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部分写诗人对通俗易懂的认知很肤浅

 新用户窥己 2021-12-23

图片



图片

初学者作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通俗'、'直白'甚至'浅白'、'鄙陋(用东北话说叫有点'垮')','白'得寡淡无诗味,而且很容易走进误区形成偏见,认为只要通俗易懂就是好,自己看不懂就是不好,对文言词汇、句式文法和典故的学习运用非常抵触,认为那就是晦涩难懂佶屈聱牙,而且在和别人争辩时,最喜欢拿白居易作诗和老妪能解的故事来说事儿,还有用李白广为流传的名篇来举例。

一个写诗人,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其实就已经走入了误区,孰不知'通俗易懂'固然值得提倡和追求,但同时要达到'雅俗共赏'者才是佳作,否则就很容易批量生产直白寡淡无诗味的作品,老干体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不进行文学层面的积累沉淀和运用提升(比如读写古文、熟悉文言的词汇文法句法和典故运用等),如果没有这样学习和积累运用的过程以及经验,没有深厚的底蕴打底,你认为白居易能写出千古名篇《长恨歌》么?

我们假设白居易只学习认字,不做其他层面的文化沉淀,也不去磨炼技巧,甚至连一些文雅一点的词汇都不学,在这种底蕴比较浅的基础上,让他写《长恨歌》会写成什么样呢?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可能会被写成'皇帝好se喜艳女,登基多年未能娶'.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可能会被写成'杨家小女在闺房,谁人想见不应许'.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可能会被写成'天生美貌惹人爱,选入皇宫伴皇帝'.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可能会被写成'丫鬟服侍真娇弱,昨夜运动无休歇'.

通过上面例子,也许你会明白'通俗'和'雅俗共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再说李白的例子.李白传世作品一千首出头.有些人就知道比较雅俗共赏的几首,就认为连李白写诗都'通俗易懂',那么他们看到有些别人的作品中有不认识的字词或者典故时,就会武断地说这是垃圾,因为晦涩难懂(说白了就是他自己读不懂,别人未必读不懂).这种情况,一个人应该先反思自己的文学积淀是不是应该加强一下了,而不是无脑地去判断.李白另外九百多首诗你看了吗?

我们就以李白这首《侠客行》为例

图片

同名电视剧大家可能都看过,但这首《侠客行》有几个人仔细研读过呢?你不去仔细查阅一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你根本不知道写得有多精彩.我就以其中'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一句为例.众位侠义之士要去干大事要去慷慨赴死,去之前聚首痛饮,李白是如何描述他们的冲天豪气呢?他用到了一个典故,那就是'白虹贯日(指白色的长虹穿过太阳,形容异常的现象.古人以为这种变异的天象,是英雄精诚感天的征兆),但他没有死板地运用,而是用了'素霓'两个字(素就是白、霓就是虹).

如果你知道这个典故的话,再看此句'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你就会非常有代入感画面感,一副豪气冲天的画面就会浮现在你眼前,几个即将慷慨赴死的侠士,站在一起举碗相敬,一饮而尽,镜头从下向上仰拍推进,先看到他们互相举碗相敬,一碗饮尽,接着他们惺惺相惜把臂长笑,一道白虹贯穿了天上的太阳.人的气魄竟然能引动天象的异变,这是何等的豪气干云.

那些只会说'通俗就是好'的诗友,假设李白也像我刚才打的比方那样,只学习识字不学习文化不进行积累,在此基础上让他进行创作的话,难道你让李白把这句话改成屠洪刚的歌词'豪气冲云天'吗?那样是达到了你所说的通俗易懂了,但你觉得这样还有诗味吗?

一个写诗人,如果不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只在单纯的'通俗易懂'层面转圈圈,把自己小学初中积累的那点词汇翻来覆去地进行排列组合,永远也达不到《长恨歌》那样雅俗共赏的境界.奉'通俗'为写诗之圭臬,是非常浅薄的认知.

我写此文只是想告诉那些拿着'直白'和'通俗易懂'当令箭的人,反思一下自己肤浅的认知,增加点文化底蕴吧.只有经过底蕴的积累和相关技巧的融汇运用,最终返璞归真,才能达到这个'雅俗共赏'的更高境界,它是'通俗易懂'的高级形态,不要每天夸夸其谈而把自己永远困在'直白'和'通俗'这样的初级阶段,试着往'雅'靠一靠吧.

从俗到雅,再到雅俗共赏.道理就这么回事儿.众位诗友加油吧!

作者||瀚海封狼原创诗词

本栏编辑||海底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诗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