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迷恋的诗情岁月!

 爱雅阁 2017-10-18

古都洛阳之南,有个地方叫香山,又叫青谷。那里有一座墓冢,叫白园,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它坐落在香山北麓的琵琶峰上,百度词条上介绍“此园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丽古雅”,形容极为准确,如若曲径通幽,凭吊古人,白园是个绝佳去处。在这里,可以寻访诗人的足迹,可以拜蔼诗人的栖灵,可以品味诗人的风情,可以欣赏诗人的诗文……脚下是芳草萋萋,远望是龙门佛影,于此静悠间,什么浮躁的心魂都可以放下了。


说到白居易,他与李白、杜甫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属大龄剩男一族,而且白居易的年龄远超出前两位,约39岁成亲。同时老白还是一个失恋的文艺青年呢。这三位
可以当选唐代“三大剩男”了,或许也是史上最“牛”剩男。三人基本是同时代人,只不过白居易出生的时候,李白已去世10年,杜甫也已去世两年了。(李白701—762;杜甫712
—770;白居易772—846。)
从十九岁的《邻女》到五十岁的《寄远》,只为一个人写情诗。一生三千首留世遗作,唯有寄语湘灵姑娘的诗文最为动人,这是白居易情感旅程的最真一段。十九岁的青年,一见钟情,爱上了十五岁的邻家少女,也算史上最浪漫的情了。谁曾想,这一爱就是一辈子,既便后来有了形式上的婚姻,但旧爱的刻骨铭心又何时离开过白居易凄楚的心房?封建门第观念,成了白居易追求真爱不可逾越的藩篱,让一代诗情何以安放?让挚情诗魂飘零千年!


白居易的父亲官至徐州别驾,算是一位职位中等的官吏。湘灵出身寒门,两家虽为邻居,但门不当户不对,根本没有联姻的基础。尤其是白居易的母亲,自白居易十九岁一直到三十七岁,老夫人咬紧牙关从未松过口。最后以死相逼,迫使白居易娶了门当户对官宦人家的千金,在孝与爱之间,作为那个时代的人,白居易只能含悲舍爱遵从父母的意愿,这也是中国传统观念的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在人类情感道德文明进化的长河里,人的局限性往往表现的尤为突出,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百姓,面对传统观念,进则有可能头破血流,退则有可能相安无事,所以从古至今,选择退则求全者为大多数。
白居易一行行情诗,连着湘灵一缕缕丝线。白居易每一句吟诵,都是缠绵真情的宣泄。湘灵的每一针游走,都是满腔柔情的流露。几十年后,白居易始终珍藏着湘灵给他做的青色布履,时常拿出来凝神摩挲。而白居易写给湘灵的每一首诗词,湘灵都牢记于心,迎着晨曦,披着晚霞,心中总是默默吟唱,想着两人初见初恋的情景: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邻女》。
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远赴江南叔父处谋生。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情感早已深达彼此的灵魂。一时的离别,让两位深爱的“情人”苦不堪言。其实,白居易早已在考虑两人的婚姻问题了,只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贱,高攀不上白居易。白居易也顾虑父母的反对,无法如愿。如他二十一岁时写的《潜离别》:“不得哭,潜离别。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双飞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其中“利剑春断连理枝”就是暗指封建礼教对自由恋爱的无情扼杀
。还有下面的诗句: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寄湘灵》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寒闺夜》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长相思》
我不知道,大家读到这样的诗语,是何感受?一千二百多年前白居易所慨叹的悲情呻吟,至今我们仍能深刻的感受到那种痴情无处安放,真情任其飘零的悲愤之极。这也是白居易大龄未婚的真正原因所在。其实在今天,我们社会婚姻理念中依然还延续着白居易时代的封建余孽,所谓门第观念不知棒杀了多少美好姻缘,从古至今,谁能数的过来?


白居易还有很多寄托深情的诗篇给湘灵,读来无不令人潸然悲怆,如《生离别》、《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夜雨》、《感镜》、《逢旧》、《寄远》等等。
他在《冬至夜怀湘灵》中写到:“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惧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如果用现代诗的语言来写这首诗:见不到美丽可人的你,软榻厚衾亦不能温暖我冰
冷的身心,又让我如何挨过这漫漫长夜呢,我想此时此刻你也一定孤独无眠吧?而写此诗的时候,三十七岁的白居易还是单身。
他在《逢旧》中写到:
“我梳白发添新银,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这是白居易和湘灵久别重逢后写的一首诗。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巧遇浪迹天涯的湘灵父女,当着夫人杨氏的面,四十四岁的白居易和四十岁的湘灵抱头痛哭。当白居易得知湘灵为了她心中的乐天(白居易))哥哥,心里再也放不下别的男人至今未嫁时,白居易心中真是五味杂陈,说不出的酸楚悲哀一股脑的涌上心头……怀想当年的夜色里,无不飘拂着湘灵娇艳醉人的柔情,淡淡的月光下,处处都映照着湘灵妩媚绰约的身影。那美好记忆的碎片,在白居易的隽永的镜像中被一一拼接成影,款款清晰,历历在目。试想,当老年的白居易,手捧一杯清茶,斜倚窗前,极目远方,那一幕幕青涩温馨的思绪,一点点的蔓延开来,从涓涓细水到江河奔涌,最后那一切的一切美好的、痛苦的、释然的,纠缠的……渐渐淹没了白居易长长久久、缠缠绵绵的思绪,最后一滴浑浊的老泪缓缓滚落,一地的泪花,化作诗人一阕阙千古婵娟的诗语,留给后来的人们不断的发出伤感的叹息!
写到此,我似乎看到了白居易飘然一袭白袍,迎风伫立在洛水之畔,任凭银须乱舞,目光散落在深情开始的地方。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白居易另一首著名的诗篇,也是我十分喜欢欣赏的诗篇《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有人妄议,说这首《花非花》可以算是中国朦胧诗的鼻祖了,我看多少沾点边。这首诗的确有点朦胧诗的味道,因为所谓朦胧文学,写者往往是游离于既表现自己、又隐藏自己的模棱两可
的模糊朦胧状态中,不是直截了当的表现自己的思想理念。尤其是运用在诗歌中,极大的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的想象空间。



白居易的这首《花非花》,虽写的朦胧,但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情诗,但情指何人,诗中又没有明确。似花非花,似雾非雾,似梦非梦,夜来昼去,这个困扰诗人意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如此让他牵肠挂肚,神魂颠倒,夜不能寐,欲言又止?唯有感情的事,才能使诗人如此心绪万千,愁肠百转。我们可以猜测或是相濡以沫的亡妻,或是芳年泣别的初恋,或是萍水相逢的美人,还是青梅竹马的倩影?在诗人的笔下我们可以发出无尽的猜想:她是谁?
美在朦胧,不知道这是谁的原创。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那些可遇不可求的美,那些得而复失的美,那些稍纵即逝的美,那些忽隐忽现的美,那些藏而不露的美,那些无以言表的美……都充斥着朦胧的色彩,因而,美之朦胧,在于无法窥视。就像,劲松之美在于暮色苍茫、乱云飞渡之间;落日之美在于辉煌顿灭、血染大地之瞬;昭君之美在于壮别皇宫、远嫁匈奴之时;玛拉之美在于情何以堪、魂断蓝桥之夜;还有月色之美,不在于它皎洁光亮,而在于彩云追月云遮月的朦胧之中。尽数诗歌朦胧之美,尽观白居易情诗灵唱,我认为,这首朦胧含蓄的《花非花》隐喻湘灵姑娘的可能性最大。
在白居易五十三岁那年,他从杭州任满返回洛阳的途中,顺便转道符离老家探访,他第一件事就是打听湘灵的情况。可惜湘灵旧居早已是人去屋空,邻居们也都不知道湘灵现在何处安身?白居易倍感失落的告别老家亲戚,黯然伤感的返回洛阳。他在老年时还写到“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可见白居易对初见的铭心情怀,随着他的感之舟颠簸一生,终不相忘。
下面再说说白居易另外两个方向的情感旅程,一是他和夫人杨氏,可絮叨的地方不多。杨氏作为门当户对的官宦千金嫁入白家,一切顺理成章,婚后过着衣食无忧、相夫教子的正常家庭生活。我无法猜度杨夫人是否知道丈夫心中始终藏着一位湘灵姑娘,而且初恋深情陪伴了丈夫近乎一生,更不一定知道丈夫那些诗中佳品竟有不少是写给这位他的“前世”情人的。总之,从可见的资料中,我看不到杨氏因婚外情而为难过白居易,或家庭生活有过什么大的波澜,这对于晚年“花心”的白居易来说,夫人杨氏的大度和包容,对白居易的旧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白居易后半生最大的“福气”……
白居易还有一个情感方向,也是白居易身上一个令后人诟病的“污点”。白居易失去湘灵,让他痛悔了一辈子。白居易娶了杨氏,让他安稳了一辈子。但这两个结果,都是他感情上的“坎儿”。爱人,不能深情相拥。夫人,只能白头到老。因而,在湘灵已成往事的烟云,当真情无处安放,杨氏何以为白居易解愁,何以排泄白居易心中积压多年的爱与恨?于是,酒与妓,就成了白居易后半生不可或缺的两样伴物。



白居易嗜酒如命,且自家酿酒,广结酒客诗友,俨然已是李白之后,又一诗人酒仙了,此处与情感无关,不再详叙。读过唐史的人都知道,唐代文人狎妓不单是一种个人寻乐的行为,而已然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风气,其中深层原因是,唐代开放的政治环境带来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放,从而呈现出全面开放的社会风气,在这股开放风气的引领下,文人不再是埋头于四书五经、故纸堆里的书呆子,而变成流连于风月场所、能诗善赋的风骚客。再就是,在唐代,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蓄养家妓之现象仍然存在以外,官妓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还有就是唐代文人大都属于新进的进士阶层,是站在旧士族、旧观念对立面的,因此,
狎妓是他们对旧士族、旧势力的歧视,是对士庶之争的蔑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历史,中国唐代的妓女,普遍文化素养较高,尤其表现在文学和音乐方面。
鉴于以上分析,关于白居易狎妓一说,不是传闻,应是真实的。通读白居易的诗文,其中就有不少是描写狎妓的“艳诗”。而且,作为当朝官员和著名诗人,白居易并不避讳其倚红偎翠的生活,从他的一些艳诗中也可以看出,白居易对此等“不雅观”的行为,往往表现的很高调。诸如“今夜还先醉,应须红袖扶,”,“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菱角报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最后这首诗中的菱角、谷儿、红绡、紫绡都是他的家
妓。 在白居易蓄养的家妓中,樊素和小蛮是他最宠爱的,如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就是夸赞这两位貌美多姿。我想,也许今人描写美人的“樱桃嘴”和“小蛮腰”,就是从白居易这儿学来的。
白居易可以毫无顾忌的纵情享乐,可以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浑噩中,不再为思念湘灵而苦恼不堪,也可以无视妻子和家庭的存在,更不用担心仕途因此而搁浅,皆因为白居易的所作所为正迎合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时尚,即文人狎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白居易的“堕落”,一方面是社会风气使然,另一方面,后院从未因此而起火,也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白居易有辱斯文的行为愈演愈烈。
写到这儿,一个专情的白居易和一个滥情的白居易,赫然纸上。五十岁前有过刻骨铭心的纯情真意,有过举案齐眉的相濡以沫。五十岁以后,白居易完全变了一个人。以我的孤陋寡闻和浅薄阅历,真的很难说得清白居易“情感蜕变”的真正原因。抑或是年轻时苦恋湘灵而惨遭“棒打”的伤痛在作祟,用后半生的放浪不羁来报复这个毁了他一生最爱的社会理念?还是白居易从专情到守缘,再到回归唐朝文人的本原,附庸社会风月之气,完成了一个唐朝文人的秉性轮回?甚至有学人著述说:“唐代冶游(狎妓)最出风头的……
文臣当属白居易。”呜呼哉,白居易真是风流过了头啊!
不过,在此我还想客观的说几句,唐代狎妓风尚与其他朝代不同,唐代文人嫖客认为妓女以色为“副品”,更为注重妓女的“音律”等才艺。我想,白居易身为唐代大诗人,
受世风熏染,似也未曾例外,欣赏妓女的才艺美,必然是白居易狎妓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也就有了这样的学术论证,白居易狎妓不假,但白居易在狎妓的过程中,没有把妓女
当成纯粹的泄欲工具,他是把妓女当成人来看,并和妓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妓女成为白居易相思的对象和情感的寄托,他牵挂妓女,甚至依赖妓女。当妓女不在他身边时,他便
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疏离感、惆怅感,甚至有一种极为痛苦的人生体验,证明了妓女满足了白居易感情和归属的需要,这些都可以从白居易的诗文里得到佐证。
最后,我还是愿意回到当初的那个白居易,回到他深情书写“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恒娥旱地莲”的纯情岁月。回到那“花非花”对往昔良宵的思念,对旧时情人的呼唤。在
白居易的诗行里,我没有眼花缭乱,没有迷失流离,我仿佛看到这样的字句,今生有你,足够我用诗文写你一生。烟花散尽,你永远是我老去情怀的最美。倘若岁月停留,光阴再
现,在我最好的年华里再不会错过最爱的你……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 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