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梓誉村丨画来襟水抱村流

 玄鸟文化 2021-12-22

几百年历史底蕴的古村落,通常都有“镇村之宝”以护佑一方族人繁衍生息。

坐落在磐安县北大门的梓誉村,其镇村之宝是两块颇有来历的牌匾,村名也正是因匾名而来。探访梓誉村,既是一场寻宝之旅,也是一场感受理学名宗深厚气脉的文化之旅。

走在古村,仿佛步入一幅水墨丹青。村子四周青山环抱,碧绿的襟溪之水穿村而过,溪流是诸多石桥把错落有致的古代民居紧连在一起,山上鸟鹊欢歌,水中鱼虾嬉戏,正是清代文人古月筠所描绘的“万山深处风平畴,始信桃源不外求,东转琴山迎我笑,画来襟水抱村流”的古朴典雅画面。

村西有一座山叫白鹤山,山顶叫仙鹤坪,是梓誉村的西边屏障,山上有好几座古刹。有一数十米高的石笋,甚为奇特。村东有一山泉——玉泉水从岩涧中流出,冬暖夏凉,甘甜爽口。古代文人墨客来到梓誉,有感于这青山绿水,秀丽景色而舞文弄墨,写有梓誉八景和十景。

梓誉村的文化艺术氛围十分浓厚,留有蔡氏宗祠、钟英堂、翔和堂等文化古迹。而之前说的“镇村之宝”就光明正大地挂在蔡氏宗祠的殿堂之上。

蔡氏宗祠,始建于1420年前,于1529年寇焚,又于明万历壬辰(1552)年再次落成。整座建筑古朴大方,由牌坊式门楼、前厅、穿堂、后厅等建筑组成。门楼由青砖砌筑,房屋采用抬梁式结构,雕饰高雅,华而不俗。门堂正中梁上“理学名宗”的牌子静默高悬,望之顿生肃穆——这是由朱熹朱老夫子亲笔所题,赠与蔡氏族人的。朱熹称其为“理学名宗”,可见蔡家非寻常人家。

梓誉村先祖蔡元定,人称西山先生,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是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年轻时蔡元定拜在朱熹门下。朱熹见他学识渊博,论述精辟,便称他“老友也,不在弟子之列”。其子蔡渊是朱熹的学生,时任金华的婺路教授。这四个大字,当年朱熹写给西山先生后,一直保留在其长子蔡渊手中,后随蔡渊到了梓誉就没有再离开过。

村子另一块“镇村之宝”是挂在后面的“桑梓誉重”。牌匾看着很新,村里人说是后来仿的,真迹在大炼钢铁时代被流水磨去了印迹。关于这四个字,村里已经无人知晓它的来历了,只知道清末时期梓誉村以这块匾为自己的村子命名。相较于“理学名宗”的至高赞誉,“桑梓誉重”更像是村落繁衍的魂灵,是祖先前辈对后人的警醒与鞭策,提醒蔡氏子孙不能忘记朱熹所给的“理学名宗”的荣誉。以理学“仁”与“和”为道德规范基准,以家族的荣光为重,不做辱没家门、辱没村庄名声的事。

随着时代发展,以梓誉为核心,迁出村庄的弟子已有几千人。不论是学而有成还是外出经商的梓誉村人,一直谨遵家训、恪守传统。

小知识

梓誉村的文化艺术氛围十分浓厚,留有蔡氏宗祠、钟英堂、翔和堂等文化古迹。

蔡氏宗祠:始建于1420年前、1529年寇焚。又于明万历壬辰(1552)年再次落成。1991年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钟英堂:钟英堂建造具体年份无考,戴文灯题匾为乾隆戊寅而(1 758)春月,可见钟英堂于1758年前落成。钟英堂主蔡享洪清进士。1991年与蔡氏宗祠一同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与蔡氏宗祠一样被立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翔和堂:翔和堂落成时间为乾隆丙午(1786)年前,由叶蓁题《翔和堂》匾,翔者扬也,以凤凰翔于九仞不疾,万物扬和之意。

蔡氏宗祠、钟英堂、翔和堂每栋雕梁,气势雄伟,结构科学合理,集木雕、砖雕、石雕于一体,有相当的艺术价值,甚称艺术瑰宝,也是梓誉村文化艺术的结晶。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