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凡事不入心,人间便无苦海

 快乐的小猪8034 2020-03-04
道德经:凡事不入心,人间便无苦海

世人常说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个苦海

这句话体现的是现实的状态,但是并不完全对,人生的确是一个苦海,它让许多人都感到了一种拘束和痛苦,但是,这一些痛苦的根源其实并不是“人生”本身,而是自己的内心执念对生活留下的枷锁。

就好像世人总被荣华富贵名利这一些事情所束缚,一旦外物无法满足自己内心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痛苦,即便满足了当下,也因自己的过度欣喜而产生更大的妄想,甚至因为过度欣喜而乐极生悲。

所以反观这一切,人生痛苦真的是因为人生本身吗,或许只是因为自己的执念无法顺应天性,更无法做到乐观生活。

道德经:凡事不入心,人间便无苦海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得失和宠辱都会让一个人感到担惊受怕,把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得失宠辱都让人感到担惊受怕呢,因为得宠的人处于卑下之位,得宠会让他受到惊吓,失宠也会让他惊恐不安,所以说宠辱都会让他担惊受怕。

我们抛开表现看本质,在这一种世态的背后,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将外物看得过重而导致的结局。

对于人生来说,当凡事都入心的时候,外物的一得一失都会对自己产生影响。

就好像在生活中,能让你感到痛苦的,都是你深爱的人,能让你感到沮丧的,都是你所执念的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在乎。

道德经:凡事不入心,人间便无苦海

反之,凡事不入心,不执念,顺应万物自然的发展,不对万物进行任何主导,以无为治身治事,就能轻易的化解这一问题,这也符合了道家无为思想的智慧。

而庄子“在宥”篇章之中也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庄子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们过度欢心定会损伤阳气,人们过度愤怒定会损伤阴气,阴与阳相互侵害,四时就不会顺应,而寒暑也不会调和形成,这反倒会伤害自身。

人生的快乐和痛苦都不能使内心平静,也是伤害本性的根源,所以庄子就提出“在宥”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宽容顺应,不以自己的心去主导外物的智慧。

一切顺应自然,任其事物自然发展,而不人为干预,不企图去控制外物,没有过多欲望的时候,外物的得失也不会入自己的心。

道德经:凡事不入心,人间便无苦海

因为没有欲望,没有执念,正所谓说“无心便为道”,这里所说的“无心”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念的欲望,没有企图控制外物的想法,这便是一种道心,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智慧核心,以无为的状态修养自身,人生自然平坦。

正所谓说: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达处,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内心的各种念头消失之后,自然会感受到冷月清风缓缓而来,不会再将人生看成是苦海;心胸豁达时,自然不会有车马喧嚣的感觉,哪里还需要找个僻静的山林呢。

世界皆因自己的内心而显现,心无执念的时候,人生自然恬淡如水,为人处世之时,自然的进退自如,更不会抱怨人生皆是苦海。

所以修养一副“万事不入心”的智慧,将外物看得淡然一些,将欲望放的低一些,凡事知足常乐,才会遇见一个更好的人生。

道德经:凡事不入心,人间便无苦海

而且人生的幸福,不是依靠外在给予的,而是靠内心调节而正确认知的,这才是我们应该明白的道心

文|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