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节气,其实就是古代十分重要的农事日子,农耕时代,就是依靠这种日子的提醒,安排一年的各种事情,同时,也围绕着这些节气日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俗!正月初一过年;四月清明扫墓,五月端午龙舟,七月月秋祭等等。 当然,也因为各地发展历史有所不同,同样的节日,各地往往也有所区别,有差异。所以,才形成了今天各地丰富的,不一样的, 今天冬至,手机上很多人都发个圈,说说今天冬至,向朋友表达该有的祝福,刷刷手机,天南地北的网友,表达出来的就有不同的冬至气氛了。毫无悬念,北方朋友一句:吃顿饺子过冬至再次成为话题,评论区中就热闹了,因为过节不吃饺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说远了,也不懂,那在桂平,这个冬至曾经有过什么样的习俗,如今又有什么变化了呢? 在每年阳历12月22日前后,就是冬至,这个日子可不简单,也很神奇,据说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被确定的节气,春秋时期就被确定出来了,古人早已测定,在这一天,是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今天,白天会慢慢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又是一个周期了。 在历史发展中,慢慢 按地方形成的风俗,桂平不说全境,那在县城周边,一年有好几个正式的普遍的祭祖日,即:除夕,清明,七月十四,冬至。 但每个节气祭祖的内涵意义却是不相同的,有差别的。象除夕祭祖,那是欢乐与庆兴,起案主要是告慰祖先;清明祭祖,那是表哀思的,主要是扫墓出行;七月十四祭祖,那 同时,桂平四大祭祖日的内容,虽说有大同,仪式流程都差不多,但也是有小异的。异在哪呢?其实主要是祭桌上的那些传统的时令祭品。 固定的,那就是“一刀落”猪肉,祭桌上的三茶五酒! 主要的代表区分:除夕祭祖,米粽,年糕;清明祭祖,五色糯米饭,酿 硬性的区分,就是七月十四用鸭,其他三祭用鸡;另外,烧的祭品种类不同。 这种传统的仪式,是何 不过,这种节气文化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也正在慢慢 像古籍记载,清代的时候,桂平也是一年数祭,其中春秋祭最为隆重,中秋,冬至也祭祖,但不太普遍,处于看自家情况,可祭可不祭。 但不知何时起,冬至祭祖慢慢变得普遍且隆重起来,时间远了不了解,反正在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小时候对这一天也是有所企盼的,因为这一天有鸡腿,这一天有糍粑。并且,街坊邻居都有同样的仪式,家家户户基本如此,真的有“冬至大过年”的味道。 如今物质生活的改善与丰富,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多彩,很多人对于各种“节”的概念有所淡化,有时也没有功夫去认真搞那些仪式,要么随随便便流于形式,要么就省了这些形式。 所以,现在很多在当地流行已久的民俗,风俗正在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冬至,也许不久将来,不会再有祭桌,不会再有鸡,更不会有糍粑,只是平平常常的一天,唯一流传的,只是这一天,叫冬至!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
|
来自: 浔州鑫森淼焱垚 > 《桂平古仔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