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桂枝汤(三二)

 火帝养生_WSH 2021-12-22

前面讲了经喘的、颈椎病,甚至我们有一些是误治以后,导致了漏汗,我们还有一些病人有心脏病,心脏病的人不可能不得外感,张仲景在《伤寒论》第二十二条中说:“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但是,这一条应该和经二十一条连起来读来理解,这样才连贯。第二十一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两条连起来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是太阳病,本来该先解表,结果被医生误攻下,造成了脉促胸闷,还有一点怕冷,这就是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脉促就是跳得快,跳得乱,节律不振,现在讲的就是心律不齐的患者。我们中医有促脉,有结脉,有代脉,促脉是跑得快但是乱。结脉和代脉都有乱,但是都跳得慢,有规律的叫代脉,无规律叫结脉,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脉律不振的脉象。

心阳虚,邪气内陷,闭阻了心阳,所以,张仲景用桂枝支芍药汤,但是,这个芍药到底是赤芍还是白芍?很多专家认为是赤芍。赤芍是野生的,白芍是人工种的。赤芍偏于活血,白芍偏于柔肝缓急,但是也酸泻的作用。

张仲景对有胸闷的就不需要用芍药,但是,我们现在对心脏病的病人喜欢用川芎,芍药来活血化瘀。不用白芍用赤芍。

如果这个病人有太阳病,有胸闷的前提下,又出现了微恶寒,张仲景就是把桂枝汤里的芍药去掉加上炮附子,也就是把桂枝汤里的芍药换成炮附子。用附子来温补心阳。桂枝去芍药汤是一个通阳的方,把芍药酸收去掉了,通阳更强,而且本身也可以解表。

那么,在桂枝汤中去掉芍药加上炮附子,那就是一个护阳剂,恢复阳气的护阳剂。第二十一条是通阳剂,第二十二条是护阳剂。

我们在临床上,感冒的病人很多都有基础病的,本身原来有基础病,所以,我们要表里同解。《伤寒论》里所有的条文都是在举例,我们可以综合,可以加减。但是,加减是有规范的。

有一些学派说《伤寒论》的方不能变,这是一种思路,另外一种思路就是应该变,因为都在变,为什么不能变,所以,现在出现很多法:如桂枝法,柴胡法,黄芪法等等的法,都是在基本方上进行加减变换,这是中医发展的进步。

张仲景其实也是在教我们变,如何变,这些都是他在给我们举例做示范。

《伤寒论》原文的第六十二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气荣不足,身疼痛症,发汗以后,出现了身体疼痛,这说明表还没有解,应该用桂枝汤来解表,如果这个病人这个时候脉是沉迟的,单用桂枝汤就不行了,就在在桂枝汤中加入人参,还要把芍药和生姜的量加大,那就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象这样的病人,多见于产后忧郁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气荣不足,这多见于产后风的病人,现在产后风的太多了。现在人的体质生第一胎就不行了,生第二胎就更糟糕了。而且想生第二胎的,往往是条件不够的,有条件的又不想生,这主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有的到了四十岁才想到要孩子,但是,孩子生了以后,身体状态很差。有人说,这是月子没坐好。其实,这是筋脉失养所导致的。

由于出汗,失血,感受了风邪也包括在内,这一类的产后风,就可以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来进行调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