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收藏!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

 a欣欣a 2021-12-22

华医世

图片

图*国家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

王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首届百名名中医,

国家第五批、第六批中医师承指导教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

今天小师妹将其治疗痛经的验案及辨治特色总结如下,供优秀的中医临床医生学习。

辨治特色

图片

1.  基本病机强调寒凝、血瘀、气滞为患

王教授认为,痛经的关键病因在于寒凝、血疲、气滞互为影响,临证尤强调“血瘀”之重要性。

寒凝、血瘀、气滞常互为影响,阻滞胞宫气血运行,经络不通,则痛矣,乃为痛则不通之证。

若素体气血虚弱、肝肾亏虚,胞宫失于濡养,发为不荣则痛。

《诸病源侯论》曰“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景岳全书》载“经行腹痛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诸多经典之作言明本病病因不外乎气血疲滞或气血亏虚。

王教授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多年临床,认为本病多由寒凝、气滞、血瘀等实邪阻滞胞宫气血运行,则不通则痛;

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可发为不荣而痛之症。

目前很多医家亦认同本病病因多以寒凝、血瘀、气滞为主。

图片

2治则治法强调活血化疲,兼以调补气血

内经有云“通则不痛”,王教授强调,临证时以“通”为主,寒凝血瘀以温通为主法,气滞血瘀以行通为主法。

同时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兼用调补气血之法,以解不荣则痛之证。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赖气之升降出人而运行。气、血源于脏腑,气血和调则经候如常。

王教授在临证时经常加用一些调和气血之品,行气以助血行,理血以通经活络。

月经以血为本,胞脉不充或胞脉闭阻均可影响月经的来潮。

正气充盛,气血畅达、经络疏通,则邪可除、痛能止。

因此,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往往可获得佳效。

王教授同时指出,虽治疗痛经的主法为活血化瘀,但仍需辨证论治,临证之时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图片

验案举隅

图片

验案1

患者患者,女,26岁,

图片

2017年8月16日初诊。

主诉

痛经10年。

月经周期24-25天,经期3-4天,经量少,色暗红,有少量血块,经期伴有下腹部冷痛,拒按,痛时可见呕吐、腹泻。

患者平素小腹冷,手足凉,腰膝酸软。舌质淡嫩,边有瘀点,苔水滑。

处方制香附6g、莪术8g、牡丹皮10g、肉桂10g、延胡索10g、乌药15g、刘寄奴10g、当归20g、白芍30g、吴茱萸10g、三棱6g、益母草15g,7剂,水煎服。

2017年8月23日二诊

主诉:患妇科B超结果回报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诉服药后仍有小腹凉。

处方:予前方加小茴香15g、生蒲黄10g,共14剂,水煎服。

2017年9月13日三诊

主诉患者4天前月经已至,未有经行疼痛感,但仍有经量少,伴见腰膝酸软。

处方:予以前方去莪术、刘寄奴、三棱、延胡索,加菟丝子10g、续断15g、桑寄生15g,继服14剂,此后每于经前服用此药,2个月后随诊,诸证愈,痛经未再发作。

图片

按语

《本事方释义》载琥珀散用于治疗妇人瘀血阻滞,经来腹痛难忍,具有逐瘀止痛之效。

王教授临证,常用此方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症见经来时冷痛较甚、疼痛拒按者,全方共奏化瘀止痛、温经通络之功。

二诊见仍有小腹凉,加小茴香,借其辛温之性散寒止痛,加生蒲黄用以增全方化瘀止痛之力。

三诊见经行疼痛症愈,经量少,去莪术、刘寄奴、三棱、延胡索以减全方行气破血之性,加菟丝子、续断、桑寄生以补肾益气。

图片
图片

验案2

患者某,女,44岁

图片

2014年2月27日初诊

主诉:痛经8年。

月经周期30-32天,经期5-7天,经量可,色暗红。行经时小腹冷,喜温喜按,手足凉,伴见脱发,大便不成形。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

妇科B超未见异常结果。辨证为虚寒证,方选温经汤加味。

处方:

当归15g、川芎15g、白芍20g、炙甘草10g、牡丹皮15g、肉桂6g、吴茱萸10g、干姜10g、法半夏10g、党参15g、制香附6g,7剂,水煎服。

2014年3月6日二诊

刻诊:经期刚刚结束,患者诉服药后痛经症减,仍有手足凉,

处方:予前方加柴胡10g、枳壳10g,共7剂,水煎服。

2014年3月13日三诊

刻诊:患者诉手足凉较前明显减轻,

处方:继服14剂,此后于经前服用此药,至下次月经,随诊见痛经未再发作,诸证愈。

图片

按语

《金匮要略论注》有云“药用温经汤者,其证因半产之虚而积冷气结,血乃瘀而不去。故以归、芍、芎调血,吴茱、桂枝以温其血分之气而行其瘀。

肺为气主,麦冬、阿胶以补其本。土以统血,参、甘以补其虚,丹皮以去标热。……故以姜、半正脾气。

名曰温经汤,治其本也。

惟温经,故凡血分虚寒而不停者,皆主之”,温经汤源自《金匮要略》,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效。

本案患者症见经行疼痛、小腹凉明显,结合舌脉象,辨为虚寒之证,方选温经汤温经散寒

二诊见患者痛经症减,仍有手足冷,加柴胡、枳壳取四逆散意。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写到:

“伤寒邪在三阳,手足必热;

传至太阴,手足自温;

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

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

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图片
图片

验案3

患者:某,女,37岁

图片

2017年8月30日初诊

刻诊

痛经10余年。

月经周期29-31天,经期7天。量时多时少,色暗红。

经前2天开始出现下腹部胀痛,疼痛重时伴有汗出、恶心。

经前乳房胀痛,现正值经期,经量多,色可。平素喜叹息,伴见面色黄,少腹凉,脱发,白带多,色白。

形体消瘦,纳少,舌边尖红,质淡,舌苔白,稍腻,脉弦细无力。

妇科B超等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辨证:肝郁脾虚证,方选柴胡桂枝汤加味。

处方:柴胡10g、炒黄芩10g、法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党参10g、炙甘草10g、升麻5g、生麦芽30g、郁金15g、合欢花15g,14剂,水煎服。

2017年9月13日二诊

刻诊:

患者服药后面色转佳,白带减少,但食欲仍差。

处方:前方加大黄3g,共14剂,水煎服。

2017年9月27日三诊

刻诊:

患者月经已至,未有经行疼痛感,但仍有轻微少腹凉,伴手足凉,纳可。

处方:予以前方去郁金,加吴茱萸10g,14剂,水煎服。

2017年10月18日四诊

主诉:诸症愈,舌有齿痕,

处方:予前方继服4剂,巩固疗效。

图片

按语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具有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之力。

王教授临证,常用此方治疗肝脾不调、气血不畅之证,用于多种病症,临床应用广泛,获效良好。

本案患者症见经前乳房胀痛、面色黄,结合舌脉之象,可辨为肝郁脾虚证,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升麻升散脾气,燥湿祛邪,生麦芽、郁金、合欢花疏肝理气、条畅气血。

二诊见面色佳,食欲差,加用大黄,《本草新编》曰“大黄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荡涤积滞,调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导瘀血,滚痰涎,破症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

三诊见患者经行未有疼痛,但见轻微少腹凉,加吴茱萸以温阳散寒。

王教授临证,多喜用大黄以活血、荡积滞、通水谷,柴胡可行气常与柴胡合用,从而共奏推陈致新之效。

图片

按语

图片

总 结

王教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十分重视病证结合,即辨病辨证相结合。

认为:病症结合有利于与患者交流、与现代医学接轨、有利于判断疗效。

王庆国教授从医50余年,精研《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医集,在遣方用药方面,善用经方,并与时方相合而用。

用药时考虑周全,中病即止,往往用丸药收功。

并强调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的重要性。

图片

如果你想学习王庆国教授更多的临床经验,

就来华医世界——

图片

2021年12月4日-5日,线上直播

图片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何庆勇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庞博教授

4位顶级名师,2天12个课时,

都是干货与精华,手把手教你帮你扩大临床治疗疾病种类。

现在扫码 预约免费听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