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事求是,我们面对疫情应有的态度

 呼吸科的故事 2021-12-22

随着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全球新冠肺炎病人到3月31日上午为止已接近80万(其中海外已70万),突破百万应该就是三天内的事了,再次验证我之前的判断(参见文章全球疫情有多严重)。我之前预感新冠病毒感染将影响全世界,但没有预料到情况恶化的如此之快、如此严重。

回顾近一个月来世界各国政府、民众以及一些卫生组织的所作所为,我看到了在面对大灾难时的一部分人类表现出的盲目自信、逃避现实、行动拖延甚至于互相指责,当然也看到了另外一部分的担当、理性、科学的态度。今天我重点想谈一下实事求是--我们面对疫情时应有的态度。

实事求是字面上意思就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本来也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方法论,但很可惜的是它常常被人类过去的认知和观念所影响,或者是价值判断所左右,导致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反过来在人类之间产生很多误解和歧视。

首先就谈谈口罩问题,我认为之所以欧美国家在这次疫情发展如此迅猛,程度如此严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疫情出现之后,除了没有及时减少人员聚集、加大宣传让大家居家隔离之外,没有宣传佩戴口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呼吸科医生,当出现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时,口罩这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小东西是非常必备的。

在疫情一线工作的我们,从病人那里了解到了病毒的传染性非常之强,因此全面的防护很必要,这其中佩戴口罩也是重要一环。可以举几个我在武汉接触过病人以及同行的例子来说明:

例一,某患者封城之后,有一次偶然去另一个小区的房子,路途中忘戴口罩,路中未接触过他人,但4天后仍然发病。

例二,医院感染的医护人员中,呼吸科和感染科医生比例最低,而外科感染率最高,某医院疼痛科几乎全科染病。

例三,心内科护士长在疫情爆发之初要求所有护士均佩戴双层口罩,因此全科护士无一人感染,而有两名医生由于没有佩戴口罩,在接诊一个后来确诊的病例后被感染上了。

所以,我基本认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观点,就是避免人群聚集、保持距离和勤洗手,但我唯一不赞同的是关于是否要佩戴口罩这一说法。世卫组织的不少专家以及公开的文件都认为戴口罩对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用处不大,包括已被感染上新冠病毒的全球著名病毒学家。查尔斯王子在发病前曾参加过一次聚会,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他没有和其他人握手而改用合手礼,但问题是他和现场所有人都没有佩戴口罩,当时我就很担心在场只要有一个感染,现场的人被感染的机会就会很大。这就类似韩国大妈把邪教组织的很多人感染的例子是一样的。

我们临床一线医生对于新冠病毒超强传播力和感染性具有最客观最真实的认识和感受,因此我们国家的专家和各种媒体宣传的那样,告诉大家在什么环境下需要佩戴,至少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你是要佩戴的,全国人民行动一致,才使得这个疫情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以相对少的代价控制下来了。而欧美不少国家的专家媒体对此一开始置若罔闻,而且还非要搞万人以上的集会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戴口罩的人廖廖无几。在欧美国家,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时,不少人还表示自己不怕病毒,不能让病毒影响自己的生活。

不过,新冠病毒攻击人类可不管你是权贵还是平民,是富有还是贫穷,是什么人种什么信仰,无差别地攻击,如此这般让很多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这就是不能实事求是去面对疫情带来的恶果。


昨天另一件事情也引起关注,就是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这样的病例,例如疫情在养老院流行的那段时间,进行核酸筛查有不少老人没有症状但检测阳性,肺部CT也没有明显病变。还有不少轻症患者虽然自我感觉良好,肺部CT也基本吸收,但是却反复检测阳性,甚至有些病例是前面连续检测三次阴性出院,过一段时间复测再次阳性住院。我们一线的医生也是很担心这样的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有可能导致疫情的反复发生和波动,因此一再提醒大家仍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这次疫情中,人类很多关于传染病和病毒的认识都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对于病毒的认识其实还是很浅薄的,因此在面对新的疫情时,我们可以借鉴过往的经验,但却不能简单地套用既往的认识。例如,这样反复检测阳性的病人是不是有传染性?除了呼吸道传播途径外,是不是还存在消化道传播?为什么病毒的致病力似乎并没有减弱的迹象?为什么它的传染性与流感相当甚至更厉害,但无症状感染者却又类似一些慢性病毒感染(如丙肝病毒)?为什么我们曾一度认为致死性不如2003的SARS和2013年的MERS,但为什么在意大利病死率又会这么高(即使全球平均,其病死率也要远高于流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正视和面对,逐一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去解决。

可以说,我们人类面对新冠病毒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但无论如何,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