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留在老长沙人记忆中的溁湾镇

 兰博2000 2021-12-21

长沙有个溁湾镇,却并不真的是个“镇”。单单一个“镇”字,就把这片土地死死套住了几十年。镇意味着小。溁湾镇不认小、不服小。随着城市规划和发展,如今的溁湾镇高楼林立,已然成为岳麓区的商业中心区,成为长沙市的溁湾镇商圈。曾经的过往随着那些消失的小街小巷,一同被淹没在岁月里,只留下那些模模糊糊的儿时记忆。

溁湾镇的由来:因水而名

溁湾镇,位于长沙岳麓区、湘江西岸,东起老码头,西接溁湾桥,南止湘江大桥西端广场。

文章图片1

1983年7月在岳麓山上拍摄的溁湾镇

文章图片2

2018年从岳麓山北峰拍摄的溁湾镇

“溁”(读音ying),乃地名专用汉字,只此一处使用,别无他处。旧志中一度作“瀠”,“溁湾”即有“瀠回的港湾”之意。

长沙人习惯称溁湾镇为溁湾市。抗战前,1935年,长沙建市,为与建制行政之地级市区别,遂将地名正式改为溁湾镇。

古时这里确有河流溁湾水,据《长沙府岳麓志》载:“溁湾水出麓山左,自之字湾来,曲折数十里为溁湾镇,可通舟。滨江三里穿孔,道绕溁湾市北以出,将入大江。”镇因水而名。

文章图片3

溁湾路牌

如今,溁湾水早已淤塞,溁湾桥亦不存,仅留下些相关的地名,如溁湾路、溁湾横街和溁湾镇地铁站等。

溁湾镇的渐变和发展

湘江把长沙一分为二,湘江以西称之为“河西”,以东称之为“河东”,溁湾镇就位于河西这片土地上。

文章图片4

民国时期设立在长沙河西溁湾镇的汽车西站

由于溁湾镇为长沙至贵州古驿道的首站,又紧邻湘江码头,便一直是长沙城湘江西岸的主要渡口,而长沙又是水陆交通要冲,因此溁湾镇算是长沙较早建成的集镇之一。

抗战开始后,河东经常遭到日寇飞机轰炸,部分小型工业商业与居民都向溁湾镇与咸嘉湖,望城坡一带转移。所以,1937年至1938年文夕大火前,溁湾镇曾一度异常繁荣,大火后河东老市区烧毁,溁湾镇仍维持工商业兴旺状态。

文章图片5

1972年,橘子洲大桥建设工地上,长沙市民纷纷前来义务帮忙挑土运石

后来,湖南大学恢复,师大与中南工大新建,1972年橘子洲大桥通车,溁湾镇成了河西公路交通枢纽与三个大学的服务区。

即便如此,那时候的溁湾镇也不大,就那么几条街,抽根烟的工夫就能走完。

文章图片6

1986年岳麓山下的溁湾镇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东的人若非上学、爬岳麓山,一般轻易不会到河西来,溁湾镇看上去就像一个城乡结合部,路泥泞、房低矮,到处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被河东居民称为乡里。而河西的人要到河东去,还洋气地称之为“进城”。

文章图片7

麓山大酒店

为了繁荣河西,长沙市政府在湘江大桥西头的溁湾镇新马路边修了个大宾馆——麓山饭店。后来改成了麓山宾馆,后来又在二里半路口建了枫林宾馆。从溁湾镇到岳麓山的二里半,原是一条水泥乡村公路,路两边是颇有名气的麓山南橘林。到了秋天,长沙满街都是出售麓山南橘的摊子。

文章图片8

河西交警大楼

可现在已是高楼林立,四医院和省中医研究院开在路边,岳麓山的新登山揽车索道站就在四医院旁边,新开的新民路连通潇湘大道。长长的二里半上坡道修成了平坦的麓山路。交警大楼、通程商业广场、新一佳超市、苏宁商厦等,一个一个落户溁湾镇,高叶塘公交站也搬迁了。

文章图片9

1981年河西溁湾镇北侧的汽车站停车场,连接起宁乡、益阳、常德等地的客运交通

汽车西站也西迁望城坡,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建到了地铁口的旁边。

2009年,溁湾镇列入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1年后作为棚户区陆续拆除。

文章图片10

长沙商圈图

不知道从何时起,溁湾镇开始发生更大的变化,不过百余亩弹丸之地的溁湾镇,随着岳麓广场的改扩,北至龙王港,南至新民路,东至潇湘大道,西至武警医院共4860亩的范围将成就全新的溁湾镇概念,一个现代化的溁湾镇已在河西崛起。

早年,溁湾市就是水陆路交通中转站

民国时期,便在溁湾镇设有长沙汽车西站。去常德益阳方向的人都在此乘车,车站每日里喇叭轰鸣,人来车往,熙熙攘攘。

文章图片11

20世纪40年代的吉普车过湘江情景

1972年,橘子洲大桥建成之前,由河东到河西去,因湘江阻隔,甚是不容易。

文章图片12

1968年建成的湘江便桥,连接橘子洲和河西

文章图片13

1986年拍摄的湘江一桥,大桥北侧就是橘子洲通往河西的便桥

那时过河有三个通道:一是五一路轮渡,二是中山路汽车轮渡,三是灵官渡坐划子经橘子洲过河。到五一路坐轮渡过河后,上岸就到了溁湾镇。我还记得,小时候的过江轮渡是每次每人一毛六一个来回。

文章图片14

溁湾镇地铁站

2014年4月,长沙地铁2号线穿越溁湾镇,与河东一站之隔;2019年5月,长沙地铁4号线开通,与2号线在溁湾镇交汇。

溁湾镇原有个白沙液酒厂

溁湾镇的老街原来叫溁湾桥路,因当年在这条街上的长沙酒厂很红火而被更名为白沙液街。

文章图片15

曾经风靡一时白沙液酒

根据资料记载,1952年长沙酒厂来到街边,在三栋独立的砖墙构造厂房,生产一种葫芦形状白色瓷瓶装的白酒。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时,白沙液突然声名鹊起,销售也水涨船高。据说,当年一斤白沙高粱酒要七毛五分钱,一买就是一壶,也有不自带酒壶的市民,门市部的工作人员会现场扎酒瓶、打零酒。

文章图片16

白沙液街曾经也可打散酒

曾经这整条街都弥漫着酒香,还有往来的独轮车吱吱呀呀,都是到酒厂里拖酒糟的。长沙酒厂给溁湾镇带来了不知多少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白沙液酒厂一路高歌猛进,在风云际会的中国白酒市场上书写了一段难以复制的传奇,连续多年获得了“湖南省白酒大中型企业利税百强企业”,在1994年香港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获特别金奖,慕尼黑国际酒类博览会金奖。

文章图片17

白沙液街

2003年,白沙液酒因企业改制、搬离,新厂房在老城区外择址另建,如今仍在生产,却留下了这条白沙液街。

溁湾镇地方虽小,却也是长沙一个名胜之地,外地游客必到之处

在溁湾镇,岳麓山的东门坐落于此,而很多游客,包括本地居民都是从岳麓山东门登上岳麓山。而在溁湾镇的周家巷中,还有一个新民学会旧址。

溁湾镇以前建有兴化寺、关圣庙等。

兴化寺始建于唐景福年间(892—893),毁于何时,无考。

清康熙《岳麓志》载:“兴化寺在玉屏山下溁湾市孔道旁。”宋《景德传灯录》载,北宋慈明禅师曾住持潭州兴化寺,其曰:“慈明住兴化时,只见兴化家风迎来送去,门连城市,车马骈填,渔唱潇湘,猿啼岳麓,丝竹歌谣时时入耳。”

清光绪年间,兴化寺尚在。清陈运溶纂《湘城访古录》载:“近年雪昭禅师来自荆南,偶然翦棘,遂成精庐。”

文章图片18

民国初期的溁湾桥,桥下有一条小河,河的对岸即溁湾镇老街,桥头耸立有高大门楼的地方很可能是关圣庙的门首

关圣庙始建于明代。民国时出版的《岳麓小志》载“关圣庙在溁湾镇”,说明民国时庙尚在。

那个老旧的溁湾镇一点一点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岳麓区大商圈。溁湾镇老街已找不到痕迹,让很多世代居住在溁湾镇的人都留恋当年的老街风光。溁湾镇既有着老长沙的缩影,也有着潮流长沙的样子,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它会一直以这种方式存在,多姿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