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张桂梅给年轻人的1封信,才明白人生中最不该去做的1件事

 精读君 2021-12-22

01

前几天,“张桂梅给年轻人的一封信”上了热搜。

《不惧怕,人生的“寒冬”里带着必然的希望》,是这封信的标题与主旨。

开头,张桂梅向广大年轻人们喊“孩子们”,就像她在学校操场、课堂里,对着那群女高学子们的呼唤。

“这一年里,或许你们各有各的不容易……

每个人都希望人生可以不断前进,但我们也不得不去面对人生中脚步慢下来甚至是停下来的时刻。”

面对那些失意的年轻人们,在低谷时怀疑自己是否就该认命的疑问,张桂梅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

“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的艰难时刻,张桂梅感同身受。她回忆起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年幼丧母,青年时期又失去父亲;

来到云南大理遇上爱她的丈夫,本以为日子能够就这样幸福安稳下去了,不料丈夫又因罹患癌症,在尽全力救治后依然还是离开了她。

“和他一同离去的,还有我人生中短暂拥有的快乐和美好。

那时我的眼里,大理的山也不美了,水也不绿了……幸福感觉离你很远很远。”

为了远离伤心地,张桂梅要求调岗到偏远的丽江华坪。

那时候的她也不相信希望与未来,如同那些绝望地怀疑自己是否该认命的年轻人们。

但是张桂梅还是选择了走出痛苦,即便她觉得自己当时也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在挫折面前也没那么坚强。

“我只是努力地让自己再多挣扎了一下,心里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她说走出痛苦的过程,有时候比痛苦本身还要难受。

即使她现在仍然过得很“苦”,但这是她愿意付出的苦,因为有清晰的目标,就有干劲儿,便不觉得那么苦了。

她告诉如今的年轻人们:

“孩子们,你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你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

但大目标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长久地攀登。

你还需要找到一条上山的'路',在每天的日常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步扎实地往上爬。

爬着爬着,或许就走过了那一段黑暗的路,拨云见日。”

张桂梅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们,即使生活很苦,即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你都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小小步伐,慢慢跨越苦难。

02

张桂梅的这封信,让我想到在《最难的事其实最简单》这本书中,作者施俊侃提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

施俊侃成长于福建漳州的一个村庄里,12岁时随家人移民香港谋生。

初到香港,他们一家六口挤在一个30平方米的旧楼房里,不久后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要抚养4个兄弟姐妹,她“苦闷到一度想要轻生”。

为了维持生活,他也当起了“童工”。

在酒楼收拾盘子,做过保安,做过计件付费的零活,当过酒店服务员……大大小小的,他做过10份不同的基层工作。

那时候,对他们一家来说,“活下去,就是生活的第一要义。”

他从半工半读、濒临辍学,到顺利拿到香港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慢慢逆袭。

如今,他已经是一位资深的高级律师,也是首位跻身埃森哲全球法律部管委会的中国人,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回顾起儿时的经历,他说“哪怕抓到一手烂牌,也要笑着拿起来;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就自己去挣。”

不认命,也是他的主旋律。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到达某个目标,但正如施俊侃所说,“想到”与“做到”是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03

稻盛和夫说,人有三种类型:

点火就燃烧的可燃型;

点火也不能燃烧的不燃型;

靠自己就可以燃烧的自燃型。

要想自我燃烧,除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还要抱有明确的目标。

那么怎样可以更顺利地实现目标呢?

对此,施俊侃提出了一个实用的工具——3D法则。

3D指方向(direction)、决定(decision)与付出(dedication)。

①实现目标,首先要区分“目标”和“方向”。

他认为,目标是“眼前的苟且”,它具体、明确,比如年薪百万、买一套学区房等等;

方向则是“诗和远方”,相对比较抽象,比如活得简单快乐,或者成为一个有影响的人……

“目标就像脚下的道路,方向则是我们心中的罗盘;目标可以调整,方向则是帮助校准的那盏灯。”

而判断自己的方向是否准确,就要搞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正如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64:价值观》所说:价值观是我们的动力,坚定价值观,通过兴趣金字塔,我们更容易找到一生的志趣。

②明确方向后,尽量做出理性的决定。

而这一步的难点就在于,我们很难在面对不确定性及其引发的恐惧、忧虑时,能够非常理性的做出决定。

对此,施俊侃给出两个建议:

首先,停止患得患失,尽量减少自己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专注于目标;

其次,转换视角,减少对自己的苛责,多一点平常心。

要有勇气告诉自己,即使失败了,也有了经验教训,大不了从头开始。

③做出决定后,就要开始付出。

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持续投入我们的时间与精力。

这个步骤,也将决定我们的目标能否达成,想要的改变能否实现。

但付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以终为始,想象付出后得到奖励的场景,增加付出的动力。

比如,按计划你今晚要出去跑步,但你今天实在太累,压根不想出门。

这时,你可以试着想象自己坚持健身一段时间后,腰瘦了一圈,还练出了马甲线,被周围的人夸赞了一圈。

有了这样美好的愿景,当下这点惰性,就容易克服了。

不可否认,实现人生目标并不太容易。

但也正如张桂梅所说:“只要你开始思考、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必然不易,但也充满希望的路途了。

放弃和认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下坡路'。

在任何一个你没有察觉的时刻,包括现在,通过行动去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存在。”

不要做还没有去尝试就宣告失败的懦夫,共勉。

自我提升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

都有梦想的诗和远方。

但“想到”和“做到”是两回事。

当你不知如何开始行动,陷入迷茫时,

不妨先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终身成长词典》每天发布1个概念,

目前已经更新至1783个词条

通过不断积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工具,

在你实现目标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