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 犁 ◎ 逍遥中的救赎

 置身于宁静 2021-12-21
    我在谷禾的诗歌中感到了一种浩瀚,就是说他的诗歌广袤而又汹涌。犹如七月晴朗的大海,外视潋滟而荡漾,内里却是凝重而苍茫。这是一种深远更是一种力量。这力量来自于他对世界深入骨髓的热爱,以及由热爱而衍生出的忧患和关怀。这热爱化作诗人的激情,并成为诗歌的气脉,使诗歌如长河奔流,让我们不得不投入全部的注意力,然后,情感因之而摇撼,并让我们的心灵品尝出人生的百般滋味!
  所以谷禾的诗歌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投进风平浪静的大海,平静被打碎,情感也像四溅的浪花。而且读他的诗歌最好是读出声音来,或者说,你不得不读出声音来。因为有激情在驱使你破口而出,有激情在催动你的声音自动地绽开。也只有放声的阅读,你才能体验到谷禾激情奔涌的姿势和节奏。譬如《少女们走在秋日的大街上》:“……少女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裙子走在秋日的大街上/风把她们的裙子撩起来了/洒水车溅起了她们的惊声尖叫/但少女们才是我的最爱啊/在我持续的注目里/她们一会儿变成了一群臃肿的妇女一会儿变成了白发老人/一会儿变成了一群糖果做的孩子/但少女们终将回到五颜六色的少女时光/并且走在秋日的大街上/让我持久地注目一遍遍地祝福她们永远五颜六色/少女们”激情犹如水下的潜流,它促使诗歌鼓荡翻腾,也牵引着我们的思绪随少女们在秋日的大街上穿梭,让我们的目光逐渐与美与诗意重叠和交融,让心灵挤出杂质,让生活减负,让人生美丽起来。
  我把这看成谷禾诗歌中潋滟的部分,是诗人美丽心灵带来的光鲜和灿烂。诗人先天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一厢情愿,让他只一下就在缭乱的生活中把美逮出来,这让他的激情如烧红的铁,与生活擦肩而过的瞬间就留下一片灼烈的烙印。这就是有感而发。在当下娇情和无情笼罩的诗坛,在乏情甚至冷酷的时代,谷禾的激情写作就像拿着一粒火种去点燃淋湿了的一垛劈柴,因此他的这种写作行为就显得极其的宝贵和具有导航的意义。但是当热烈的情感与阴冷的现实遭遇,诗歌的激流就变得凝重和沉郁:“……这片土地,有孤绝的活法儿/你的眼泪,你的欢乐,你落草生根的地方/奴隶一样活着,牲口一样活着/牙齿咬碎,石头开花/你的耻辱和骄傲,烙印在每一张脸上/血织的花环——这白昼的闪电/为什么做了黑夜的锁链/比远方更远,仍然是这片土地——我的爱/我再一次出生,我永远死去(《这片土地》)”。
  这里诗人的激情已由清亮转成深沉,这是谷禾诗歌中苍茫的部分。也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艾青对土地的深沉情感,就是即使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彻底和坚定。谷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一样摇撼我们的灵魂,只要我们反复吟诵几遍,我们不得不为他真炽热烈而又深邃的情感感动,甚至热泪盈眶。这样的激情和真情几乎贯穿在谷禾的每一首诗歌中。所以可以说激情是谷禾诗歌的原动力,而热爱就是他写作的核能源。
  谷禾的激情来源于他血脉里的真诚,来源于他广阔的爱。或者说他从真诚出发,最后抵达爱。广博的爱使他写作的视角张得很大,使他能在复杂平庸乱七八糟的生活现象中发现诗意,找到秩序、美和抒情。他似乎用的是筛选法,用诗歌筛选掉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丑的不规则的元素,让美和诗意乃至于真理呈现出来。所以他是在用诗歌梳理着生活,使生活条理化,诗意化。而这些生长着的生机勃勃的人间烟火又使他的诗歌亲切平易,使高处和寡的诗歌变得日常化亲近化了。于是诗歌与生活与心灵开始拥抱开始融合,不再疏离,不再分隔了;于是那原本就属于诗意的——生命的细节和目光所及,以及作为诗歌源泉的回忆更成为诗人深爱的事物,他把诗情倾注这里,或者用深情覆盖它们,或者从万物的品质中探究真理和活着的真谛。譬如他的《为京城的雾霾天气而作》“……而现在,你必须忍受/这雾霾的城市,如同灰色的裹尸布/你只能用虚无主义的蓝天,森林,伊甸园/在纸上,写一行明净的诗//……——是的,你屈辱地活,不发出声音/窒息你的,不是石头和铁器/而是散不去的雾霾——它扼紧了你的呼吸 //而你,必须发明一个癌症/来一遍遍赞美,这雾霾不散的祖国”。
  这首诗让我想起天津一位诗友写得一幅书法:“生于祖国,敢于活着”。在当下活着确实需要一种勇气,需要一种不要命的胆量。当我们思想的触须穿透他诗歌激情的浪花,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歌的内核是沉重的,甚至有点悲凉。我们本来就沉默并无私无言无痕的生命,现在又被雾霾折磨摧残,并很可能意外过早地凋零,而且又这么的无缘无故又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一股凉意渗入骨髓。这是思考带来的重量,也是愤怒掀起的风暴,更是诗人无处不在的悲悯情怀的渗进和蔓延。相同的思想内核的作品还有《谁也不能占领天空》,这首诗里,谷禾用几组结构相似的排比段落将情感推向高峰,也把燃烧的思想锻打成锋利的剑,直接挑开人生的真相。是的,谁也不能占领和垄断天空,阳光鲜花爱情不能,洪水火焰战争也不能:“没有谁能占领天空/诞生不能,消失不能,祈祷和诗篇不能/神在你头顶,在你足下,在你目光里/但终有一天住进你心中//——我们散居在天空下,以不同的方式/从一到亿,从自我到众生/从有到无,从尘埃,到看不见的星星——”这首诗的结构和情感类型与上一首诗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前面的悲凉和愤懑化成了这里的从容和达观,这显然是作者自信、放达、豪迈的人生态度和品质的凸现和绽放!这也让他的写作不是逍遥,而是悲悯和拯救,是他灵魂里的英雄情怀和无私的爱更深层次的进入和折射。
  正是这种深层的爱使谷禾的诗歌变得深邃和尖锐,他不仅把深情和热泪无私地献给那些美好的人和事,也把思考和剑尖对准那些生活中不和谐不合理不光明的事物,力求通过对这些事物的反思追问和鞭挞找到黑暗的症结,找到重新走向光明和人性的方法和道路。这是一种大爱!所以诗歌在这里不是他个人情绪的分泌物,也不是他情感的避难所,而是他寻找真理揭示生活本质的一种方法,是他的精神和人格的展现和显露。因此他总是通过个体看见和经历的细小事物,透视出我们群像的命运,在把同情和赞美送给那些弱小生命和耀眼的人物时,也不忘去探究我们自己和我们生存空间的未来和忧与乐。这些反思让他的诗歌变得深刻,或者把他的诗歌捻成锥子,不经意间扎在读者的心上。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说,贯穿在谷禾诗歌中的爱就是正义感和同情心,这是一个人的良知,也是诗歌应该具备但已经匮乏的素质和品质。所以我们说谷禾是用诗歌在对世界发言,用诗歌关怀我们的生存状态,用诗歌追索人生的终极意义。于是我们在这些诗歌中看到了感性与理性、激荡与沉思、磅礴与细微、清亮和深沉、深情与愤懑交织的景象。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特征看成是谷禾在表达良知时呈现出的广度和力度。而所有这些让他的诗歌具有了改造生活启蒙人性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爱有时是揪心的,他的反思又是让人不寒而栗的。譬如《什邡5.12地震遗址》,譬如像惠特曼一样排山倒海似抒情的《刀子和刀子》卷中的各种“之诗”,还有自传体的真理与荒诞之间的长诗《少年史》。
  所以,这些诗歌都是谷禾从自己灵魂里撕下的血与肉,是他自己与生活粘贴时摩擦出的电火。所以谷禾的写作唤起了大家都忘记和忽视了的一个诗歌基本常识,那就是——触景生情。这是诗歌产生的本源。现在很多诗人以羞于谈这个而显得自己高大和深奥。而有些诗人在写作中也离这个越来越远。无“景”而造情,甚至凭空捏造,还有很多就是从别人的作品中衍化和孵化自己的作品,更有的诗人就是东抄一句,西摘一行,而他们自己还故作神秘,装神弄鬼,显大师状。这样的东西只能是垃圾。因为这样的作品没有根。无景既没根。而触景生情不仅是单指风景,还有我们遇到的人和事,以及我们所有的遭遇和生活中的体验,即生命体验和心灵遭遇。愤怒出诗人,是因为生活中的丑恶让诗人怒发冲冠;同情出诗人,是因为悲哀的事实唤醒了诗人的悲悯和良心。以此类推,就说明“景”就是产生诗人的土壤,就是生活就是生存就是命运。我们可以把诗人看做装满汽油的铁桶,或者是烧红的铁,只有和现实发生碰撞了,汽油才能燃烧,铁才能淬火。从这方面来总结谷禾的创作就是:现实的景点燃他内心早已储备的创作干柴,在激情燃烧的同时,他又对他所看到的景进行整理和挖掘,从中找到人类存在共同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使他的诗歌有了思想的重量和理性的力量。
  所以可以说谷禾是一个追求意义的诗人。意义就是思考就是思想,它是理性的,是铁。但是理性都是笨重的,它会遮蔽诗性的光芒。我们读诗更愿意从诗歌中看到一种飞翔的自由的灵性的元素,这是一种美。美才是诗歌的本质和灵魂,而美是由诗与思、轻与重、想象与思考、舒畅与疼痛共同完成的。为了达到这一点,谷禾赋予了诗歌以激情,激情让思想变轻,也只有思想轻起来,轻到天空,飞翔着,思才具有了诗意和美感。譬如他的《父亲回到我们中间》:“春天来了,要让父亲把头发染黑/把旧棉袄脱去/秀出胸前的肌肉,和腹中的力气/把门前的马车/在我们的惊呼声里,反复举起来//春天来了,我是说/河水解冻了,树枝发芽了/机器在灌溉了/绿蚂蚱梦见迷迭香花丛/当羞赧升起在母亲目光里,一定要请父亲/回到我们中间来 //要允许一个父亲犯错/允许他复生/要允许他恶作剧/允许他以一只麻雀的形式,以一只跛脚鸭的形式/以一只屎壳郎的形式/或者凭着浪子回头的勇气,回到我们中间来 ……”这首诗很丰满且深不见底。父亲是具体也是象征,让我们想起历史,想起民族和国家。除了它的辐射力,我更喜欢这种抒情方式,亲切温暖,像自语也像慢慢地歌唱,在舒缓的吟唱中让思想的刃切割我们心灵上的锈。诗的外部温润热忱,诗的中心却是冷静的思。整体又像冷却的铁,不明亮但闪耀着深沉的光。这光芒又让我们的内心明亮又忧伤。这是一种奢侈的疼痛感!这种疼痛属于思,是思考结出的果实。思是思想是核,诗是美是花朵;这理性与感性互相作用互相碰撞,让谷禾诗到思里去,思出诗意来。
  望望窗外,天色已经露出亮光。此刻的黎明就像擦亮的陶罐,透着深沉的光,这很像谷禾的诗歌,低沉而不晦暗,思想但不抽象;而诗中起伏的火苗,正好温暖着蜷缩在寒冬中的早晨和心灵,同时又让不甘老去的心飞翔起来。于是我把我喜欢的谷禾这首《鲜花宁静》贴出来:“鲜花开在那里。鲜花/宁静//鲜花开在草原,河谷。鲜花/开在山坡/鲜花开在孩子/羔羊的眼睛里。鲜花/——开在墓地//风吹……风不吹。鲜花,如此宁静 //大地缈远。天空无限//活着与死去的人,一次次从芳香中走过”。 诗意浓郁但不刺鼻,思想深刻但不激荡,美丽原来如此安静。于是我重申美感这个词。优秀的诗歌都是具有美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思。美在先,思在后。当你被诗歌的美感击中后,才慢慢地会感受到思的力量,才会感受到二者合起来的诗意!谷禾的所有诗歌都在追求美,哪怕是愤怒和沉痛,他都力求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就像刚才这首小诗,你一启唇,花的芬芳就弥漫过来,至于它表达了什么思想,作者没直说,也不用说了,因为美感在向我们笼罩的同时,已经把思想和意义撒在了我们的心上。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谷禾的诗歌,他是为了救赎而写作,但是他把这种人生之思变成盐,融化在诗意美的温水中,原来他是让我们在诗意的逍遥中救治我们的灵魂。
 
 (2012年12月16日清晨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