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冬至,读白居易的冬至诗

 品茗客人 2021-12-21

  今日冬至。

  白居易写冬至的诗,最有名气的就是《邯郸冬至夜思家》了吧。

  这首诗是因为选入了高考语文试题。从此,高考复习资料就在不断地用这首诗。这远比选入教材更有名气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大冬大似年,人间小团圆。”

  这些年,冬至节气到来的时候,朋友圈里这句话传得火。

  是的。冬至,是个特别的节气,也是特殊的节日。

  十一月节。曾经是一年的开始。又名“亚岁”,足见这个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多高的位置。

  思家。

  自然是离家,人不在家中。

  过去的中国,人离家无非是宦游。肯定也会有去做生意的,但那是不值得说,不好意思说的。宦游才是光彩的事业。

  过冬,这样的日子,在唐代是能享受到小长假的啊。可是白居易不能回到家中,自然有特殊的原因,特别的理由。无法回家,只能在“驿站”;孤独,只有灯一盏,只有“影伴身”。

  如果,没读到白居易的下面这首冬至写的诗,也许,我们不会有任何猜想,没有任何别样的理解。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

  三十三岁,应该是老大不小了,儿女应该有一小趟了。可是,白居易的情况不同。

  白居易,曾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恋人,他们在相当于今天幼儿园的年龄相识。可是,一直没能成为眷属。白居易,倒也一直不肯成亲成家。在这首诗写成之后四年,到了三十七岁时,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下,白居易才娶杨虎卿的堂妹为妻。

  这个晚上,在邯郸的驿站里,白居易在想念谁?他觉得自己想念的人肯定也会在想着他的人,是谁?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特别的时候,自然有自己特别想念的人。

  公元781年,白居易9岁。这一年,他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后为躲避徐州战乱,母亲又将家定在了符离。就在那一年,白居易认识了刚刚5岁的湘灵。他们相差四岁。可是,虽有四岁的年龄差距,却没能阻挡他们“早恋”。他们相处得很愉快,无话不说。

  可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毕竟是人们美好的祝愿。他们相爱,却不能成为一家人。

  不能成为一家人,并不能妨碍白居易对湘灵的思念。

  从“俱作独眠人”句来看,白居易还没有成家。这位湘灵也一直未嫁。后来,白居易被贬江西的途中,竟然巧遇了湘灵。从此,他们生活在了一起,虽然,白居易已经有了妻子杨氏,而且他对杨氏的感情也一直很好,还给她写过几首诗。湘灵,在白居易的身边,一直没有过名份。

冬至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写这首诗时,白居易四十七岁了。被贬忠州任刺史。这个时候,这个地方比被贬江州司马时略有改善,可还是看不到前途曙光。诗人觉得自己老了,头发白了,心灰意冷啊。这个晚上,他觉得冷,要找件寒衣。可是,白居易没有说,是让杨氏夫人给他拿一件衣服出来,还是让已经伴随在他身边的那位湘灵——没有名份却是至爱的人,给他找一件衣服。诗人只用了一个典故。“让自己的心上人自己去猜想”,更是让后来说读诗的人自己去猜想吧。能够读得出来的是,诗人满心惆怅,心灰意冷,意志消磨。

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我没能找到这首诗的相关资料。杨梅馆是什么地方,不知道;当时的白居易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多大年龄,不知道。

  那就从诗里找一些可能有的答案。

  又是一个冬至,依然是在很远的地方——三千里外——即使是在今天,这也是个很远的距离。杨梅馆,肯定不是自己的家,甚至不是官方的驿站,这个夜晚,诗人只能在这个地方独自过节了。

相关文章

人生冬天里的杜甫写冬至的几首诗

九九消寒图:文化味浓的盼春倒计时

过了冬,一天长一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