3个月,小便日夜六七次;腰部酸痛不甚,疲劳后尚有不舒;面色已有红气;苔薄白,脉细有力。中段尿培养连续3次阴性,改投金匮肾气丸、五子补肾丸巩固调治。

【按语】淋证初起,多属湿热实证,用清热利湿剂即可奏效,但巩固疗效尚需继续治疗,否则极易复发转成劳淋。本案发病后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未得彻底治愈,迁延5年。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性,长期菌尿。临床表现呈一派脾肾阳虚之候,并无湿热兼夹。故治疗从温补脾肾培本着手,不顾致病菌的存在。前后调整四个月,脾肾阳气得复,正气充盛,病菌不治而灭。后按此原则治疗多例慢性肾孟肾炎长期菌尿者,多数有效。此系病者正虚不能胜邪,使病菌乘虚作祟,从温补或滋养脾肾治理,以增强其自身抑菌能力,不用苦寒抑菌药,病菌自除。

九、辨证治愈石淋二例

例一姜某,男,56岁。

初诊1987113日。

主诉及病史∶前晚突发右腰及腹部剧烈疼痛,血尿,小便频急刺痛不畅。在某医院急诊,打止痛针已有缓解。

诊查∶右腰隐隐胀痛,小便色黄,排尿通畅,大便正常。苔薄黄,舌偏红,脉弦数。X线腹部平片∶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0.9cm×0.8cm1枚。

辨证∶湿热蕴肾,炼液成石,石伤肾络,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利水,行气活血,排石通淋。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5g(包)石韦15g枳壳10g延胡索10g炮山甲10g皂角刺10g王不留行15g冬葵子12g川牛膝10g葎草15g

二诊1217日。腰痛胀已平,苔脉如上,无明显自觉症状。原方加化石、排石剂处

∶琥珀粉1.5g西月石粉1g生鸡内金粉1.5g

三味和匀,用蜂蜜少许,调成黏稠状,开水送下,12次。亦可装入空心胶囊吞服。

三诊1230日。昨夜右肾绞痛又发,血尿;尿无频急刺痛感,痛点已下移右少腹;痛引睾丸、会阴部。结石有下行之象,急宜因势利导,加强攻逐之剂。

处方∶生大黄10g(后下)元明粉10g(冲服)炒枳壳10g台乌药10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包)延胡索10g炮山甲10g路路通12g律草30g

四诊198815日。药进两剂,大便畅通,1天五六次;小便有阻塞不畅感,少腹坠胀,痛苦不堪。经多饮水,并忍痛跳跃,尿中排出结石1枚,尿即畅通,诸症消失。腹部平片;结石阴影已消失。转补肾清利法调治。

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12g山药12g泽泻10g山萸肉10g茯苓10g金钱草15g桑寄生12g

【按语】湿热蕴肾煎熬尿液是形成石淋的基本病机。结石停留,每可引起气血瘀滞、络脉损伤,使腰腹绞痛,血尿发作。治疗多以清利、行气、活血、排石等综合考虑。常用金钱草、海金沙、石韦、冬葵子、律草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炮山甲、皂角刺、王不留行、川牛膝、路路通活血攻坚、化瘀通络∶木香、乌药、壳、延胡索行气.活血通淋。本例服药后肾绞痛第二次发作。病移下腹,提示结石已下行,此时加生大黄、元明粉以增强肠蠕动,并促进输尿管蠕动,使结石加速排入膀胱,再配合饮水、跳跃,终于排出。至今4年,未曾再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