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讲座】一文读懂肠结核

 火炎森林 2021-12-23

编者按:此文为第一版全国传染病专科医师培训教(2009)内容,经卢水华教授授权发出。欢迎专家学者们交流探讨,提出您们对于肠结核的宝贵见解。

肠结核是由于结核菌侵犯肠管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好发部位以回盲部为多见,可占肠结核的85%~90%。继发于肠外结核病者称之为继发性肠结核,原发于肠道本身者称为原发性肠结核。

图片
发病机制与病理

一、发病机制

消化道结核病占体内结核病的第二位。肠结核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在抗结核药问世之前死于肺结核病例尸检51.1%~90%并发肠结核,其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

结核菌首次侵入,进入胃部后多数被胃酸灭活,极少数结核菌可到达肠道,乃聚集在粘膜深部淋巴滤泡中,可形成小结核结节的原发病灶。原发病灶的扩大,干酪坏死使肠管破坏,造成溃疡。同时该区域肠系膜淋巴结亦发生结核病变。

肠结核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回盲部、升结肠、回肠、空肠、阑尾、横结肠、降结肠、十二指肠、乙状结肠。回盲部好发的原因有其解剖因素,回盲部淋巴组织最为丰富,结核菌从淋巴组织侵入肠壁形成结核病灶,也有其生理因素,肠内容物在通过回盲部时由于生理潴留作用,停留时间较长使结核杆菌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增多。同时肠内容物损害致粘膜损伤,有利于结核菌侵入。

结核菌侵犯肠道有三条途径:①消化道感染:肺结核患者不断咽下含有结核杆菌的痰液,结核菌有可能直接侵入肠道;或者患者食入含结核菌的食物,如消毒措施不严的牛奶,此时牛型结核杆菌可能为其主要病原菌,是儿童原发性肠结核的主要原因。和肠结核患者共餐食入结核菌也是原发肠结核的原因。②血源性:即血行感染,常发生在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患者;③直接蔓延:肠道周围器官的结核病灶,直接累及肠管造成肠结核,如由盆腔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以及肾结核等直接蔓延而发病者较为常见。

二、病理

本病的病理变化随机体对结核菌感染的反应不同而异。如果机体的过敏反应较高,病变则以渗出性为主,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时,可出现干酪性坏死,形成溃疡,称为溃疡性肠结核;如果机体免疫力较高而感染较轻时,则表现为肉芽组织增生,主要含有类上皮细胞和巨细胞,形成结核结节,称为增生型肠结核。实际上,兼有溃疡、增生两种病变者并不少见,称为混合型肠结核。

一、溃疡型肠结核 

占肠结核的60%~86.8%,结核菌侵入肠粘膜层,巨噬细胞将结核菌带入粘膜下层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的淋巴滤泡,呈充血和水肿,进而渗出性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干酪性坏死;同时因有闭塞性动脉内膜炎,造成局部缺血。肠粘膜因坏死脱落形成小溃疡,并逐渐融合增大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潜行溃疡,基底可达肌层或浆膜层,且多累及周围腹膜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引起局限性结核性腹膜炎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由于病变呈慢性发展过程,病变肠曲常和附近的场外组织紧密粘连,因此溃疡性肠结核急性穿孔少见,慢性穿孔多形成腹腔脓肿和肠瘘。肠结核溃疡常环绕肠壁分布的淋巴管扩展,故其外形呈环状,在修复过程中,因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不仅使肠段收缩畸形,而且可使肠腔环形狭窄,此为引起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二、增殖性肠结核

增殖性肠结核约占肠结核的7.5%~10%,多局限于回盲部,有时累及升结肠近端或回肠末端。病变初期局部充血、水肿、淋巴管扩张;亚急性期充血、水肿加重;慢性期多见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最后形成肉纤维组织,为瘤样肿块,肠壁变厚,肿块向肠腔突出造成狭窄,称增生型狭窄,可多发,增厚处可达3~4cm,成腊肠状。狭窄上部肠腔扩张、陈旧病例扩张更为明显。增生性狭窄也是引起肠梗阻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

肠结核一般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病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主要如下:

一、腹胀

为肠结核的早期症状,饭后腹胀多见,伴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增殖性肠结核多见。

二、腹泻与便秘

腹泻为肠结核最常见症状,大便多为稀水样或糊状,一日数次或十几次,多在腹痛后出现。腹泻可持续多日或间歇性腹泻,每隔2~3周腹泻数日。腹泻与便秘交替是肠道功能紊乱的结果。溃疡性直肠结核腹痛重,腹泻大便可见黏液或脓血便,增殖性肠结核便秘多见。

三、腹痛

为主要常见症状,约占80%~90%。为慢性腹痛,回盲部最常见,也可在下腹部,脐周或者全腹痛。一般为隐痛,有时为绞痛,进食可以诱发或者加重。呕吐或腹泻后疼痛可以暂时缓解。增殖型小肠结核多为间歇性隐痛,溃疡型小肠结核腹痛较重,局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回盲部增殖型肠结核可触及肿块且有局部疼痛。

四、腹块

30%~60%的肠结核可触及肿块,多见于右下腹,质较硬,相对固定,表面不平,形态多样,有压痛。腹块常由结核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病变增厚的肠袢与周围组织粘连或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组成。

图片
并发症

一、肠梗阻

是肠结核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约占77%,一般为不完全肠梗阻。完全肠梗阻少见,许多病例出现肠梗阻才发现肠结核,有时需手术探查时才明确诊断。梗阻的原因主要有:①结核性肉芽肿的增生使肠壁增厚,加上粘连、充血、水肿致使肠腔狭窄;②环形溃疡愈合造成肠腔环型狭窄;③回盲部结核引起肠段缩短、肠系膜瘢痕收缩,肠袢严重扭曲收缩;④肠结核造成腹膜广泛增厚粘连。

一般肠结核出现腹绞痛则可能发生不全性肠梗阻。多发生在饭后,高位小肠梗阻常发生在饭后2~3小时,低位肠梗阻则多在饭后5~6小时。疼痛初期较轻,逐渐加重直至剧痛。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发作,可多次反复。发作时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局部压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及气过水声。

二、肠穿孔

穿孔后可形成腹腔的慢性局限性脓肿,急性穿孔可发生在少数严重的溃疡型肠结核或者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穿孔多见于右下腹,可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病人全身情况好转时发生肠结核穿孔,应引起注意。

三、肠出血

溃疡型肠结核可见脓血便,少数病例可以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大,当结核性溃疡侵犯大血管时可有大出血。

四、窦道形成

肠结核慢性穿孔可发生在肠与肠之间或肠与其他脏器之间形成窦道。多由广泛粘连很难愈合,并可能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和营养不良。

图片
实验室检查

一、血浆检查  肠结核约占50%病例出现贫血,常血沉增快但是无特异性。

二、粪便检查  可见脓细胞或血细胞。

三、结核菌检查  粪便脓液培养结核菌阳性率低,还须注意排除是否由肺结核患者咽下带菌痰液所致。

四、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检查可做参考。

图片
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X线表现分三个阶段。初期:主要是功能障碍的变化,肠管痉挛,蠕动亢进,分泌增多,粘膜增粗紊乱,肠管轮廓皱襞失去正常排列走行,僵硬。中期:溃疡形成,广泛浅溃疡或有深溃疡。充盈不佳有缺损或龛影。肠有激惹现象。增殖性肠结核时肠壁增厚狭窄。粘膜皱襞消失,肠腔缩短或有肠管缩短或有肠管梗阻。

结肠双重造影对肠结核细微诊断更有优点,更能反映病理学特征,如溃疡的不同形态及溃疡所致的纤维化变形和萎缩带。回盲部是肠结核的最好发部位,可见盲肠不同程度的缩短呈圆锥样变形,尤其回盲瓣对侧更显著缩短而形成切迹。严重时盲肠收缩受牵扯、回盲部形成直线状而盲肠明显缩小或完全看不到。回盲瓣功能受损往往为闭锁不全。回肠末端的狭窄致使升结肠的界限不清,回盲瓣也可以出现溃疡。

腹腔CT检查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对可疑腹腔结核患者更有价值。

二、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协助作用,对腹水、腹部肿块有很大的价值,对肠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诊断很有价值。

图片
内镜检查

一、结肠镜检查

肠结核侵犯乙状结肠或直肠时可行乙状结肠镜直观检查,并可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更可直观检查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对肠结核的诊断非常有用,溃疡边缘不整,可见多样化炎性息肉,肠腔可见狭窄。活检可见干酪样坏死肉芽张或发现结核杆菌。

二、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对肠结核诊断意义很大,可以发现肠壁的改变,狭窄、肠管僵硬、缩短变形、粘连扭曲。同时也可见腹膜和肠系膜的改变。组织活检可发现结核病理改变。

图片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肠结核患者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和X线的典型改变,结合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如有下列情况应高度考虑肠结核:①慢性腹痛、腹泻、腹胀以及腹泻便秘交替、脐周或右下腹疼痛,可触及包块、索状物又伴有结核中毒症状;②肺结核患者出现腹胀、隐痛、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等肠道症状者;③不完全肠梗阻或肠梗阻、肠穿孔及类似阑尾炎的急腹症患者;④X线检查有典型肠结核改变者。

通过内镜检查或手术检查活检发现下列一项者可以诊断:①肠壁和肠系膜淋巴结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②组织病理切片发现结核杆菌;③活检组织培养结核杆菌阳性;④病变取材接种有结核病变。

二、鉴别诊断

(一)溃疡性结肠炎 与肠结核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溃疡性肠炎疼痛较轻,以脐周右下腹为主。病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主要依靠X线检查和纤维结肠镜做出诊断。其肠粘膜表现为弥漫性炎症,可见充血、水肿和灶性出血。但无结核性环型溃疡和瘢痕狭窄。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直肠的变形。

(二)Crohn病  与肠结核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十分相似,常造成误诊,即使做活检也有误诊的可能,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两病的主要区别:①肠结核患者常并发肺结核;②Crohn病引起的不完全肠梗阻、肠瘘、器官脓肿比肠结核更常见;③Crohn病病程长、抗结核治疗无效;④肠结核与Crohn病都以回盲部最常见,但X线检查肠结核多见回盲部的缩短,而Crohn病少见。内镜检查肠结核多见环形溃疡,而Crohn病多见纵形溃疡;⑤肠结核组织活检可见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结核菌,Crohn病可见肉芽肿改变而无干酪样坏死性及结核菌。

(三)结肠癌  发病年龄高,无结核中毒症状,而消瘦贫血的症状严重。腹块为主要发现。早期肿块可以活动,无明显压痛,质地硬,表面不光滑,常发生肠梗阻。X线检查造影有无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破坏,累及范围较局限。不侵犯回肠。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手术探查为诊断手段。

(四)肠恶性淋巴瘤  一般状况恶化迅速,腹块出现较早。常见潜在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胸内淋巴结也可肿大。抗结核治疗无效。纤维结肠镜活检可以确诊。有时需要需剖腹探查明确诊断。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根据病人是否有肠梗阻选择饮食情况,注意营养均衡,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结核中毒症状。

二、抗结核治疗

详见肺结核一节。抗结核治疗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肠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链霉素)为首选药物,选用3~4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疗程9~12个月。当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时,应以药敏结果为依据,选择敏感药物治疗。耐药病人疗程要延长至16~24个月。

三、对症处理和外科治疗

不完全性肠梗阻常见,腹痛可用颠茄、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药物,有时需要胃肠减压以缓解梗阻近端肠曲的潴留,同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合并成梗阻、肠穿孔、肠瘘、大量肠出血患者应该选择手术治疗,不完全肠梗阻经内科治疗不能缓解病例应手术治疗。

图片
预后

肠结核的早期病变是可逆的,病灶内血供丰富,结核菌生长旺盛,机体抵抗力强,抗结核药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避免组织大量破坏,促进病灶完全吸收。但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时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图片
病例讨论

男,31岁。1989年5月发现右耻区肿块,纤维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切片未作抗酸染色检查。以偶氮磺胺吡啶治疗,肿块反而增大。1991年8月改用泼尼松治疗,包块仍未缩小。11月27日出现发热、乏力、盗汗,改为地塞米松治疗。12月20日出现右耻区绞痛、弥漫性腹膜炎,做回肠造瘘、病灶旷置术,病理检查示肉芽肿性结节,部分中央有不典型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检出大量抗酸杆菌,诊断为肠结核、多发溃疡形成、肠穿孔。开始用三联抗结核治疗,但高热不退,相继出现肺粟粒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病情危重。经加强抗结核治疗,终获痊愈。

讨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从临床症状、好发部位、影像检查等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误诊。本例由于误诊,错误地使用糖皮质激素,造成结核播散,后果严重,其教训应予吸取:①克罗恩病的病理改变并无特征性,为了与结核病相区分,切片必须作抗酸染色检查;②克罗恩病用偶氮磺胺吡啶多有一定疗效,该例在2年治疗过程中不见好转,病变扩大,应考虑诊断存在问题;③腹部肠管穿孔前20余天已出现发热、盗汗症状,提示结核病的可能大,再加用地塞米松,直到出现肠管穿孔及结核血行性播散,应吸取教训;④两者鉴别确有困难时,可先行抗结核治疗较用糖皮质激素安全、稳妥;⑤病理检查两者有所区别,病理的误导使临床误诊,故出病理报告应当慎重。

专家介绍

图片

卢水华

任医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医学部主任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候任主委

中国防痨协会学校与儿童结核病分会主委

第二届国家名医获得者

上海市十佳公共卫生卫士

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负责人

国家卫健委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

上海市新冠救治专家组成员

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

多杂志副主编、编委及审稿专家

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各级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在NEJM , LANCET, BMJ,PNAS等杂志发表SCI 30余篇,IF>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