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节气机升降的七组药对,临床运用得心应手

 栖凤轩2013 2021-12-21

药对是二种中药特殊的配伍方法,有力专功宏之优。升降药对又是用升提药、沉降药配伍,有调节升降气机之作用。笔者临床运用以下七组药对,有得心应手之妙。现介绍于下,以求正于同道。

一、葛根、大黄治痢疾

葛根甘辛平,性升,为升发脾胃清阳之要药,《用药法象》载“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

大黄苦寒,性降,以荡涤肠胃,通降胃气而称著,《药品化义》载“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

此药对功擅调理脾胃气机治湿热或食滞之痢疾,效果颇佳。

适用于:腹部胀痛拒按,下痢赤白,一日几次或数十次之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便后腹部略舒,胃纳不佳,或暖酸腐气,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或食滞)蕴结肠道,肠道传导失职,以致脾胃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气机不利。用此药对升清降浊,甚为合拍。

剂量:葛根8克,大黄应视患者体质、病情轻重而定。体质强、病情重用生大黄8~10克;反之,用制大黄6~10克。

必须指出:服此药对有二种正常反应:一为药后初次小便变深黄色;二为药后腹痛加剧,大便次数增,再服诸症减轻或解除。

二、麻黄、沉香治咳喘

麻黄辛苦微温,性升,为宣肺平喘之要药。

沉香辛苦温,性降,以降气纳气而称著,《本草备要》载“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疑涎。”

此药对功擅平喘降逆治虚实相兼的咳喘,效果颇佳。

适用于:咳喘多年,咳嗽有痰,薄白量多或味咸,张口抬肩,气急,动则更甚,舌紫、苔净,脉细等。外邪犯肺,失治或误治,痰涎阻于气道,则为咳喘。久病及肾,虚实相兼为多。用此药对宣发肺气,纳气归肾,甚为合拍。

剂量:麻黄1.5克,沉香(后下)3~6克为宜。

必须指出:临床所见咳喘病证因外邪引发为多,若兼寒热头疼,鼻塞脉浮,应宗先表后里或表里两治法,方能奏效。

三、桔梗、琥珀治癃闭

桔梗苦辛平,性升,为升散肺气之要药,《珍珠囊》载桔梗“为舟楫之剂”。

琥珀甘平,性降,以通降利尿而称著,《别录》载“消瘀血,通五淋。”

此药对功擅利尿通淋治实证癃闭,效果颇佳。

适用于:小腹胀闷,膀胱充盈,小便点滴不利,甚至全无,伴有胸脘闷满,舌苔薄白,脉弦细等。膀胱贮尿之所,通过气化排尿。肺气不降,气化不利,则见癃闭。用此药对欲降先升,提壶揭盖之法,甚为合拍。

剂量:应按症状而定,胸脘闷满重者,桔梗5~10克,反之用3~5克。小腹胀闷甚,小便全无,琥珀5克(冲服),反之用3克(冲服)。

必须指出:产后、老人前列腺疾患致癃闭为临床所常见,大多虚实相兼,而此药对仅属治标之品,尚需加入培本之药,方能收效。

文章图片1

四、白芷、石膏治牙痈

白芷辛温,性升,为散阳明风寒之要药,《本草纲目》载治“齿痛、眉棱骨痛”。

石膏辛甘大寒,性降,以清阳明气分实熟而称著,为清阳明气分热邪之首选药物。

此药对功擅散风寒,清热邪治外寒内热之牙痈,效果颇佳。

适用于:恶风发热,齿龈肿痛,痛引头部,局部热感,甚至色红拒按,口渴气秽,舌红、苔黄,脉滑等。阳明素有蕴热,风寒内客阳明,内外之邪循经上犯齿龈,以致红肿疼痛。用此药对融升散沉降为一体,会为合拍。

剂量:白芷6~10克,石膏(先煎)15~30克,饭后一小时服。

必须指出:此药对在该病的初中后期均能服,初期寒热、齿龈疼痛明显,可用白芷10克,石膏(先煎)15克,中后期齿龈肿胀明显,可用白芷10克,石膏(先煎)30克。尚需观察是否化脓,若已化脓,应及时排脓,殊属重要。

五、升麻、人中白治口舌糜烂

升麻甘辛微寒,性升,为升散郁热之要药,《本草正义》载“升麻宣发肌肉腠理之阳明,而升举脾胃之郁结。”

人中白咸寒,性降,以降火最速而称著,《本草纲目》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

此药对功擅升散郁热,降火解毒治郁热之口舌糜烂,效果颇佳。

适用于:口舌反复糜烂、疼痛,喜冷饮,口臭气秽,大便秘结或不爽,舌紫红、苔黄腻,脉沉数等。偏嗜辛辣热物,部热内蕴,上窜口舌,以致糜烂。用此药对升无助火之弊,降无抑遏之虞,甚为合拍。

剂量:升麻10克,人中白15克为宜,少者无效。

必须指出:使用该药对的关键是舌质紫红,脉沉,此乃郁热之征也。

六、木蝴蝶、柿蒂治梅核气

木蝴蝶苦寒,性升,为轻散理气,治咽喉疾患的常用药。

柿蒂苦平,性降,以降逆顺气而称著!《食疗本草》载“治咳逆哕气。”

此药对功擅轻散,降逆气机治气郁不舒之梅核气,效果颇隹。

适用于:咽喉不适,胸闷若塞,似有物之状,噫气,舌苔薄净,脉弦等,气郁不舒,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阻于咽喉,而成梅核气,用此药对上散下降,甚为合拍。

剂量:木蝴蝶2克,柿蒂8克为宜。

必须指出:此类病证大多情志郁结及过服苦寒药而成,前者宜畅襟开怀,后者应停用苦寒药,包括某些抗菌素。

七、佩兰、钩藤治头病

佩兰辛平,性升,为化湿醒胃之要药,《素问·奇病论》载用佩兰治脾瘅。

钩藤甘微寒,性降,以清热平肝阳而称著,《本草纲目》载“平肝风,除心热,大人头旋目眩。”

此药对功擅升清阳,降肝阳治肝阳夹湿浊头痛,效果颇佳。

适用于:头痛时抽掣,时昏重,并有发热,胀疼感,舌苔腻,脉弦等。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肝阳上越,易致头痛,湿为阴邪,易阻气机,蒙蔽清阳,亦致头痛。用此药对升清不助肝阳上越,平肝阳不恋湿浊内留,甚为合拍。

剂量:佩兰10克,钩藤(后下)15克为宜。

必须指出:阴亏体质在湿令时易患此证,用此药对症状消除后,还得用滋阴药改善阴亏体质,用益气药培补元气,匆使湿邪逗留。

仲景《伤寒杂病论》可视为一部药对组拆学,其中药对精意十分突出。仲景药对方有41方,药对配伍若以方名中出现为准,共有54对,倘若细加咀嚼,其味无穷,现归纳于下。

破水救火药对方:干姜+附子=干姜附子汤

泻火护水药对方:大黄+黄连=大黄黄连泻心汤

宣透郁热药对方:栀子+豆豉=栀子豉汤

破湿暖中药对方:干姜+甘草=甘草干姜汤

辛开苦降药对方:梔子+干姜=栀子干姜汤

助心通阳药对方:桂枝+甘草=桂枝甘草汤

宣肺开源药对方:甘草+麻黄=甘草麻黄汤

宣表蠲饮药对方:半夏+麻黄=半夏麻黄丸

柔肝敛阴药对方: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汤

清胃降逆药对方:大黄+甘草=大黄甘草汤

燥湿降逆药对方:半夏+干姜=半夏干姜散

辛散水饮药对方:半夏+生姜汁=生姜半夏汤

散饮降逆药对方:半夏+生姜=小半夏汤

降气散湿药对方:橘皮+生姜=橘皮汤

破湿通痹药对方:薏苡仁+附子=薏苡附子散

缓急止痛药对方:乌头+蜜=大乌头煎

燥肝搜络药对方:蜘蛛+桂枝=蜘蛛散

破气养血药对方:枳实+芍药=枳实芍药散

健脾宽中药对方:枳实+白术=枳术汤

补脾利水药对方:泽泻+白术=泽泻汤

润肺滋肾药对方:百合+地黄=百合地黄汤

润肺养心药对方:百合+鸡子黄=百合鸡子黄汤

清肺滋水药对方:百合+知母=百合知母汤

清上利下药对方:百合+滑石=百合滑石散

泻肺利水药对方:葶苈子+大枣=葶苈大枣泻肺汤

降热生津药对方:瓜蒌根+牡蛎=瓜蒌牡蛎散

涌吐升提药对方:瓜蒂+赤小豆=瓜蒂散

祛痰排脓药对方:桔梗+甘草=桔梗汤

淡渗利湿药对方:葵子+茯苓=葵子茯苓散

消瘀逐湿药对方:硝石+矶石=硝石矾石散

润燥化瘀药对方:猪膏+乱发=猪膏发

化瘀利窍药对方:蒲灰+滑石=蒲灰散

活血解毒药对方:赤小豆+当归=赤小豆当归散

涩肠固脱药对方:赤石脂+禹余粮=赤石脂禹余粮汤

清肠止痢药对方:紫参+甘草=紫参汤

去尘除积药对方:杏仁+巴豆=走马汤(外台)

“药酒”药对方:麻黄+醇酒=麻黄醇酒汤(千金);红蓝花+酒=红蓝花酒

“外治”药对方:矾石+杏仁=矾石丸,附子+盐=头风摩散,葶苈子+雄黄=小儿疳虫蚀齿方

文章图片2

治疗各类杂病的140则药对,欢迎学习与补充。

百病各有主药、主方,而主治药对尤为紧要。现据《本草纲目》、《万病回春》等有关文献资料摘录于下,以供临床参考。

001. 中风不语药对:皂角、细辛。

002. 痰气壅盛药对:南星、木香。

003. 语言謇涩药对:菖蒲、竹沥。

004. 口眼㖞斜药对:僵蚕、全蝎。

005. 手足搐搦药对:全蝎、蜈蚣。

006. 血虚左瘫药对:川芎、当归。

007. 气虚右痪药对:人参、黄芪。

008. 诸风通用药对:防风、羌活。

009. 伤寒头痛药对:羌活、川芎。

010. 遍身疼痛药对:苍术、羌活。

011. 无汗发汗药对:麻黄、桂枝。

012. 久汗不出药对:紫苏、青皮。

013. 汗出恶风药对:桂枝、芍药。

014. 发狂便闭药对:大黄、芒硝。

015. 发热口渴药对:石膏、知母。

016. 胸膈膨闷药对:桔梗、枳壳。

017. 心下痞闷药对:枳实、黄连。

018. 心中懊憹药对:栀子、豆豉。

019. 余热虚烦药对:竹叶、石膏。

020. 痰热不眠药对:枳实、竹茹。

021. 血热发斑药对:玄参、升麻。

022. 阳热黄疸药对:茵陈、栀子。

023. 阴湿厥逆药对:附子、干姜。

024. 脾胃虚弱药对:白术、山药。

025. 食积药对:麦芽、神曲。

026. 肉积药对:山楂、草果。

027. 酒积药对:黄连、葛根。

028. 六郁药对:苍术、香附。

029. 热痰药对:瓜蒌、贝母。

030. 湿痰药对:半夏、茯苓。

031. 风痰药对:白附子、南星。

032. 痰在经络药对:竹沥、姜汁。

033. 痰在两胁药对:香附、白芥子。

034. 肺寒咳嗽药对:麻黄、杏仁。

035. 肺热咳嗽药对:黄芩、桑白皮。

036. 咳嗽日久药对:款冬花、五味子。

037. 气喘药对:苏子、桑白皮。

038. 气滞热痢药对:黄连、枳壳。

039. 里急后重药对:木香、槟榔。

040. 气虚白痢药对:白术、茯苓。

文章图片3

041. 血虚赤痢药对:当归、川芎。

042. 泄泻药对:白术、茯苓。

043. 久泻药对:诃子、肉豆蔻。

044. 霍乱药对:藿香、半夏。

045. 呕吐药对:姜汁、半夏。

046. 呃逆药对:丁香、柿蒂;威灵仙、蜂蜜。

047. 吞酸药对:苍术、神曲。

048. 嘈杂药对:姜炒黄连、炒栀子。

049. 痞满药对:枳实、黄连。

050. 胀满药对:大腹皮、厚朴。

051. 顺气药对:香附、乌药。

052. 水肿药对:猪苓、泽泻。

053. 宽中药对:砂仁、枳壳。

054. 积聚药对:三棱、莪术。

055. 提气药对:升麻、桔梗。

056. 痨热痰嗽药对:竹沥、童便。

057. 暴吐血药对:大黄、桃仁。

058. 久吐血药对:当归、川芎。

059. 衄血药对:枯黄芩、芍药。

060. 止血药对:京墨、韭汁。

061. 溺血药对:栀子、木通。

062. 虚汗药对:黄芪、白术。

063. 眩晕药对:川芎、天麻。

064. 痫症药对:南星、半夏。

065. 健忘药对:远志、石菖蒲。

066. 惊悸药对:茯神、远志。

067. 头风痛药对:藁本、白芷。

068. 牙痛药对:石膏、升麻。

069. 眼肿药对:大黄、荆芥。

070. 翳瘴药对:蒺藜、木贼。

071. 咽喉肿痛药对:桔梗、甘草。

072. 腹痛药对:芍药、甘草。

073. 腹冷痛药对:吴茱萸、良姜。

074. 止诸痛药对:乳香、没药。

075. 腰痛药对:杜仲、故纸。

076. 胁痛药对:白芥子、青皮。

077. 手臂痛药对:肉桂、羌活。

078. 疝气药对:小茴香、川楝子。

079. 湿热脚气药对:苍术、黄柏。

080. 下元虚弱药对:牛膝、木瓜。

081. 痿痹药对:人参、黄芪。

082. 遗精药对:龙骨、牡蛎。

083. 小便闭药对:木通、车前子。

084. 大便闭药对:大黄、芒硝。

085. 便血药对:槐花、地榆。

086. 痔疮药对:黄连、槐角。

087. 脱肛药对:升麻、柴胡。

088. 诸虫药对:使君子、槟榔。

089. 妇人腹痛药对:吴茱萸、香附。

090. 妇人经闭药对:桃仁、红花。

091. 妇人安胎药对:条芩、白术。

092. 妇人难产药对:川芎、当归。

093. 妇人吹乳药对:白芷、贝母。

094. 小儿疳积药对:芦荟、莪术。

095. 便毒药对:穿山甲、木鳖子。

096. 鱼口疮药对:牛膝、穿山甲。

097. 臁疮药对:轻粉、黄柏。

098. 疥疮药对:白矾、硫黄。

099. 诸疮肿毒药对:连翘、牛蒡子。

100. 破伤风药对:南星、防风。

101. 汤火伤药对:白矾、大黄。

102. 不寐药对:合欢花、夜交藤。

103. 百日咳药对:何首乌、甘草。

104. 止咳药对:紫菀、款冬花。

105. 劫哮药对:豆豉、砒石。

106. 化痰药对:半夏、川贝。

107. 止血药对:血余炭、伏龙肝。

108. 止痒药对:白鲜皮、地肤子。

109. 祛斑药对:犀角、生地。

110. 透疹药对:蝉衣、僵蚕。

文章图片4

111. 清痘药对:紫草、甘草。

112. 消痈药对:白芷、贝母。

113. 消食药对:谷芽、麦芽。

114. 利尿药对:牵牛子、槟榔。

115. 寒秘药对:半夏、硫黄。

116. 热淋药对:瞿麦、萹蓄。

117. 缩尿药对:桑螵蛸、益智仁。

118. 固精药对:金樱子、芡实。

119. 固带药对:海螵蛸、茜草。

120. 安胎药对:黄芩、白术。

121. 敛汗药对:龙骨、牡蛎。

122. 开窍药对:菖蒲、远志。

123. 定悸药对:磁石、朱砂。

124. 宽胸药对:瓜蒌、薤白。

125. 强腰药对:杜仲、川断;川断、桑寄生。

126. 明目药对:决明子、蔓荆子。

127. 利咽药对:桔梗、甘草;射干、山豆根。

128. 开音药对:蝉衣、胖大海。

129. 消瘿药对:海藻、昆布。

130. 软坚药对:牡蛎、玄参。

131. 消肿药对:京三棱、蓬莪术。

132. 通乳药对:山甲、留行子;通草、猪蹄。

133. 制酸药对:贝母、海螵蛸。(近人)

134. 降脂药对:玉竹、党参。(近人)

135. 降压药对:臭梧桐、豨莶草。(近人)

136. 降酶药对:柴胡、甘草。(近人)

137. 降尿糖药对:苍术、玄参。(施今墨)

138. 降血糖药对:黄芪、山药。(施今墨)

139. 抗癌药对:白鲜皮、白附子。(近人)

140. 抗过敏药对:地骨皮、徐长卿。(近人)

文章图片5

美发、防脱发的4个药对方。

01

茜草、生地药对方

方书:生地+茜草=地黄膏《医灯续焰》卷十八

功效:黑髭乌发。

主治:髭发早白。

原文:“髭发早白。”《圣济总录》

用法:茜草一斤,生地黄三斤,取汁。以水五大碗,煎茜绞汁,将滓再煎三度。以汁同地黄汁,微火煎如膏,以瓶盛之。每日空心温酒服半匙,一月髭发如漆也。忌萝卜、五辛。《圣济总录》

生地黄三斤(捣取汁)、茜草一斤(水煎绞取汁,滓再煎二三次取汁),合二汁,缓火煎如膏,以瓶盛之。每日空心温服半匙。一月髭须如漆。《医灯续焰》卷十八

02

侧柏叶、当归药对方

方书:当归+侧柏叶=二仙丸《古今医鉴》卷九引贺兰峰方

功效:养血固发。

主治:头发脱落。

原文:“头发脱落。”《古今医鉴》卷九引贺兰峰方

用法:侧柏叶八两(焙干),当归(全身)四两,上药忌铁器,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早晚各一服,黄酒、盐汤任下。《古今医鉴》卷九引贺兰峰方

按语:本方原名三仙丸,不符合药数,据《东医宝鉴·外形篇》改。

03

侧柏叶、松香药对方

方书:松香+侧柏叶=二圣不老丹《外科大成》卷四

主治:眉发脱落。

原文:“癞风、麻风、眉发脱落。”《外科大成》卷四

用法:侧柏叶(酒浸,九蒸,晒)、白松香(煮炼九次)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蜜汤送下,每日三次。《外科大成》卷四

04

三叶酸、桑椹药对方

方书:桑椹+三叶酸=灵芝丸《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主治:白发。

原文:“白发,气血不荣者。”《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用法:三叶酸一斤(阴干)、黑桑椹一斤(晒干),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一日二次。《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上经常将两种以上的药物,有意识地合用以增强疗效,俗称药对。这种药物的配伍,不是随便凑合的,主要来自于前人的经验积累。

医家秦伯未曾概括有三种配伍情况:

①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药物同用,起协同和加强功效的作用;

②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配合,在相反相成中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

③以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

文章图片6

黄连、吴萸:即左金丸,辛开苦降。用于肝胃郁热,吞酸嘈杂。

黄连、木香:即香连丸,清肠化湿行气。用于肠腑湿热或赤白痢疾。

葛根、升麻:鼓舞脾气,升发清阳,用于脾虚久泻。

橘皮、竹茹:清胃降逆,用于胃热呕逆。

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用于湿阻中焦,腹胀、苔白腻。

木香、砂仁:理气醒脾,用于胃气不和,脘痞腹胀,纳差。

陈皮、半夏:化痰和胃,用于痰浊阻滞,胃气失和。

旋复花、海蛤粉:化痰散结,用于气滞痰结之痰喘咳逆,可降气逆,化老痰。

干姜、五味子:温化水饮,敛肺止咳,用于水饮内停之咳喘证。

旋复花、代赭石:降逆化痰,用于痰阻气逆,心下痞硬或反胃呕逆。

蒲黄、五灵脂:即失笑散,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的心腹刺痛或妇人少妇作痛。

川楝子、玄胡索:即金铃子散,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用于胸胁疼痛偏于郁热者。

五灵脂、九香虫:化瘀行气,用于气血瘀滞,脘腹刺痛作胀。

丁香、肉桂:即丁桂散,温中助阳,用于阴寒气滞,脘腹冷痛。多研末调服或外敷脐眼。

乳香、没药:即海浮散,活血止痛、生肌。用于气血凝滞,脘腹疼痛。外用拔毒收口生肌。

高良姜、香附:即良附丸,温胃散寒行气。用于肝胃气痛偏于寒者。

补骨脂、肉豆蔻:即二神丸,温肾暖脾。用于脾肾虚寒之泄泻。

制附片、炮姜炭:温振脾阳,用于脾胃虚寒之久泻。

赤石脂、禹余粮:即赤石脂禹余粮丸,温中固涩。用于久泻滑脱不禁。

乌梅、黄连:即连梅汤,泄热生津。用于泻痢津伤口渴。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用于肠腑积滞未净,腹部胀痛,大便不畅。

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为脾胃引经要药。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乏力,脏器下垂,脱肛等症。

香附、乌药:即青囊丸,疏肝理气,用于肝胃气滞,脘胁胀痛。

大腹皮、马鞭草:利水渗湿,用于腹水胀满、小便短少。

参三七、白及:止血,常用于消化道出血,多研末吞服。

侧柏叶、地榆炭:止血,多用于消化道便血。

葛花、枳椇子:如葛花解醒汤,解酒毒。用于酒客肠胃不和,湿热内蕴,肝脾两伤。

川楝子、小茴香:疏利厥少,用于少腹疼痛、寒疝等。寒甚加肉桂、吴萸,痛甚加白芍、乌药。

红花、降香:化瘀和络,用于久痛入络,胸胁刺痛。

吴萸、生姜:温胃止呕,用于胃寒呕恶,泛吐清水。

瓜蒌、薤白:通阳泄浊,用于痰浊内阻,胸痛脘痞,苔白腻。

丁香、柿蒂:降逆止呃,用于胃寒气逆,呃逆不已。

白术、枳实:即枳术丸,健脾消痞。用于脾虚气滞,脘腹痞满。

黄连、苏叶:即黄连苏叶汤,清热和胃。用于胃热呕吐。

枇杷叶、竹茹:泄热降逆止呕,用于胃热呕逆。

乌药、百合:即百合汤,顺气养胃。用于胃脘疼痛,常法不缓。

桔梗、枳壳:即桔梗散,疏调气机,用于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之胸闷脘胀。

枳实、槟榔:降气除满,用于肠腑气不下行,腹胀便难。

瓜蒌仁、火麻仁:润肠通便,用于肠腑燥结,大便不畅。

决明子、瓜蒌仁:润肠通便,用于大便秘结,或有血脂、血压偏高者。

五灵脂、黑丑:即灵丑散,消积化滞,用于痰瘀交阻,腹胀坠痛,便闭不爽。

大黄、附子:温通寒积,用于里寒积滞,便秘腹痛;或肠腑寒积未尽,久痢不愈。

干姜、黄连:辛开苦降,用于寒热错杂,胃脘痞满、嘈杂吞酸。

藿香、佩兰:芳香化湿,用于湿浊中阻,胸闷脘痞,口中甜腻。

黄芩、藿香:清热化湿,用于胃中湿热,口气臭秽。

白头翁、秦皮:清肠化湿,用于下痢赤多白少。

三棱、莪术:消癥散结,用于癥积肿块。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用于瘀血诸证。

桂枝、白芍:即桂枝汤意,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中缓急。用于①太阳中风证;②营卫不和,自汗恶风;③中虚胃痛。

当归、白芍:养血和血,用于肝血虚之胁痛。前人养血、和血专取归芍二味。

丹皮、山栀:清肝热之要药,用于肝经郁热,烦热、口苦。

桑叶、丹皮:清热平肝,用于肝阳升于上,气火偏旺之头目胀痛。

柴胡、白芍:疏肝柔敛,用于肝失疏泄,胸胁胀痛。

桑叶、菊花:清肝明目,用于肝热头昏目眩。

枸杞子、菊花:滋阴平肝,用于阴虚阳亢,头眩、目涩。

黑芝麻、桑叶:即桑麻丸,养肝明目,用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

炙鳖甲、生牡蛎:软坚散结,用于肝脾肿大。

僵蚕、浙贝母:化痰散结,用于痰核、瘰疬。

蒲公英、垂盆草:清热解毒,用于转氨酶升高偏于肝热者。

远志、茯神:宁心安神,用于少寐多梦。

黄芪、当归:即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用于血虚证。

黄柏、苍术:即二妙丸,清热燥湿。用于下焦湿热。

密蒙花、木贼草:祛风明目,用于迎风流泪。

女贞子、旱莲草:即二至丸,滋养肝肾,用于肝肾不足,头晕腰酸。

沙参、麦冬:滋阴润燥,用于肺胃阴伤证。

芦根、天花粉:养阴生津,用于津伤口渴。

槐角、地榆:凉血止血,用于痔疮出血。

煨葛根、防风:祛风胜湿,用于脾湿泄泻,肠鸣漉漉。

制附片、肉桂:温阳散寒,用于肾阳不足或阴寒内盛之证。

台乌药、川楝子:疏肝行气,用于厥阴气逆,小腹胀痛。

守宫粉、参三七粉:化瘀散结通膈,用于食道癌、贲门癌吞咽梗噎。

水蛭、炮山甲:化瘀散结通经,用于肝癌肿块坚硬、胁痛。

蜈蚣、全蝎:解毒止痉活络,用于肺癌骨转移疼痛。

生地、玄参、麦冬:即增液汤,滋阴养液。用于肠燥便秘,口干舌红。

乌梅、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用于胃阴不足,嘈杂灼热,舌红少苔。又配附子理中汤、防风、升麻等治久泄颇效。

檀香、紫丹参、砂仁:即丹参饮,活血行气。用于气血运行不畅,胸胁刺痛。

干姜、香附、苏梗:为正气天香散主药,理气温中散寒,用于胃痛或痛经,属于寒凝气滞者。

肉桂、煨草果、炮姜:散寒燥湿,用于寒湿内阻,腹部冷痛。

苏梗、香附、陈皮:即香苏饮,疏肝和胃。用于肝胃不和,胸闷胁痛胃胀。

香附、枸橘李、青皮:疏肝理气,用于肝气郁结,乳房胀痛。

杏仁、苡仁、白蔻仁:即三仁汤意,宣化三焦之湿。用于暑湿内蕴,湿重热轻,胸闷苔白。

神曲、山楂、麦芽:焦三仙,消食助运。用于脾胃运化不健,纳呆腹胀。

煨葛根、泽泻、车前草:淡渗利湿,用于湿盛泄泻。

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利胆化石,用于胆道结石。

老熊胆、玄明粉、广郁金:利胆化石,用于胆石症。按1:2:3剂量比例,研末调服,每服1.5克-2克。

黄芩炭、炒枳壳、秦皮:清肠化湿导滞,用于肠腑湿热积滞,大便夹有粘冻。

大黄、槟榔、玄明粉:行气通腑,用于肠梗阻腹痛、拒按、大便不通。

竹茹、胆星、黄芩: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内阻,痰多呕逆,舌苔黄腻。

萆薢、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分清泌浊,用于小便混浊。

炙乌梅、白扁豆、淮山药:健脾酸收,用于脾阴不足,便溏舌红口干。

乌梅、槟榔、苦楝皮:驱蛔,用于胆蛔腹痛。

川断、杜仲、狗脊: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膝酸痛。

鹿角胶、狗脊、桂枝:温通督脉,用于肾虚寒凝,脊背中痛。

旋复花、红花、丝瓜络:理气化痰,活血通络。用于痰瘀阻滞之胸胁疼痛。

麻黄、细辛、附子:即麻附细辛汤,温经散寒。用于一切下焦阴水寒气,寒疝腹痛,阴水肿盛,或阴寒之邪阻于心脉,心悸、脉沉迟者。

1.治疗疮疡久治不愈确实有效:黄芪15~30g、桔梗6~10g、甘草6~10g(口诀:疮疡不愈桔草芪。)

2.治疗各种癌症均有一定疗效:莪术6~10g、猪苓6~10g(口诀:癌症莪猪苓。)

3.治疗帕金森病:钩藤10~15g、白头翁10~30g,常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口诀:帕金森,帕金森,还五钩藤白头翁。)

4.治疗白发显效:桑麻丸:桑叶6~10g、黑芝麻10~30g。配伍何首乌、生地黄更著。(口诀:白发桑麻丸,首乌生地黄。)

5.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者,以及结节性红斑时,苍术、黄柏,配伍赤芍、当归尾、丹参、乳香、没药、豨莶草、鸡血藤,其效亦佳。(口诀:风湿二妙归豨莶,乳没丹芍鸡血藤。)

6.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血沉加快,桑枝30g、柽柳60g,合苍术、黄柏更佳。(口诀:风湿关节血沉快,二妙柽柳桑枝袋。)

7.治消渴:神效散,白芍、甘草等份。(口诀:消渴神效散,白芍等草尝。)

8.四藤一仙汤:钩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口诀:四藤一仙汤,灵仙海风钩鸡络。)

9.性不感:女贞子、续断合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葫芦巴、麝香、樟脑、没药。(口诀:不感女贞续麝樟,葫芦巴戟没二仙。)

10.杜仲丸:杜仲、续断。治腰痛不分内伤、外伤。(口诀:腰痛杜仲续,不分内外伤。)

11.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炎性包块,薏苡仁60g、乌梅30g入丸施治。(口诀:妇科包块薏乌梅。)

12.茵陈15~30g、金钱草20~30g治疗结石确有良效。(口诀:结石茵陈与金钱。)

13.滑石6~12g、海浮石10~15g伍萆薢、丹参、怀牛膝、王不留行治疗前列腺肥大时,萆薢需重用达30g。(口诀:前列肥大滑海石,重萆怀牛丹参留。)

14.结石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0g、车前子30g、车前草10g、血余炭10g、六一散10g,连服5剂,结石消失。(口诀:结石金沙重金钱,血余六一二车前。)

15.尿路感染:海浮石、金钱草合血余炭、六一散、车前草、旱莲草。(口诀:尿感海石六一炭,三草金钱车旱莲。)

16.老人尿闭:蝼蛄、蟋蟀各4只,甘草3g,水煎服。(口诀:老人尿闭草蝼蟋。)

17.肾炎血尿:白茅根、益母草合血余炭、六一散。(口诀:肾炎尿血益母草,血余六一白茅根。)

18.梅毒、痛风:土茯苓30~120g、萆薢15~45g。(口诀:梅毒痛风萆土茯。)

19.渗出性胸膜炎:冬瓜子、青橘叶、甜瓜子、葶苈子、大枣。颇具奇功。(口诀:渗出橘叶胸膜炎,葶苈大枣冬瓜甜。)

20.治疗急性肾炎,兼有表证者:麻黄3~10g、浮萍6~12g,合生石膏。(口诀:急性肾炎兼表证,麻黄石膏与浮萍。)

21.治淋及尿血:二草丹:车前草、旱莲草。(口诀:尿血二草旱车前。)

22.冠心病心绞痛,以胸闷憋气为主症:佛手、香橼,屡用应验。(口诀:冠心闷痛佛香橼。)

23.冠心病心绞痛久治不愈:葛红汤:葛根、红花、丹参、川芎、当归、羌活、菊花、石菖蒲、郁金、党参、麦冬、五味子。(口诀:冠心不愈葛红汤,羌菊郁金参石菖,五味麦冬芎当丹。)

24.心动过速,其效甚著:地锦草6~10g、仙鹤草10~15g。(口诀:心动过速,地锦仙鹤。)

25.善治各种冠心病:阿胶、仙鹤草合人参、五味子。(口诀:冠心五味人参胶仙鹤。)

26.冠心病:丹参、三七,无器质性病变重丹参,有器质性病变重三七。(口诀:冠心丹参七,有器重三七。)

27.高脂血症:夏枯草10~15g、决明子10~15g,合何首乌15g、生山楂50g,其效更著。(口诀:高脂夏枯何首乌,山楂决明效更佳。)

28.三叉神经痛:白芷、僵蚕、白芍、生地黄、细辛、甘草。(口诀:三叉神经痛僵蚕,芍芷草辛生地黄。)

29.黄褐斑:白芷、僵蚕、冬瓜子、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赤芍、白芍。(口诀:黄褐斑芷芎僵蚕,二芍二地冬瓜归。)

30.高血压头晕、头痛:茺蔚子(超过30g有中毒之虞)6~10g、天麻3~10g、黄芩、夏枯草、槐花、牛膝。(口诀:高压头痛芩茺蔚,夏枯槐花牛天麻。)

31.妇人面黑干:刺蒺藜、僵蚕合四物汤。(口诀:面黑蒺藜四物蚕。)

32.血管神经性头痛:刺蒺藜15g、僵蚕10g、白芍30g、甘草10g。(口诀:血管神经多头痛,蒺藜白芍草僵蚕。)

33.半夏、秫米,治久病不寐者神效。(口诀:久病不寐夏秫米。)

34.发汗解表者,生麻黄、桂枝等量为宜,约6-10g,欲平喘者,炙麻黄3g小于桂枝6g。(口诀:发汗解表等麻桂,宣肺平喘桂多麻。)

35.金银花、连翘可治疗疮痈肿毒、脉管炎,但用量需大,15-30g。(口诀:疮痈脉管重银翘。)

36.伤风感冒,咽痒咳嗽,取钩藤、薄荷泡水,效果甚佳。(口诀:伤风感冒咽喉痒,薄荷钩藤泡水佳。)

37.治咽炎,钩藤、薄荷可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其效更著。(口诀:咽炎钩薄荷,半枝蛇舌草。)

38.寒包火,荆芥、黄芩,解表退热甚妙。(口诀:解表退热荆芥芩。)

39.忍冬汤:金银藤连枝带叶五两,如无鲜着,干金银藤四两五钱,干金银花五钱,生甘草一两,水两大碗,煎至一碗,一日一夜吃尽,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无论发在头项腰部等处,皆治之。未溃即散之,已溃败毒收口,病重者不过数剂即愈,忌铜铁器。(口诀:忍冬枝叶鲜五两,或是花藤草五钱。)

40.婴儿感冒发热:三根汤,芦根30g、白茅根20g、葛根10g,煎水一茶壶,加糖少许,频频服之,往往一日一夜即可退热。(口诀:婴儿感冒热三根,白茅芦根糖葛根。)

41.糖尿病渴饮无度,生石膏、知母,加浮萍30g,以解其渴,屡用屡验。(口诀:糖尿渴饮无度,浮萍石膏知母。)

42.肺燥咳嗽:瓜蒌皮、天花粉甚效;若与南沙参、北沙参合用,其效更著。(口诀:肺燥咳嗽楼天花,南北沙参效更佳。)

43.白芍生用、重用30-50g,有通便之功,与生地30-50g为对,其效更捷。(口诀:重用生地与白芍,滋阴通便效当敖。)

44.麦冬与天冬合用,有金水相生之妙。

45.鳖甲、龟板炙品用药,易破坏其有效成分,故多生品用药。

46.水牛角、鲜地黄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诸症,二药用量宜大,均用30g效佳。

47.治秽浊之气,藿香、佩兰宜鲜用。(口诀:秽浊藿香佩兰鲜。)

48.凡泌尿系统疾患,车前子、车前草伍用,车前草可鲜品代茶饮。(口诀:泌尿两车当茶饮。)

49.荨麻疹:浮萍、紫草、荆芥、防风、丹参、丹皮、银花、连翘、过敏煎(银柴胡、防风、乌梅、甘草)。(口诀:荨麻荆防浮萍紫,丹参丹皮银翘煎。)

50.婴幼儿夜哭不宁,一味蝉蜕,煎水饮之,确有实效。

51.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降糖对药方:生黄芪30-50g、大生地30g、苍术15g、元参30g、丹参30g、葛根15g加刺蒺藜、地肤子。(口诀:糖尿瘙痒苍地芪,丹元参葛地肤蒺。)

52.外感风寒者:地肤子15-30g,水煎,红糖为引,顿服。(口诀:外感风寒地肤子。)

53.黄芪防风汤(王清任):黄芪120g、防风3g,治疗脱肛,不论十年八年者均可。(口诀:黄芪防风治脱肛。)

54.黄芪从气分固脱,山茱萸从阴分固脱,但用量宜大,30-50g均可。

55.附子中毒:甘草60g水煎服,或淘米水一碗,即服。(口诀:附子中毒草六十,淘米一碗即刻服。)

56.糖尿病酮体阳性者,黄芩、黄连加茯苓15-30g,疗效尚可。(口诀:糖尿酮体茯芩连。)

57.紫花地丁、蒲公英善治一切化脓性炎症,但用量宜大,30-60g均可。(口诀:炎症丁公英,量大热毒清。)

58.咽喉肿痛:马勃、青黛,加锦灯笼、金果榄、桔梗、生甘草,其效更著。(口诀:咽痛马勃桔梗黛,生草金果锦灯笼。)

59.乙肝:土茯苓、重楼(草河车),常与小柴胡汤加减。(口诀:乙肝重楼土茯苓。)

60.治疗复发性口疮:苍耳子、辛夷。(口诀:复发口疮苍耳夷。)

61.祝氏脱敏煎:二丑3-10g、香附6-10g、五灵脂6-10g。(口诀:祝氏脱敏煎,二丑香附五灵脂。)

62.中风偏枯:麻黄9g、杏仁9g,每获奇效。(口诀:中风偏枯等麻杏。)

63.病菌感染者:鱼腥草用量不少于30g。

64.肺痈胸膈胀满:葶苈子6g、大枣10枚。用量不宜过大,不可久服,否则肺气大伤。(口诀:肺痈胸胀枣葶苈。)

65.山药与大力子合用,最善止嗽----张锡纯。

66.阴疽、痰核:麻黄1.5g、熟地黄30g。(口诀:阴疽二黄熟地麻。)

67.降血糖:苍术10-15g、元参15-20g。(口诀:降糖元参苍。)

68.思食丸:乌梅、木瓜、枳壳。(口诀:思食乌梅枳木瓜。)

69.十味温胆汤:陈皮、半夏、甘草、茯苓、枳实、竹茹、加远志、菖蒲、五味子、酸枣仁。治疗失眠诸症,颇有良效。(口诀:十味温胆失眠当,酸枣五味远志菖。)

70.中老年前列腺肥大:萆薢30g、石菖蒲10g、乌药10g,亦有良效。(口诀:前列菖蒲萆乌药。)

71.胸膜炎:青橘叶、郁金、冬瓜子、冬葵子、甜瓜子各30g。服十余剂,水消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