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静交养方为养生之道

  平凡的人 2021-12-22

理论来源

《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怎么养阳,怎么养阴呢?在《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讲到春季、夏季养生时,“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夏三月,无厌于日……若所爱在外,比夏季之应,养长之道也”,春夏要多运动。

1

动静交养方为养生之道

2013年夏季,我在一家武馆锻炼两个月,每次锻炼出很多汗,锻炼完喝一杯淡盐水,补充水分消耗。到秋冬季感觉身体轻松清爽。夏季阳日最旺,随天时锻炼,出出汗排除体内的浊邪。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讲到秋季、冬季养生时,“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秋冬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收敛收藏的季节,心平气和、内敛清净才能更好地养精蓄锐。

一天对应一年四季,早上阳气生发,适合运动,活动筋骨,生发阳气,通畅经脉;晚上适合练静功,晚上抽出一小时打坐放松,缓解肌肉紧张,放松心情,给人体先天系统协调身心提供最好的条件。

要养好这个身体,关键是“动静”二字,“动”有规律的运动,并每天坚持。运动是增强人体机能,把有形的食物化成人体可以利用的“精微物质”,是阳化气的过程。“静”是让身心处于放松自然、平静安舒的状态,是让后天思维少参合、先天元神自动调节身心的过程。“精微物质”首先用于五脏六腑的活动,多余的“精微物质”只有在“静的状态下才能转化为元精,储藏于骨髓腔中,是阴成形的过程。

2

动静交养方为养生之道

现在物质丰富,交通发达,很容易吃到全国各地的美食;但满足口福的同时,也带来营养过剩的富贵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根本的原因是吃的多,运动少。我家邻居,做生意的,前年体重180斤,有三高症,去年坚持锻炼,每天早起走路一小时,一年下来体重回到130斤,三高症状也消失了。

中国文化回归了,有很多人信佛,有信仰是很好的事情。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明阴阳的道理,信佛后只专注于读经打坐,静功多运动少,这一部分人,脾气很好,但脾胃功能不好。脾主肌肉,运动少,脾胃功能就差,脾胃主管运化水谷精微,脾胃功能弱,人体运化能力差,气血自然不足,身体也会出毛病。我治疗一位信佛四十年老人,本想给别人做出好样子,但身体毛病一大堆,原因就是每天念佛、打坐,运动很少。

Image
Image

此外,性命双修很重要

很多工作忙的人,应该给自己留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让身心完全放松一下。若身心每天绷的紧紧的,持续的消耗,迟早会生病。

赵文竹先生说过很经典的一句话:“修命不修性,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点灵光无处用”,传统文化里,身体的锻炼称之为“修命”,心性的修行称之为“修性”。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