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嘈杂不适、消谷善饥应该如何治疗?

 爱连说y3kufity 2021-12-22

Image

Image
Image

嘈杂不适多偏热,宜清泻肝火
消谷善饥多胃火,宜清泻胃火

Image

嘈杂作为一种症状在慢性胃病和反流性食管炎中常常出现。《景岳全书》对其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

嘈杂一症,其病位在胃,究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虽有虚实寒热之说,但朱师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嘈杂大多偏热。

正如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所述:“嘈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肺受火伤,不能平木,木挟相火乘肺,则脾冲和之气索矣。”

朱师曰:“肝失条达、郁而化火致吞酸、嘈杂、胁痛,大多偏热,治拟清泻肝火,左金丸加减。”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容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造成肝失条达,肝气不疏而郁结于内,气有余便是火,肝气久郁则化火,横逆犯胃,影响胃之受纳腐熟,致胃失和降,即所谓木旺克土,肝胃不和,而见吞酸、嘈杂、胁痛。故此证为热证,其因责之于肝火,拟以清泻肝火为治,宜左金丸加减。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指出左金丸乃“泻肝火之正剂……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扞格,故以为佐。然必本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方中重用苦寒之黄连为君,清心泻火,心为肝之子,实则泻其子,通过清心火来达到清泻肝火的目的;而气郁化火之证,纯用苦寒恐郁结不开,故又用少量辛而大热的吴茱萸,因其疏肝开郁,能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同时取其下气之功,助黄连和胃降逆,又反佐黄连防其凉遏之弊。

左金丸方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黄连用量6倍于吴茱萸,适用于木旺克土病证之初,脾胃未虚者。然临床所见之脾胃病多为慢性病,旺盛之肝火往往已伤及脾土,黄连寒凉用量太大恐再次损伤脾胃,且黄连味苦明显,服药口感差、容易引起反胃等不适,所以黄连可酌情减量或配合其他清胃泻火之草药,而吴茱萸可适当增加用量或配伍和胃之品,并考虑脾胃虚损程度酌情健脾。

Image

“消谷善饥”之说始出于《黄帝内经》,是指胃腐熟水谷的功能亢进,食之入胃,容易消化,食后不久,即有饥饿感。“消谷”乃“善饥”之因。《灵枢·大惑论》云:“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即因食物消化快而易感饥饿。究其(消谷)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大多诉之胃火炽盛。如《灵枢·师传》认为:“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灵枢·经脉》在足阳明胃经病中提到:“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因胃主腐熟水谷,胃火炽盛则腐熟作用太过、耗津灼液,故可见善食而易饥,常伴烦热口干、舌红苔黄、渴喜冷饮等津伤之象,而往往形体消瘦。“此乃火邪伏诸胃中,但能杀谷,而不能长养血气,以生津液,灌溉百骸,最以饮食倍于平人,而足反为之不用,此所谓壮火食气,胃热消谷善饥是也。”(《冯氏锦囊秘录·方脉痿证合参》)

此症治疗宜清泻胃火。正如朱师所言:“胃火炽盛、烦热口干、消谷善饥宜清泻胃火,可用石膏、知母、川连、焦栀子、玉竹、珍珠母之属。”石膏辛甘大寒,知母味苦性寒质润,均入阳明胃经,两者常常相须为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可治阳明里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亦入胃经,善清胃火,去中焦湿热,常配伍他药治疗中消之证。焦栀子苦寒泻降,清三焦之火,“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神农本草经》)。玉竹又名葳蕤,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养胃生津,质柔而润,长于养阴,然无滋腻之性,补阴而不恋邪。《本草正义》曰:“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品。……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珍珠母咸、寒,入肝、心经,清肝平肝,可通过制约肝经达到克制胃火的作用。珍珠母还有燥湿敛疮生肌、安神的功效,对伴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或失眠的患者尤为适宜。

Image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