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路不走”与“实事求是”

 紫気東來 2021-12-22

今年有个对比去年的变化,就是开始喜欢抠字眼,去弄清楚一些之前一看就会被忽略的词语,到底什么意思。比如这篇:噪音、信息、知识、智慧,以及起心动念

过去几周,陆陆续续看完《天幕红尘》。

过去几年看的小说不算多,但是印象都挺深刻,深刻的原因,来自于这种以小说去“体验”一份甚至几份人生的感触,在一定年龄之后,会有更多触动吧。

这本小说的作者,豆豆,另一本很有名的是《遥远的救世主》,是很多年前看的,记不清多少细节,反而是一次和一位朋友J喝酒的时候他放了一段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中王志文的一个片段,那个情景印象深刻。

这本小说,通篇讲的是“见路不走”。

刚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很懵圈,小说一开始就以很吸引人的一个情节把人拽进去,然后用这个词串起了整部小说。

感兴趣的可以去找这本小说看。这篇短文,只说这个词。

这个词,对应回去的就是“实事求是”。

为什么不用“实事求是”,因为太过于“正确”,所以反而会让人忽略。

图片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小说中有很精彩描述。为什么要用“见路不走”这个词去描绘,就是为了特别提醒,以及知行合一。

我的理解:“见路不走”,分成几层。

第一层,要能看见“路”。这个路,一般是别人的经验、做法、情景和状态。通常的理解就是“经验和模式”。

第二层,去判断这个“路”,背后之所以成的“条件”是什么?所做事情的情景的特性、操作者的能力、资源的投入、时机与态势,等等。

第三层,“不走”是个自我的提醒,意思是别着急复制。当第二层去看到背后的“条件”之后,第三层则是有所取舍,从自我的目的(想要的果)出发,去看条件的差异,用好条件、创造条件,走出自己的路。

所以,见路不走,而是见“因果关系”,弄清楚条件和目的之后,再走。“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根据想要的果,尊重事实以及创造条件,走自己的路。

小说中举了很多例子,也有很多思辨在里面。

见路不走,是一句比“实事求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提醒,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去用一用。

比如,周末一个朋友聊起某个品牌的定位,提到和另一个品牌,觉得可以参照那个品牌的哪些方面来做。

第一反应就是“见路不走”。问了下这个品牌定位,用于内部还是外部?(用途),尝试去说了下对另一个品牌所了解的其背景以及缘由(拆解“路”),然后再探索期望什么,以及和业务模式的内在一致性。

也是心上学事上练吧。

PS,探寻过一些词语的定义,比如,什么是“本质”? 

因为希望回答中台团队的专业,到底怎样才是专业,所以最近琢磨的定义是:什么是“专业”?查了一些定义,不够好。和一些同学有讨论一些见解,打算写一写这个主题。

你如何定义什么是“专业”?欢迎分享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