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芷青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清火利胆法治愈指冷一例

章某,男,51岁。

初诊1992127日。

主诉及病史∶两手指发冷十年余。平素大便溏薄,血压偏低,曾多次服用人参、黄芪、肉桂等益气温阳之品,虽有小效,然口唇即发热疮。刻下指冷,口唇干燥,性情急躁,每于晚饭后即感瞌睡。

诊查∶体检B超发现胆囊内米粒大息肉。舌红苔薄黄、脉弦。两手指端触之冰冷。

辨证∶胆火内郁,气滞不通。

治法∶清火利胆。

处方∶柴胡10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生甘草5g乌梅10g郁金12g皂角刺10g茵陈24g黄芩10g焦山栀12g桑枝15g7

二诊199227日。上方药服7剂后,指冷明显减轻,口干不欲饮,夜晚后嗜睡。舌红脉弦,再拟原法;原方去生甘草;加知母5g、地鳖虫5g、焦山楂15g7剂。

三诊1992217日。指冷消失;口干不欲饮,唇燥。舌红脉弦。治拟清火利胆,佐以养阴。上方加炙鳖甲30g,以资巩固。

【按语】本案指冷日久,屡治罔效,究其因是辨证失误。粗看虽有便溏、乏力、嗜睡、血压偏低等"阳气虚"之征象,细析之,其冷只限于指节,且脚不发冷,与肾阳虚四肢厥逆以及脾阳虚四肢不温显然有别。服温补药后虽获小效,但随即出现唇干、舌红、苔黄、性情急躁等"升火"之象。B超提示有胆囊息肉,指冷显然属于胆火郁滞、气机不能通达所致。遵《内经》"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旨,以四逆散和解少阳、疏理透达,黄芩、焦山栀、郁金利胆清火;胆火得清、郁热透达,则指冷自愈。另方取皂角刺辛散温通,性较锐利,有消肿托毒排脓之功;乌梅酸收,有"下气、除热烦满…死肌蚀恶肉",二药配伍,陆老多用于胆囊息肉。二诊后加地鳖虫、炙鳖甲取咸寒软坚化瘀以消息肉。今B超复查胆囊息肉亦消失。

三、清心生脉饮治愈心悸一例

郑某,女,38岁。

初诊1991831日。

主诉及病史∶胸闷心悸,失眠,五心烦热三月余,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住杭州某医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半月来,诸症又发,心电图提示Ⅱ、Ⅲ、aVFV5T波低平,遂来中医求治。

诊查∶舌尖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舌下瘀紫。脉细。

辨证∶心气阴两虚,痰火内壅,瘀血阻滞。

处方∶川黄连3g麦冬15g紫丹参30g潞党参30g五味子5g瓜蒌皮10g薤白5g郁金12g陈皮5g竹茹10g降香5g炒枣仁15g生龙骨15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白薇10g7

二诊199197日。胸闷心悸、五心烦热减轻,失眠。苔黄腻。效不更方,原方再进7剂。

三诊、四诊1991914日、1991921日。心悸已平。五心烦热,脘痛而痞,胃不和(痛)则卧不安。苔薄黄,舌尖红。治拟养阴清热,舒胸和胃(91日心电图复查T波Ⅱ、Ⅲ、aVF<1/10R)

上方去生龙骨、生牡蛎,加夜交藤30g

五诊1991928日。心悸已平。近日咽红而痛,午后痞而痛(痞)。苔薄黄,舌尖红,脉细数。治拟益气养阴、舒胸活血利咽。

上方加木蝴蝶5g、金果榄10g、桃仁10g,去夜交藤。

六诊、七诊19911012日、1019日。六诊脱痞消失,七诊咽红消失,夜寐已安,拟原法出入。1029日心电图复查正常,诸症均瘥,至今未发。

【按语】本案初诊胸闷心悸心烦,红,脉细数,心阴虚征象明显;乏力,边有齿痕。心气虚已露端倪;苔黄腻,痰火内雍之征;舌下瘀紫,心血瘀阻无疑;故初拟川黄连、白薇清心火、退虚热,生脉饮益气养阴生津,瓜蒌皮、薤白、竹茹、陈皮宽胸涤痰舒痹,丹参、降香、郁金活血化瘀,龙牡、枣仁安神定志;药后胸闷心悸、五心烦热逐渐减轻;期间因咽红而痛,加金果榄、木蝴蝶等清咽利唯侯之品,以社绝热毒蕾延。六诊后痰火渐消。转以益气养为主,佐以豁痰化痛。加北沙参、元参以增养阴生津之力。整个治疗过程扶正着眼于益气养阴,祛邪不离清火豁痰化瘀;病位主在心肺,至于化裁全在于病机的变化,而步步为营,丝丝入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