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仰先医案(九)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三、健脾化痰、温阳通独法治愈嗜眠证一例

王某,女,13岁。

初诊19871012日。

主诉及病史∶嗜睡五月余。近5个月来,患者上课时常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数门功课考试不及格。尽管老师与家长不断督促,白天也嗜睡无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二便尚调。

诊查∶面色少华,发育一般。舌苔白腻,舌淡而胖,脉细。

辨证∶脾气不足,阳虚痰阻。

治法∶健脾化痰,温阳通浊。

处方∶黄芪15g党参15g半夏12g茯苓15g枳壳6g胆南星9g焦白术12g甘草5g炒山药15g郁金12g生米仁20g鹿角片3g石菖蒲9g

二诊∶服药14剂后,上课较能集中注意力,但嗜睡依然。此痰浊未去也,加重化痰药再进。

处方1012日方药续服。

另加服粉剂一料∶川贝60g、天竺黄40g、蝉衣40g,共研极细粉,分40包,每日1包,分2次吞服。

198812日随访,共服汤药五十余剂,粉剂一料,停药后嗜睡未复发。19916月再次随访,嗜睡未发,精神、学习均正常。

【按语】宋·王怀隐云;"胸膈多痰,脏腑壅滞,致使精神昏浊,昼夜耽眠"。此一语道破嗜睡一疾之瘤结所在。嗜眠者,非怪疾也,多为痰湿作祟,治当祛除痰湿。然患者痰自何来?经云∶"脾为生痰之源"。脾气不足,则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凝聚为痰;水谷不化精微,也可生湿成痰。故本病标在痰湿,本在脾虚。祛除痰湿的同时,必须健脾益气,以顾其本。又昼为阳,夜为阴;阳主动,阴主静。患者白昼嗜睡,此阳虚也,加一味鹿角片以助肾阳。肾阳为人之真阳,肾阳旺则诸阳皆盛,精神自振。综观本例之治疗,祛痰为第一要义,佐以健脾、助阳之品,使嗜睡之疾得以痊愈。

乔老临床治疗"痰证"有一验方,名曰"贝黄散",其组成为;川贝母60g、天竺黄40g、蝉衣40g、琥珀40g。主要用于治疗癫痫、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失眠、神经官能症等之见有"痰浊为患"表现者,方取川贝母、天竺黄化痰散结、清心定惊;蝉衣消风清热止痉;琥珀养心安神。因琥珀有镇静、安眠之功,而本例乃嗜睡之疾,故二诊时用"贝黄散"去琥珀。

十四、白虎汤治愈头汗淋漓证一例

李某,女,73岁。

初诊199167日。

主诉及病史∶头汗淋漓五年余。患者一年四季白天黑夜均有头汗湿帽湿襟,甚则热气蒸腾,淋漓如雨,进食尤甚;伴头晕疲倦,睡眠不佳,易罹感冒,午后有低热伴发颧红,口渴吞酸,受风则大便溏薄。曾经多处医院及其他医生诊治,均无效果。

诊查∶舌苔白腻,舌缘有齿痕,脉洪大数。

辨证∶胃有实热,气阴见伤,表卫不固,脾失健运。

治法∶泻实火,益气阴,健脾化湿,导水下行。

处方∶石膏30g知母15g甘草5g党参15g黄芪20g炒白术18g防风6g麦冬15g五味子6g黄柏10g地骨皮15g牛膝10g车前子(包)15g泽泻15g炒山药15g琥珀粉1.5g

二诊613日。药后,头汗较少,头晕睡眠也转好,低热颧红减轻。舌苔薄腻,脉弦略数。前方获效,依法进一步治之。

处方∶上方加生苡仁30g

三诊628日。头汗已止,头晕颧红消失,睡眠良好,切症状均消失,舌苔已化,脉弦。再以益气养阴、固表止汗法治之。

处方∶黄芪20g焦白术18g防风6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知母15g甘草5g陈皮5g茯苓15g红枣15g

上方药服15剂后,一切证情良好,即改服成药玉屏风冲剂合生脉饮同服。此后,随访半年,一切均稳定正常。

【按语】盗汗自汗乃临床常见之证。本例患者,其汗日夜不停,说明以自汗为主。通常大法,自汗者多阳虚,盗汗者多阴虚。然也不尽如此,盗汗也有阳虚者,自汗也有阴虚者。本例的证情非常复杂而又矛盾,如既有盗汗,又有自汗;既有表卫不固、容易外感,又有午后潮热伴颧红的虚劳内热征象;既有口渴多饮、头汗淋漓、脉洪大而数的胃有实热现象,又有遇风寒则大便溏薄、苔厚腻的脾阳虚衰之征等,真乃虚实相兼、寒热交叉、阴阳相互矛盾。因此,治疗此证较一般为难。乔老认为,不管证情如何复杂,主要是要分析主因,抓主要矛盾。《黄帝内经》云;"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本例患者平时汗液很多,湿帽湿襟异常难受,尤其是每当进餐时则头汗加剧,热气腾腾,如蒸笼一样,故民间也称之为"蒸笼头",说明本例乃胃火旺盛兼气阴两亏、脾虚湿阻等。因此,治疗时以清气热、泻胃火兼顾气阴的人参白虎汤为主,佐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表止汗的玉屏风散合生脉饮,并用引热下行的导水下行法。药后,证情显著减退,最后又以生脉饮合玉屏风散补养气阴,以巩固疗效。如此使五年多的顽证在数月内获愈,说明详辨证、抓主因的重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