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鉴赏】美丽的绽放||陈德民

 昵称79734495 2022-07-10 发布于江苏

《远方》 兰兰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美丽的绽放

           ——读兰兰的诗集《远方》

陈德民

       

诗的美在于它的意象美。但近些年,受到一股求异风气的影响,一些天花乱坠的口水诗和让人云里雾里的所谓实验体充斥诗坛,但终究没有美的存在也就无所谓美的价值,与诗歌文化相去甚远。近读兰兰的诗集《远方》,一股清新的芬芳从一行行诗句中扑面而来,无论是述说历史,还是咏景抒怀,诗中所呈现的意象美,犹如一束束栀子花开,绽放美丽,沁人心扉。

诗歌的美源于诗人对人性本真的感悟。在日常的文学审美,尤其是诗歌审美中,作品并不直接表达人性,而更着重于一种情境与心境的构设。审美的根本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让人思考,而是为了让人感受愉悦。有的时候,愉悦甚至是滚烫的泪水。而审美愉悦的核心价值,便是使得读者感受到,自己成了一个更纯粹的人。而想要更为纯粹,洞悉人性便不可或缺。在兰兰的《远方》一诗中是这样赞美人性的 :“凡是光可以照到的地方 / 凡是风可以吹到的地方 / 都覆盖着 / 远方的气息 // 哦 / 远方,远方 / 怦然心动的惊喜 / 情不自己的牵挂 //哦 / 远方,远方 / 缠绵无尽的期盼 / 举头望月,低头思乡……”从诗句中,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给我们构建的一幅柔美的游子思乡的意境 ;也可以解读为恋人对家乡他(她)的相思。感情淳朴自然,处处彰显人性的光辉。读着这样充满意象的诗句,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诗意王国。

诗歌的美表现在情感与美学的融合。兰兰对诗所倾注的情感,发自于她内心的深处。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诗人可以为之倾心而抒怀的题目。青春是诗人永远吟唱的主题,青春会给每个亲历者留下或快乐或痛苦的时段,是人生中最让人情之所钟,爱之所念的生命鲜花。兰兰的《错过》写得深沉,对回味无穷的青春和爱情流露出沧桑的淡淡的忧郁 :“前世不是约定好了么 / 今生为何又错过 // 我的目光是一条线 /无论你走多远 / 都会缠绕成千千结 // 你的眼睛,无论我的白天黑夜 / 都离不开疏密的环抱 // 就这样,彼此相看 / 一任经纬相织,纵横交错 // 那么近地相对,我们可以 / 暖地感觉对方颤栗的呼吸,和 / 每一次心跳 // 依旧保持着雕塑的姿势 / 我们静静地站立在原地 // 因了爱情以外的原因 / 只能将错就错”。爱情,是人生中最鲜艳夺目的一朵鲜花。这朵鲜花,可以是一朵浓浓馥郁的白玉兰,可以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可以是一朵缓缓释放清芬的水莲……可以是任何一朵带上自己的习性特色的鲜花。而酝酿爱情的青春季节,你爱与不爱她就在哪里,你珍惜与否他都将从你充满活力的身体内滑进岁月深处。 

诗歌的美体现诗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对生活的积淀。她的作品有着丰富的史诗关怀、人生思考和生活体验。她写过很多关于历史人文的诗歌作品,仅吟咏南京的诗就有 20 多首。她《登金陵凤凰台》,从《南京明城墙》远望《江南》《燕子矶》,将南京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读深读透。在《秦淮河》中,她的眼前是 :“秦淮水亭,吴敬梓 / 雕塑了一群醉生梦死的儒林 /文德桥下,一叶舟楫 / 晃荡着蔷薇色的桨声灯影 // 风花雪月与刀光剑影 / 是你的两行眼泪 / 一河斑斑驳驳的霓虹 / 明明灭灭,显影 / 六朝金粉。”诗人面对周围的景物,不是有意识地观看,而是无意识地照见,不是心情激动、眉开眼笑地观赏风景名胜,而是心平气和、默想冥会人文景观的韵味。在这种观照中,物是原态的,心是宁静的,心与物的交汇不是在感官刺激的表层上,而是潜意识的生命律动之中。诗人以写景入笔,通过写实引出对历史的思索,把历史的实质表现的准确深刻,将诗人的感情升华到一个巅峰。

兰兰的诗,意蕴深厚,意象纷纭,她通过一个个奇妙的情境布局,将情感的主题植入精美的诗句中,让读者生发出一股股情感的流动,一阵阵情绪的波澜。从哲学的高度看,美是人所生活的感情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肯定,兰兰的诗在自由想象、自由创造方面已经进入了一种境界,使诗歌较好地承载起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心感受,丝毫不见雕琢的痕迹。她将感情波澜壮阔隐藏在虚实的交错和读者的对诗意的交流之中,文笔运行可谓返璞归真,感情升华可谓水到渠成,让诗歌完成一场真、善、美的洗礼,使作品情之所至,诗意盎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陈德民,当代作家、评论家、出版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学者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化》杂志社总编辑。曾创作并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文学评论集十多部,主编并出版海内外作家作品3100多种。个人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杉树下》、1300行七言古风体长诗《印象南京》,文学评论集《灯下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