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作为厥阴的主方,并非只限只为蛔厥而设,我想这一点大家都能够认同,也不会有太多的异议。厥阴篇,说...

 东山威夷 2021-12-22
乌梅丸作为厥阴的主方,并非只限只为蛔厥而设,我想这一点大家都能够认同,也不会有太多的异议。厥阴篇,说寒热,寒热错杂的表现规范一下,就比较清楚。白虎汤、白头翁汤,这是热厥,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是寒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乌梅丸这是寒热错杂厥。
伤寒论厥阴篇里还有小柴胡汤,但我觉得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的主方,它出在此篇,就是因为少阳厥阴下表里的问题,所以不能把小柴胡作为厥阴的方。栀子豉汤它也出现在厥阴篇,但从药物来讲,交通心肾,治疗烦躁,好像没有提到厥证,所以我觉得没有把它归到厥阴篇。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药味虽少,但是乌梅丸的一个底方,治疗食入则吐,我还是有临床经验的,后面有医案来提此方。
乌梅丸也是在此方基础上发展的,乌梅丸是真正的大杂烩。我们先看厥阴病的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个消渴不用解释,大家清楚。气上撞心,临床上没见过,不知道和奔豚的气从少腹上冲咽有何异同,所以这个存疑,各位同道,谁有何高见,可以发上来,我要认真学习。下之利不止,原意指用了一些泻下药或者寒凉药都会引起下利不止,而且很严重,但是临床上,下之利不止也不一定都是服药,很多患者就是吃点生冷的,吃一点难消化的就会腹泻,这也把它理解为下之利不止的变证,病人会主动告诉你,不能吃凉的、吃油腻的,稍不注意就会拉肚子,或稍一受凉就会拉肚子,我也把它理解成下之利不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只是厥阴证里的一个分证,起码不是一个主证,是一个兼证,所以说,乌梅丸可以治疗蛔厥,但不能作为蛔厥的专用方,它还是应该看作是厥阴证的主方。
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心中疼热,可以看作是患者心中发热或者说是烧心,可以这么理解,但心中疼热我的理解,厥阴有很多危重症,是个大证,在基层,有很多患者危重患者,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这种胃部的烧痛难受。我们家乡老百姓对此有个俗称,叫火烧堂(膛),我也是听老人如此说,膛是糖尿病的糖还是胸膛的膛,没有考证,老人说这个人火烧膛了快不行了,出现此症状,一般一两天就会死亡。一般农村过去的人出现这种症状都会等他自然死亡,没有像医院这种拼命抢救,一至两天会死亡。而且我也观察过,主要死于丑时左右,是符合厥阴病的欲解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