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紫琴(1905—1942),名兴业,字紫琴,山西省临汾地区翼城县沟北村(今紫琴村)人 生命短暂 忠魂永存 “青春换得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在风雨飘摇,国将不国的黑暗年代,五四精神犹如夜空闪电,点燃了闫紫琴挽救危亡、投身革命的希望与激情,坚定了他追求进步、将身许国的信念。 阎紫琴是山西省早期共产党员之一,是翼城县党组织的创始人,是翼城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他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革命战士,是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阎紫琴,原名阎兴业,字紫琴。1906年生于山西省翼城县沟北村(现紫琴村)一个农民家庭。14岁考入翼城县立第四高等小学,1923年高小毕业,17岁高小毕业后辍学归里。一年后 ,1924年考入山 西省立国民师范。民国14年(1925)加入共青团,在国民师范,他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和熏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革命活动,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放寒假,他带着上级的指示,由太原回乡建党。一到家,就不顾疲劳,满腔热忱地向家乡的同学牧友讲述“俄国革命”“火烧赵家楼”“中国诞生共产党”等事情,还拿出带回的“新青年”“中国青年”周刊、 “工人与政党”等小册子让大家看。他在向大家进一步讲解革命道理时,很注意物色思想进步的建党对象,并介绍他们入党。他根据中共太原地委的指示建立了中共翼城县支部,中共翼城县支部在当时是山西省较早的基层党组织之一。 中共翼城县支部建立后,阎紫琴根据自己所学的湖南和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在沟北村建立了翼城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发展会员,带领贫苦农民抗粮抗款,同地主高利贷者进行斗争。在沟北村农民协会的带动下,翼城县二区的大多数村子都建起了农会组织。1926年秋紫琴同志回乡,在隆化镇亲自组织了二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把农民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从1926年10月到1928年1月,阎紫琴在翼城先后发展了25名党员,这在山西其他县是少有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阎紫琴先后担任中共翼城县委书记,中共異城县委组织部长,翼城牺盟抗日政府民运科科长等职,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从1937年冬到1938年春,就有近百名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引导他们走上了革命道路。阎紫琴不朽的功绩就是把革命的火种引到翼城,把共产党的圣火引领到翼城,加速了翼城人民的觉醒。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山西省党组织遭到破坏。1928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长在太原被捕,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了全省各县党组织负责人的名单和地址。同年5月,阎紫琴在翼城被捕,敌人将其投入位于太原大学校场的陆军监狱。在狱中,敌人对阎紫琴动用了跺杠子、跪火链、灌辣椒水、吊打等所有刑具,他始终坚贞不屈,敌人用金钱收买他,也毫无效果。他宁死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敌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以“共党嫌疑”为由,判处他4年有期徒刑。刑满出狱,他毅然坚持地下斗争,千方百计寻找、恢复翼城党组织。 在抗日战争中,阎紫琴担任了晋、冀、豫边区抗日政府民运科科长,为了组织免遭破坏,1940年2月,阎紫琴从大河山到二区浇底一带检查隐蔽工作时,不幸再次被捕,被敌人关在阳城岩山监狱。在岩山监狱,匪徒对阎紫琴严刑拷打一月有余,要他交出曲沃、翼城、绛县地区共产党员和抗日干部的名单,阎紫琴忍着剧痛只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敌人一句话:“就我一个人!”在狱中,他通过各种方法感化了看守之敌,从敌人的铁牢里死里逃生。回到翼城,他继续在翼城和岳南、中条等地开展隐蔽斗争。一年以后,在党的领导下,他和他的战友便在翼城建立了抗日政权,重新开辟了翼城抗日根据地。 阎紫琴两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他曾笑着说:“我有个体会,敌人抓我一次,我就胆大一次。我在狱中没有停止活动,出了狱更是活动不止。革命嘛,就是生命不息,革命不止。” 1942年3月,晋冀豫区党委调阎紫琴同志去武乡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4月,日军集结数万兵力合围驻辽县的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领导机关,形势日益紧张。5月24日晚,北方局党校随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从驻地麻田向东南山区转移途中,被敌人重重包围在十字岭,血洒江县(今左权县)。阎紫琴在第二天的突围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6岁。年仅36岁!阎紫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生的伟大,死得光荣!他是名标青史的抗日英雄! 阎紫琴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他对共产党的忠诚和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这一代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