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研丨诗与远方

 玄鸟文化 2021-12-22

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里写: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大概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关于自由与爱的梦。梦里也许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春日梦好;也许是面朝林海、鸟语花香的隐逸人生;再或者是风餐露宿、浪迹天涯的浪子旅途。总会有一种梦,在期待但又未到达的前方,吸引着我们不断向前。

石研于我,也许就是那一方忽然得到惊喜的净土。

村子叫石研,顾名思义,跟石头有关。站在村子梯田上某个特定的位置,能看到竖立在村尾的几块大巨石。黝黑的石体,奇怪的形状,如定山神针一样守护着这个村落。据说其中两块石头,形状如牛头和乌龟。仔细观察,大石椭圆形的身躯约四米余,巨大的脑袋伸向坑中,状如在喝水,形象逼真。

举目向远处眺望,据石头不远处便是村庄。村庄坐落在一个大山凹里,背靠逶迤的青山,屋旁常有溪水流过,平添了几分灵动。在群山环抱、古树田园的互相映衬下,有着江南独特的韵味。

在这里,勤劳智慧的老百姓就地取材,用其貌不扬的乌石垒砌成一栋栋独特的山居——拳头大的鹅卵石砌成半人高的地基,斑驳而沧桑的乌石块砌成乌墙,黛色的瓦安静地躺在屋顶,原始又朴素,在轻盈的细雨中平添了几分诗意和古意。

沿着石研村的路缓缓向前,手摸着略有凹凸感的石墙。从石块传递到指尖的微凉,似乎触摸到了那逝去的时光。走在这样的地方,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

村庄保存着的原始风貌,颇有几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古朴勤劳的村民坦然悠闲,动物随意在路上走着。

中国传统文化里认为万物有灵,尤其是古树。有古树的地方便有灵气,而有灵气的地方则多古村,这样的古村必然是钟灵毓秀之地。

传统的古树是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枝干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站在古树群下仰望树冠,古木参天,浓密的绿冠下,苍劲的树干上,尽是时光刻下的痕迹。远处,烟雨朦胧中,一个穿着蓑衣的老人,从参天大树下的山间石板小路上,挑着扁担,缓缓走上来。时光仿佛静止在他的身上,那般温柔迷人。在他身后的不远处,绿浪翻滚,青山隐隐,远离尘嚣,透露出一种古朴淳美的气息。

石研还有方前最漂亮的梯田。如练似带的梯田,从山脚盘绕而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若遇上风烟俱净、天光一色的晴日,绮丽多姿的茫茫云海、山峰、树木、房舍点缀其间,便如同蓬莱仙境一样。

梯田最好看的必然是夏天。夏天来到石研,站在最高处,清晨的风轻柔的刮过梯田,梯田便充满了生命力,似乎还能听到水稻生长的声音。

若是起得早,遇到日出,红霞满天、云雾滚动,满坡的梯田,波光粼粼,金灿灿、亮闪闪,好似一架架直上云霄的天梯;或者黄昏时分日山村、树林、牧童披着金色的纱巾,千山万壑,如诗如画。

石研,这样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古村落,斑驳,宁静而安详,鸟鸣伴奏着这里的微风,每当炊烟升起,暮色降临的时候,空气里便弥漫着农家美味的芳香,让人心底里产生一种回归自然,追忆童年的感觉。

在地广物博的江南,白墙黑瓦,小巷幽深,小桥流水,游人如织的古村落常见,拥有古树群的村落却未必常见。当下,兴起一阵古村落热潮,该去哪里寻找一份清静自在、原汁原味的感觉呢?也许可以来石研吧。

这里有着原汁原味的乡愁、壮丽巍峨的高山、参天青翠的古树、整齐划一的梯田。岁月也许会更迭,流年会变,不变的始终是这里细水长流、安静恬淡的生活。

也许这才是无数人内心深处向往的诗与远方吧。

(文章选自玄鸟旗下《心·磐安》之《悠客小镇·乡约方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