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野 | 诗话天山,贺杨的书法艺术之美

 聚力阅读 2021-12-22

总第1543期

字|贺杨

版权©️归原作者

初识贺杨先生,是在一个街巷命名的评审会上。具体来说是当地征集对市域内城区所有道路重新界定命名的会议上。当地两名副市长出席,其中一名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主持,各部委办局、街道、民政等部门主管参加的这样一个会。

应当地文联负责各协会工作的张栗华同志电话邀约,我冒充大尾巴狼,以文化人儿的身份,还是凛然参加了。因为,张栗华在电话里说,算是帮他一个小忙。同时告知我参加的还有市书协主席贺杨,并留了对方的电话给我,届时让我带他们一起进市委大院的会场。在作家、文人代表席上我们算是初识了。

再后来的进一步接触,是在当地文联召集的有关申报作品的碰头会上。我们都为彼此的仗义执言、坦率真诚留下了好印象。并互留了微信,在后来的日子里便是断断续续的联系。方了解他数十年如一日,苦心研习书法的直著、匠心。

在楷、行、草、篆、隶等书体中,其尤擅隶书。笔法取自《曹全碑》《衡方碑》《石门颂》《乙瑛碑》《华山碑》《颜勤礼碑》等,并拜多位书法名家为师,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我经过数月对其书法风格的玩味、品读,大致将其书风归纳为几个特点,即宽博、沉着、古朴、醇和。当然啰,这可能是肤浅的一点个人见解。

宽博。宽博不是肥美。它有种似丰碑巨额之大、商鼎周器之重的风格。在笔法舒展上自然随性,表现为外满内疏,特别是中宫虚疏的风格。与方正端庄的路子相比,显得书体线条不拘泥、不轴气。如《衡方碑》是汉隶中宽博风格的代表。这是贺杨先生隶书的一个特点。这让想起了早些年参加一个书画名家采风活动,在活动现场,其中有一位擅长隶书的书法家,悬腕挥墨,迟推且缓,笔锋刚拙,充分展现了宽博之气。

沉着。它是一种与“端庄”风格相近的风格。由于起笔转承、收放、力道等的不同,导致书写的线条呈现浑厚饱满、行中有留,压得住纸、留得住笔的风格。这种陈铺缓施、行墨稳健、力透纸背的功力,有遒炼顿挫之感。当然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书体形式经过岁月的沉淀,最终能够以艺术的固态体征流传后世,都是历代书家的耕耘、毕生实践的结果。换句话说,当代书法的艺术呈现,有着浓厚的古法影子。比如,我们刚起步学书法,临摹古帖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古帖至今仍散发着艺术的光芒。例如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祭侄文》,都充分表现出沉着的风范。与他同朝的欧阳询、柳公权等震古烁今的大书家,用笔也富于沉着风格。可以说,沉着是历代书家中绝大部分要艺术呈现的通感。在这里审视贺杨先生的墨色,也便一目了然,所有的书法艺术呈现,并非他一人的专利。

古朴。笔法的老练、古朴,一定是集历代碑帖之大成的具体展现。手法到、心境到、艺境到,要达到这'三到’的条件,扎实的练笔是不可少。所以,古人有诗云:“我家洗砚池中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总之,古朴是一种偏于外表的拙朴、匠气,在书写的过程中节奏舒缓、墩厚,又不失翩翩风度美的一种艺术着墨表现。它与文化的积淀,生活的历练,大道至简的开悟有着密切关联。所谓胸中有丘壑,下笔方有神。纵观有成就的大书家,在对大气氛的拿捏把握上,在一种宏大的审美气度中挥毫泼墨的艺术展现上,既传神,又富感染力。所以说,书法作品的古朴之美,也是历代书家所要追求的至臻境界。纵观历代的名家、名帖,除了信息表露之外,在深厚稳健、取像恢宏间,无不蕴藏着砥砺风雷的磅礴大气。非有这种大气,方雄姿古朴风骨。

有人说,古朴之风常给人以历史厚重感。在我看来,它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的必然呈现。虽然在艺术书写中它有时表现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挫或稚挫美。甚至隐隐可见其金石之气,这恰是一位书家浑厚功力的自然绽放。贺杨的隶书便从一个侧面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特质。

醇和。醇和是一种笔墨与纸面间展现的饱满、持重、自然而然的线条美。这种美是动静相济的,是一种意境深远而形式恬淡、技巧貌不惊人却千锤百炼的。它有力透纸背之筋骨,有绵柔恒劲之功力,且看似平淡而绝非浅薄,凝眸端详其笔锋走势,自有其书风的厚度和深度,或称之为法度。醇和也可视为是宽博、沉着、古朴的调味剂。贺杨隶书中所表现的醇和,与他的为人一样:温和、谦逊、细致、耐心、宽厚。这是一种能容人、能聚人的坦荡胸怀展现。作为书家贺杨又是普通的人,作为普通的人,他又是当地的书协主席,具体来说是掌舵者。所以,必须具有一些超拔之势,否则不可撼动、摄列全局。

今年,贺杨的书法作品很荣幸地被西泠印社美术馆永久馆藏。我想说的是,市域的文化之风,有了像贺样这样的书法家是庆幸的。更想说的是,因有了“文化润疆”,才有了贺杨崭露头角的机会。

当然,书法鉴赏与被判定者的怀揣书法造诣深浅,学识眼界、文化素养、理论功底密不可分。书法艺术鉴赏是一个主体性、阐述性很强的自由过程。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仁。比如,我一个向来写诗、搞散文创作的门外汉,突然心血来潮要对书法展开评价,我有什么资格呢?首先,我要对书法产生热爱,其次,也在私下里观帖、临帖不着调地练过几笔,再次,诗书画本一体,本同源。老话说得好,书家达到了一定境界,自然要画上几笔,这就是艺术上的触类旁通罢。

通过溯源,给自己壮守胆儿后,我想表达的是,这难道不是书法艺术鉴赏中积极的一种表现吗?正因为有弹性、有启发价值的探索与思考,才使书法艺术审美丰富化并逐步走向完美,展开书法评论,或是构建刚需的艺术评论体系,它与当下蓬勃发展的书法艺术必然是并驾齐驱的。

当然,纵观书法艺术风格,它有着地域特质、文化气息、思想对冲和哲学融入美学审思之特征。从篆、隶、楷、行、草的书体演进,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至当代,它又是群体艺术风格被烙印上'国粹’,具有鲜明东方文化气息和古老民族血性的生命结构特征。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贺杨领衔下的当地书法家协会之所以能够朝气蓬勃地发展,是新时代国力欣欣向荣之坚实后盾,是“文化润疆”使命担当之义举,更是中华文脉滋养苍生,恩泽天山南北,贯通边陲“最后一公里”的效力始然。

总之,舞文弄墨也罢,浅薄抒发也罢,是为天山贺杨的书法进行小评,更是一种道义凛然的站场。相较之文人相轻、厮杀、搞小圈子,我这个局外人束之高阁也罢,自吟短酌也罢,向来是敢讲些真话的。

作者简介


绿野(本名刘金辉):天山南麓新边塞诗发起者,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秘书长。诗歌作品在《诗刊》《诗林》等发表;入选2012年-2021年《中国新诗年度排行榜》、2017年-2121年《中国新诗日历》《国际汉语诗歌年卷》等。曾获第三届东方杯全国诗歌大奖赛(1998年)、中华八喜杯诗歌大奖赛(2002年),首届杨万里诗歌奖(2017年)等,及被译为多种文字。

散文代表作《故乡的古城》曾获中国散文学会年度征文二等奖。散文代表作《路边的幸福》《怀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那匹狼》《恍然一梦观音山》《明月天山共枕看》等,发表在《中国作家》《文学月刊》《世界文艺》《人民文学》,或荣获《人民文学》征文奖等。

往期精彩回顾



绿野 | 绝崖路上又遇北山羊

绿野 | 馕香万里

绿野 | 生命的时序 —— 散文家田万里的阿克苏生态散文解议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