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梆子版《穆桂英挂帅》值得满分推荐!

 海棠盈香 2021-12-22

一直有朋友向我推荐这个戏,但是这个戏为什么好,却没有人说。这次我能去看这个戏机会非常难得,看完觉得比戏迷朋友们夸得还要更好,哈哈~那我就来夸一下吧!

其实这个戏的剧情我早就知道,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最早听的豫剧马金凤版的,后来有京剧李胜素版的(就不说梅兰芳的版本了,我没看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河北梆子的版本基本拷贝的豫剧,只有细微的区别。

剧情

北宋时,安王进犯中原,已经辞朝二十余载的佘太君闻讯后忙杨文广和金花前去京城打探消息。二人听闻宋王在校场比武选帅去看热闹,见王伦比武取胜,二人不服上前比试,王强提出校场比武杀人无罪,杨文广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
穆桂英因杨家将遭遇寒了心, 绑子欲上殿交印,金花请出佘太君,太君一见帅印又回到杨家,十分激动,规劝穆桂英要以国家安危为重。穆桂英申述理由,被佘太君劝服,在太君的感召下答应领兵出征。

看点1:唱腔

河北梆子比起豫剧砍掉了一些枝节,在戏份上,穆桂英占50%,佘太君占20%;在唱腔上,穆桂英占75%,佘太君占20%。

其他人:

导演,编剧,看到我,我也是角儿啊,我的唱段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我演的是话剧或是舞剧?

杨宗保:

我媳妇是女主,我难道不是男主?我的唱段呢?

河北梆子把豫剧中杨宗保、杨思乡、宋王等大部分唱段都删减了,只剩下少到几乎可以忽略的一丁丁点,我几乎以为杨宗保是去打酱油的。

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戏这么多唱段都给女主的。然而,戏曲就是角儿的艺术,就是因为把大部分唱段都给了两位女主,才觉得听得超级爽,过瘾!

以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些剧种要移植其他剧种的名剧,看完这出戏,我就有些明白了,虽然剧情几乎一样,但感觉完全不同啊!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特别适合表现穆桂英各个阶段的心情。

看点2:内心戏

我喜欢戏曲的一原因是只有戏曲能那么酣畅淋漓的表现内心,这个戏有几段内心戏,穆桂英是怎样想的,佘太君是怎样想的,她们二人变成了矛盾的双方,两个人互相劝,一次一次站在很高的人性高度去交锋,每个人都说得特别有道理,最终是什么战胜了?这些都是非常有看头的看点。(当然这些唱词和豫剧差不多,听腔调啊,感觉不一样!)

穆桂英不愿挂帅,佘太君劝不服她只好说你不挂帅我去,穆桂英被逼无奈只好同意了,但她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之后有一长段穆桂英的独角戏,有表演有唱腔,是她思想斗争的经过,这一段内容是其他剧种没有的。只能说角儿就是角儿啊,不仅唱得好,而且表情非常到位,跟着表演能体会到穆桂英心中的种种纠结与挣扎,由被逼无奈到热血满腔自愿地挂帅出征,这个变化过程也是重要的看点。

校场比武那段的暗中较量也很有看头,王伦到底是怎么死的,寇准从中做了什么?这些内容在河北梆子中都表现的十分含蓄,需要观众去往深里想。豫剧就表现得比较清楚,京剧更是做了更加直白的处理。

看点3:热血

看戏总能让人热血澎湃,发烧的去看戏,出来就不烧了,因为血都热了。

这就是一出让人热血沸腾的戏。

佘太君这个近百岁的老人,那么多亲人(尤其是老公和好几个儿子)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和朝廷内斗之中,但是她的心从未冷去,她一直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在生活。穆桂英虽然有一些寒心了,但她最终还是以饱满的热情上了战场。

就是这种精神,这种劲头,是最鼓舞人心的,也是这个戏的价值所在,也是久演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给满分,也不是说没有不足,而是优点加起来,能盖过所有不足。不足是什么呢,与其他剧种比较起来,在剧情上剪掉了一些枝节,突出了重点,但是显得其他人物有些单薄,作为戏迷当然希望角儿的唱腔多,但是其他人的唱段也太少了,这样女主特别累。

另外,京剧对杀王伦的剧情做了强化,让人觉得王伦实在该杀,杀得好。河北梆子版杀得有些突兀,显得穆桂英这一双儿女太熊孩子了,太不知轻重了。佘太君也太纵容娇惯了(虽然确实如此)。

说得再多也没用,这出戏好在哪,还是要去现场看才能体会。去不了现场的,那只能依靠空中剧院啦,我从网上找到了全本视频!

“王炸”版的《穆桂英挂帅》

(注:北京河北梆子团双梅花王洪玲、王英会,合称王炸)

再来看些剧照吧!

为什么照片都是穆桂英的?

因为我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