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武汉防疫一线工作者的日记集之二

 呼吸科的故事 2021-12-22

到武汉快一个月了,从刚来时候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从容应对,从开始有些混乱的局面到现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湖北以及武汉的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湖北已连续三天新确诊人数少于1000。那么有望在本月底在全国除湖北地区出现拐点,这也是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听说很多地方开始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不过还是提醒大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减少人员聚集很重要。

来武汉后,现在中的很多情况给我们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心理冲击很大,留下一生难以忘却的人和事。这段在短时间内浓缩了生命、情感、信念和理性的经历需要我们铭记和回味,今天继续转发我们医疗队队员们的日记,真实、没有太多修饰、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就是捧着一颗医者仁心来记述这段历史。


第一篇 (第23天)

     今天是忙碌而无为的一天。

      因为接管了一个新病区,各位医生都是从其他2个病区及天佑医院抽调过来组成,又碰到系统、流程重新适应,病人重新熟悉病史病情,床位明显较前增多,从原来的29张增加到38张,能利用的空间全都利用了。在基本熟悉了病情,确认了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后开始进入隔离病房。和往常一样,我还是主动要求了风险较高的采咽拭子工作,今天共要采集12个咽拭子,隔着护目镜,我要再次确认样本瓶标签、床号、姓名,不能有一丝的错误,保证毫无差错。每次采样前需要让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这和护士给病人输液一样,需要确认。采咽拭子不是体力活但是技术活,而且高风险,虽然防护服、护目镜、面屏保障,但是病人的咳嗽、粗大呼吸和恶心引起的气流,是非常的危险。今天就有一个病人不停咳嗽,虽然顺利完成,但是面屏明显因为他咳出的气体呈现模糊,还是有点担心。

       咽拭子采集刚完毕,就见查房中的陈主任急匆匆走过来,13床突然不行了,心跳停了指氧降了,大家急忙冲进病房,监护示心电已是一条直线,接班时已知道这个病人比较重,肺部病灶比较广泛而且有糖尿病、脑梗,心肺肝功能损伤严重,highflow和贮氧面罩给氧也低水平,但没想到这么快!于是紧急头部侧卧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碳酸氢钠….出现逸搏和按压电波,但是一旦停止心电波形就消失,20几分钟后观察了一下瞳孔,散大至边缘….,疲惫的我们喘着粗气,护目镜里已是大滴的水珠,我走出病房在护士站拨通了他儿子的电话….。

       接下来是继续的查房和询问病情,继续的给病人鼓励和安慰,居然心里有点虚,查完房回过头来看看已是空空的13床,感觉我的心都要空了,那种无力的无助的面临深渊的感觉,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多医疗队自带有创呼吸机,自带ECOM,要降低病死率,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器是无法胜利的!

       也就在今天,湖北电影厂的对外联络部主任常凯去世,他的父母已于1月底染疫去世,他因照顾父母染病,而他的姐姐下午随他而去,他的爱人还在医院生死未卜,独有一子在英国留学。这真是最冰冷的人间惨剧,却活生生的发生在这里!

         时代的一滴灰,飘到任何家庭都是一座山!脆弱如你我,感同并身受!


第二篇 (第24天)

     近段时间来,陆陆续续接受了许多朋友的微信请求:一部分是某地区已报名准备支援武汉的医生护士朋友,其中两位已经在第三批第四批到达武汉;一部分是家人有报名即将参加支援武汉的朋友,心存担忧想知道一些内情;还有更多的一部分是纯粹申请要看我朋友圈随笔的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这部分是好奇。其实当初深夜在开往武汉的高铁写下D1的随笔,心里满是惆怅和不安,也没想过要把随笔每日写下来,因为毕竟不会每天都会有那么多触动我心思的,让我有动笔的念头。然而到了这里,除了日常救治病人的工作,却有太多让我想记录想述说的故事,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尽管有些克制但仍有小部分被屏蔽大家无法看到。在这里最大感触就是现在看病真的不像以前那样是看病,而是改为看病人!因为所有收住的病人得的都是同样一个疾病,然而通过询问病史的过程,看到的是每个病人每个家庭背后各自许多的无奈和泪水……

        湖北省外的局势已大面积好转,看看朋友圈有了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大浙江只增长了4例治愈人数除湖北外全国第一,湖州零增长而且出院1例,真是可喜的事情。然而身处所在武汉,形势依旧不能乐观,一些重症危重症病人依然需要等待救治的床位,就在今晚又发了紧急通知,要求今晚必须再次完成一批咽拭子采样任务,为的就是明天有结果让一些阳转双次阴性的患者安排出院,然后收治新的一批病人。真的是和时间赛跑,和死神抢生命!

        昨天报道了金银潭医院分别在凌晨和夜间完成了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解剖病理已送检,因为防治病毒需要在福尔马林浸泡的时间更长,所以会在10天左右出结果,这将对新冠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的研究有重大帮助。我一直怀疑第一位捐献遗体的会不会是那位夜班我们抢救回来的患者,那晚我和他妻子在病房门口背着患者聊了很多,包括病情的危重、无法转院(当初因为核酸阳性可疑无法转院现在复查阳性但病情危重不肯接收)、转院途中的风险等等,他的妻子就是不间断的哭泣。最后和她达成一致,明天尽量联系将患者转到金银潭但需承担路上死亡风险,如果死亡就完成他的遗愿将遗体捐给国家。第二天杨主任通过各种关系将他转到了金银潭,转运途中浙江医疗队员陪护,虽然顺利到达但病情依旧凶险。因此这个报道出来,经治的医生一致都想到了他。无论如何,在这里需要向两位逝世的患者及家属致敬!医患本一家,驱赶病魔需要同心合力共赴时艰!

        后方传来热腾腾我爱吃的菜,让每天吃着温吞吞盒饭的人,更加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第三篇 (第26天)

      昨晚夜班,一个陪护病人的保姆,突然发热了,38.3℃,让人真是操心!咋办?感染的概率非常大,而照顾的病人明天要出院了,更棘手的是病人的两个孩子都在隔离,家里只有一个老伴,出院也没人接回家。这保姆是直接让发热门诊就诊还是明天送老人回家后再就诊?这是隐患的传染源啊,按流程应该是回户籍所在社区管理,而问题该保姆还不是本地人是湖南籍的,社区不管。所以问题就来了:家人都隔离的病人出院如何回家?回家如何隔离?三无人员疑似如何归口管理?

        王忠林任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针对之前一些小区防控流于形式,提出5个百分之百:确诊患者百分之百应收尽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百分之百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小区百分之百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今天是全武汉市拉网清底大排查的最后一天,要求确保没有居家的确诊和疑似病人,“不能不当回事,人命关天,如果再发现一例,就拿区委书记、区长是问。”

        钟南山院士曾说,武汉费了很大很大的力气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健康人群与患病者隔离。为什么?不得不说,曾经武汉有着一线城市的梦想,却是四线城市管理水平。

        为了贯彻中央指导组“床等人”不能“人等床”,国家发改委继续投入2.3亿元,支持武汉市方舱医院完善设施、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增强方舱医院收治能力,同时再次增加医务人员。今天浙江省第五批医疗队172人再次出发,涉及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病科、精神卫生科、血管外科等不同学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雨水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过去,接下来是绵绵阴雨,开始播种期盼收成。我们期盼早日回家,期盼所有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平平安安,早日和家团聚。感谢无畏逆行忘我的医护人员,感谢心中装有人民的领导干部,感谢正义出击报国的人民解放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