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幽静的小路前行,转了几个弯,眼前豁然开朗。几间高大的红砖房合围出一片开阔的场地,石径蜿蜒,错落有致的古树、竹林、花草、亭廊,一步一景。都市中能有这样一方清雅之地实在难得,眼前的景致让人倏忽觉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恬然。 一间红砖房的门头挂了一块灰色的木牌,上面篆刻着“拈花堂”三字。牌子本不大,在茂盛的藤蔓和花草的掩映下,素简中平添了几分野趣。 拈花堂 堂内,人字的横梁架起水泥裸顶,墙面的斑驳印着岁月痕迹,木质案几透出质朴的气息,落地长窗明亮了整个空间。米色屏风巧妙地将偌大空间灵活分隔出几个区域,竹帘半卷、素绢垂悬,姿态奇崛的“枯山水”花艺,似不经意间随意插摆,一切恰到好处,自然而成。闲坐、读书、抚琴、煮茶听雨……在这里,时光留给自己。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打开手机、电脑,主动或被动地接收着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似是而非的理念、逻辑、励志鸡汤,不断激发欲望的同时,教会我们如何在欲望的洪流中养成冲浪高手,去追逐更高更大的浪头,又要保持平衡不被巨浪吞噬。 久违的平静 理想中的平衡,不过是暂时的欲望满足,顷刻间,我们又卷入了下一个更大的浪潮。于是,麻木的表情下,焦虑隐藏得越来越深;急促的追逐中,无力感时有袭来,内心深处的不安俨然成了一种通病。茫茫然,开始怀念起久违的平静。 沉淀思绪 刹那心安 想起木心的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年少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慢生活”的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一个个禅意空间应运而生,藉由雅致的氛围和舒缓身心的活动,帮助人们放慢脚步,沉淀思绪,让心获得片刻的歇息,继而引发内心的一些思考。也有一些人选择用运动的方式进行释放,跑步、骑行……在一次次挑战身体极限的磨练中激发自身潜能,找回那个被一地鸡毛琐碎麻木了的自我。 慢生活 ![]() 其实,无论是禅意的静还是奔跑的动,都是在亲近自然中寻找回归自我的路。历尽千山万水,只为一转身的豁然开朗,如遇见拈花堂时刹那的心安。回想那些曾令我们幸福的瞬间,千帆过尽,出走多年,最渴望的不过是归来仍是少年,那份真诚和简单最珍贵难得。 如当年朱自清面对荷塘月色美景时的内心独白:“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找回自我,才能体会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拈花一笑间妙不可言的真谛。 文:智力 1 文末留言说出 #遇见拈花堂时刹那的心安 长按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