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年前 一个中国人怒了 35年后 他身价3000亿 把所有洋牌子按在地上摩擦 |新实体企业

 文山书院 2021-12-21

图片

文/檀所长

在经济全面转型的当下,一批老企业家正在逐渐淡出。

蒙牛牛根生退休了,娃哈哈宗庆后正式放权。

海尔的张瑞敏也做了同样选择。

11月5日,在海尔集团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司创始人张瑞敏主动提请不再参与新一届董事提名。大会选举周云杰为新一届董事局主席,新一届董事局邀请张瑞敏担任新一届董事局名誉主席。

35年前那个怒砸冰箱、意气风发的创业者,如今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

回顾张瑞敏治下的海尔,俨然已成为中国实体企业出海拼搏的范本。

这次我们就来聊聊全球“冰洗之王”,海尔智家。

图片

一锤子 改变了很多人

1984年,时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经理的张瑞敏,临危受命接任当时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一职。

一家接近关门的冰箱厂,就是海尔的起点。

在张瑞敏严苛的治理下,两年后这家冰箱厂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工厂自救的一个奇迹。

张瑞敏的严苛,最典型的案例当属砸冰箱事件。

起因是张瑞敏一位朋友想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

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缺陷。

找来员工问责,但不少人提出,这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

张瑞敏看不下去了,“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要知道,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大约800多元,相当于一名普通职工整整两年的收入。

一锤子下去,锤的是冰箱,更是所有员工的心。

海尔这个品牌能在30多年里经久不衰,离不开这般严苛的锤炼。

如今的中国家电产业,不仅在国内能把外资品牌摁在地上摩擦,在国外也能风生水起,并造就了货真价实的“跨国企业”。

产业在线的数据显示,中国家电整体产能在全球占比为60%~70%。

其中,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80%、60%、42%;小家电占全球产能的比重为50%;冰箱压缩机占全球产能的比重为60%~70%。

海尔的制冷设备、洗衣设备零售量在全球大家电品牌中已分别连续13年和12年蝉联第一。

这样的傲人成绩,说是中国实体企业出海拼搏的范本,不为过吧。

今年9月张瑞敏出席了一场论坛,他的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在自然界中,恐龙灭绝后才有了哺乳动物爆炸性增长,为什么?因为没有天敌了,食物充足了。企业里面权力都在CEO手里,那CEO就是这个企业的“恐龙”,这个恐龙应该消失,所有人才能发展起来,活力也才可能释放出来。”


时代变了,企业大了,个人所带来的局限性在变强。

如果砸冰箱事件发生在当下,或许最多也就是上一次热搜,对员工的影响可能不会超过一个月。

年过古稀的张瑞敏也在转变自己的思路,可以看出,退出是他认为对公司最有利的决定。

图片

中西合璧的典型案例

海尔这个品牌,另一个深入人心的部分是海尔兄弟。

这对兄弟背后的故事也有大学问。

哥哥叫琴岛,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中国人。弟弟叫海尔,金发碧眼全身白皙,德国人。

显然不是亲兄弟。

为何要这么设计?

因为海尔智家这家企业,正是中西合璧的典型案例。

当初那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厂,除了张瑞敏领导有方,德国“利勃海尔”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

而此后的日子里,海尔也始终紧盯着海外市场。

海尔1999年开始在美国建设工厂。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没有人不想从中分一杯羹。

然而家电行业,欧美毕竟开始的早,甚至中国在80年代,引进的家电技术,也都来自于欧美。

敢去美国竞争,证明了企业对自己产品的信心。

而近十年,海尔通过海外并购真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011年海尔海外的收入尚且只有78亿元,2020年营收10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98%。

其中增速最快的2016、2017年,把海尔海外的营收从不到200亿元迅速拉到670亿元。

这段时间,海尔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即GEA)。

2016年海外收入增长288亿元,其中GEA贡献收入258.34亿元,GEA全年收入应该是在60亿美元(近400亿元),2016年6月GEA被纳入合并报表,所以只计算其6-12月收入。

2017年GEA贡献458.94亿元,相比于上年贡献多了200亿元,因为多了近半年的收入确认。

总体而言,收购GEA给海尔将海尔的收入拉高了500亿元左右。


图片


2019年海尔的海外收入再增长166亿元,其中收购意大利电器制造商Candy,导致欧洲收入增长了110亿元,占当年增长额的66.27%。

综上,在海外业务实现从187亿元到933亿元的过程中,仅GEA和Candy给公司营收上的贡献就超过了600亿元。可以解释海尔海外业务的绝大部分增长。

如果现在再拍海尔兄弟,起码得是四兄弟了。

海外收入的增长,对公司整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营收从不足1千亿,在短短4年间,就跨越2千亿。而且,是实打实的钱,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也是翻倍成长。


图片图片

来源:wind


收购的好处,不止是单纯的买入资产,扩大营收,而在于海尔拥有自己丰富的品牌矩阵。

海尔、卡萨帝、Leader、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及AQUA,使其同时在各大洲拥有了能让消费者耳熟能详、能够信任的品牌,更借由这些品牌原有的渠道,触达到更多的消费者。

图片

一直并购一直爽 但也有隐忧

持续的海外扩张并获得成功,显示出了海尔强大的整合能力,但也并非完美无瑕。

海尔这样持续的并购,都是一些体量几百亿的大家伙,消化起来当然不容易。

两个公司主体想要融合,需要克服的是不同的管理文化、经营理念,双方管理层的利益分歧等。

尤其是标的被收购时,往往也是自身经营陷入了一定困境,经营效率、盈利效率都不尽如人意。

当然,我们看海尔的报表,发现它在整合的过程中,没有给主体的盈利能力造成太大的拖累,和上面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也可以互相印证。

2015年,海尔海外业务的毛利率是17.29%;2017年,整合完毕GEA后,海尔海外的毛利率是29.17%;此后海外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25-28%之间,2018年收购Fisher&Paykel,2019年收购Candy,并没有影响毛利率。

当然,毛利率高,不代表其他费用低,有没有办法一窥整合前后的真实净利率呢?

看一下整体的净利率,海尔十年来的净利率水平,在5%-8%之间,波动并不算大,2016年相比2015年,也确实往下滑1%。好在此后,净利率的水平基本维持在5-6%的水平上,没有大幅下滑过。

海尔智家吃下了GEA和Candy等外企,对于自身的盈利能力影响非常有限。


图片

那么海尔的问题在哪呢?营运能力。

海尔智家的营业周期,明显在2016年上了一个台阶,从原先2个月存货入库卖出收回钱款,变成了将近3个月。

主要是公司的存货周转从2011年的30天,稳步增长到2020年的70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影响倒是不大,在收购GEA的2016和2017升高后,快速回落到收购前的水平。


图片图片

来源:wind


如果看净营业周期就更明显了,以2016为界,收购前后,从负到正。


图片

来源:wind


净营业周期一般用来衡量研产销一体化企业的营运能力。

净营业周期越短,公司的资产运营效率就越高,企业对上下游资金的占用能力及自身资产的营运能力就越强。

公司工厂渠道遍布全球,想再和以前一样高效运转,确实很难。

海尔智家的收购提高了营收,降低了营运能力,稍微庆幸的就是营收带来的增长足够大,使营运能力的下降还算是可控。

图片

家电的天花板 已触手可及了吗

张瑞敏淡出后,海尔的未来更多还是要超越自己。

市场上对于家电行业有一些疑虑,因为家电这三四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从成长的科技行业,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行业。

空调、洗衣机、冰箱,每百户拥有数,不是接近一百就是已经超过一百,可以说需要的,都有了。

而且大家电的使用寿命很长,通常在10年左右,替换周期很久。

可以说,国内家电的内生增长已比较困难。

家电企业出海,就像近些年小米、OPPO等出海一样,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必然。

今天的海尔,不仅在中国,已经把白电市场开发到极致了,足迹还遍布所有大洲。

按地理位置拆分一下海尔的收入,美洲637.05亿元、欧洲165.13亿元、澳洲59.79亿元、南亚54.72亿元、东南亚41.23亿元、中东非12.06亿元、日本36.13亿元。

成熟市场占海外收入的大多数,但是南亚(主要是印度)、东南亚(东盟)、中东非,合计收入仅有108亿元。

这三个地方的人口接近两个中国,未来的市场空间,仍是广大的;南亚与东南亚的发展,也相对比较快速。

向新兴经济体市场继续拓展,是海尔的一个方向。

更让人觉得惊喜的是,海尔在成熟市场,也能靠着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双位数的增长。

在饱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美洲营收增长10%、澳洲增长12%、欧洲增长9%、日本增长11%。所以,海尔的增长真的到尽头了吗?真不一定。

海尔的另一个方向,是高端化、智能化。

卡萨帝,海尔旗下定位高端家电的品牌,2020年在高端大家电市场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在高端市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品类的零售额份额都排在第一。

其中,就线下零售额而言,卡萨帝品牌洗衣机及冰箱在中国万元以上市场的份额达到76.7%、37.1%,空调在中国一万五千元以上市场的份额达到46.9%。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线下市场均价达到行业均价约两到三倍。

目前海尔高端品牌的渗透率仍然比较低。2020年卡萨帝品牌营收87亿元,占其国内收入的8%,但是卡萨帝的增速并不低,2020年同比增长17%。

可以说,家电领域的更新换代之路上,做高端化、智能化海尔已经有极大的竞争优势。

在全球拼搏了这么多年,海尔能超越的可能也只剩下自己了。

后张瑞敏时代,如何引领行业找到新的突破口,才应是海尔这类企业的首要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