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伐军出征10万人,打垮70万北洋军?这里敲黑板,不是那么回事

 兰州家长 2021-12-23

之前有很多人都说北伐军10万人出征,所向披靡,干掉了70多万北洋军阀部队,这个其实是个严重的误区,如果从数量上来看,结果却是是这样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那可真不是,基本上是打是打了,但是却是一路收编,效果就很奇葩,北伐军成了一个军阀的联合体。

这个军阀联盟有点像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北洋军阀就是董卓,各州的州牧其实就是小军阀,后来董卓没了,这些诸侯不就又打起来了么。

真以为北洋军阀有多厉害呢,实际上全都是烂番薯臭鸟蛋。

这里不是说北伐军可以以一当十,主要就是北洋军阀实在是太烂了,真以为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大帅三家联合起来和北伐军混战嘛,根本就不是这样,北伐军一路上去不知道收编了多少部队,除了老蒋的第1军,剩下的部队也是发的一塌糊涂。

那哪是打仗啊,简直就是去超市搞0元购。

文章图片1

老蒋是如何发家的

北伐军大概十万人,分别是老蒋的第一军到桂系的第七军,这里面是不算唐生智的湘军第八军的。

唐生智第八军有四万多人,这人数已经就是大概十五万人了。

再加上到了1927年6月北方的老冯和阎老西俩人加入北伐军,从数量上就已经超过了北洋军阀部队,比如打山东直鲁联军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小的BOSS。

当然了,1926年6月北伐军出师的时候为什么会所向披靡,因为国民革命大旗让黄埔军校的学生们以及北伐军都是很有精神力的,那时候很多人都是一腔热血地参加队伍,真的以为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而且这里面还有大量的我党党员在其中,都是热血青年,打起仗来就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只是一方面,在后期,老蒋搞了中山舰事件以后,我党领导的部队就在武汉方面了,再后来,就只能发动起义了。

抛开北伐战争前期具有革命性不说了,打北洋军阀本身就是一场群鸦的盛宴,列王的纷争,这个时期是全国军阀的红利期,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发展就困难了,两次北伐各路军阀简直是发的一塌糊涂,没发的只能说这个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与其说是北洋军阀是被打败的,更不如说是被瓦解掉的,就从老蒋的第1军来说,1926年6月刚出来的时候手底下5个师,到了1927年就已经达到了14个军,当然了,除了手底下的桂系,剩下的部队全都是收编的杂牌军以及扩编的嫡系部队。

而整个北伐军在这短短的一年中总共扩编出来多少部队:总共38个军,40多万人,这只是老蒋,汪精卫,唐生智这些人的家底,北方还有冯阎二人的部队还没算进去呢,所以说北伐军以少胜多其实也是无稽之谈然。

文章图片2

当时各路军阀趁着国民大革命的热潮全都想分一杯羹,所以根本就是无节制的被收编,被分封,各路军阀有些基本上都是一枪没放就贴上了国民革命军的牌子,真以为北洋军阀那些人是铁板一块嘛,有些人还都是他们控制下的小军阀,一看风头不对,直接调转枪口。

而当时全国的军人基本上都是同学,这个联络下,那个串联下,部队直接就起义反正了,真以为这帮人有深仇大恨嘛,那可不是,谁会拿自己的军队开玩笑啊,在哪混不是混呢。

当时很多北洋军阀部队的大佬很多都是参加过同盟会的,比如浙江军阀陈仪,皖军的师长柏文蔚,这些人和广东政府全都有联系,本来思想上也靠近,北伐军一来,直接就当带路党,拦都拦不住。

还有就是被北洋军收编的一些小部队,本来就不是嫡系,还被歧视,真以为能够和北洋军这帮人共存亡嘛,那真是想多了,比如第30军魏益三,原来是奉军,中间投靠了不少派系,从郭松龄反张大帅之后他就投靠了老冯,当老冯遭到直奉联军的进攻后又投靠了阎长官,随后又投靠了吴佩孚,任吴军第8军军长,第2方面军总司令,在吴佩孚瓦解之后,他又走投无路,只能投靠北伐军。

文章图片3

所以说,那些被北伐军打败的部队不是被消灭了,而是被都被收编改编了。全是整建制的改编,换了一个身份和番号继续打。

其实北伐基本的情况就是对北洋军阀的各个击破以及分化加吞并。

金字招牌,封官许愿

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简直就是个金字招牌,占有绝对的道德制高点,北洋军阀已经烂到根子里了,谁都看不上,就云贵川的军阀来说,除了明哲保身,就是坐收渔翁之利,来来回回地和双方眉来眼去,之前护国战争的时候就和支持孙中山的熊克武的建国川军打的不可开交,还把熊克武给赶走了,北伐时候的情况就更是让人摸不到头脑,很多四川军阀其实已经任命为革命军的军长了,但是还是镇压广州政府搞的暴动,就拿枭雄杨森来说,他算是四川军阀中比较反动的那一种,别的不说,一面准备响应东征,一面还和叛军夏斗寅进攻刚刚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要知道,他可是第一个被军委会委任的军长。

所以为啥后来蒋军就是各种山头呢,基本上就是收编,什么人都要,看看当时的军委会名单就知道了,真是相当的令人喷饭,都说《水浒传》的尽头是编制,这帮军阀的尽头也是编制,在1927年7月6日的南京方面公布了军委会组成人员的名单,总共46人。

文章图片4

胡汉民(南京政府主席)、冯玉祥(第2集团军总司令,西北军首脑)、阎锡山(北方军总司令,晋系军首脑)

李烈钧(南京政府常务委员,国民党总参议)蒋介石(事委员会主席,总司令)杨树庄(海军总司令)李济深(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代校长,粤系军首脑)

何应钦(第1军军长,蒋嫡系将领)、李宗仁(国民革命第7军军长,桂系军首脑)

温寿泉(晋系军将领)、李鸣钟(西北军系将领)、李福林 (第5军军长,粤系福军首脑)

朱培德(第3军军长,滇军将领)、王天培(第10军军长, 黔军将领)、白崇禧(淞沪警备司令,桂系军首脑)

朱绍良(第9军军长,蒋系军将领)、陈铭枢(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代理部务,粤系军将领)

赖世璜(第14军军长,原孙传芳之赣军将领)、曹万顺(第17军军长,原孙传芳之闽军将领)

周凤岐(第26军军长,原孙传芳之浙军将领)、陈调元(第37军军长,原孙传芳之苏军将领)

柏文蔚(第33军军长)、王普(第27军军长,原孙传芳之皖系军将领)、贺耀祖(第40军军长,湘系军将领)、

叶开鑫(新编第5军军长,湘系军将领)、杨森(第20军军长,川系军将领)、刘湘(第21军 军长,川系军将领)、

赖心辉(第22军军长,川系 军将领)、刘成勋(第23军军长,川系军将领)、邓锡侯(第28军军长,川系军将领)、

田颂尧(第29军军长,川系军将领)、刘文辉(第24军军长,川系军将领)、周西成(第25军军长,黔系 军将领)、

胡若愚(第39军军长,滇系军将领)、陈可钰(第4军副军长,粤系军将领)

黄绍竑(第7军党代表,广西省主席,桂系军首脑)、纽永建(政府秘书长兼江苏省主席)

商震(晋系军将领)、鹿钟麟 (西北军系将领)、向传义(第24军师长,川军将领)、

张之江(西北军将领)、陈绍宽(海军舰队司令)、陈季良(海军舰队司令)

李景曦(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陈仪(第19军军长,原孙传芳浙军将领)、樊钟秀(第45军军长,原建国豫军领导人)

这就是几乎把所有的军阀都给列进去了,因为都要给面子,所以说,后期的北伐军已经变质了,战斗力良莠不齐,什么人都有。

在宁汉合流以后,这个名单变成了67人,从番号上看,数量非常的庞大,而且很多人还没列进去,因为都是和老冯老阎混的,他俩在,其他人就没必要进来了。

所以在1928年二次北伐的时候,连孙殿英这种人都被收编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刨了人家的祖坟。

这些军阀有些只是和老蒋意思意思,有些是真的听话,比如第26军,后面变成了第6师,这个26军本来是浙军部队,一开始被北伐军打的够呛,后来在郭忏的串连下投了老蒋,在1927年4月的时候驻扎在上海,就是这支部队成为了412中的屠夫部队。

电影《建军大业》中出现的斯烈,就是这个军的师长。

文章图片5

混乱的整军

在第一期北伐胜利后,北洋军阀的蛋糕就被这些人割走了一大块,在北面老冯的部队把围困西安的镇嵩军都给收编了,而阎老西更是挂上了北方军总司令的名头。

1928年1月颁布的《陆军编制草案》,正式取消军队中的党代表制,规定军为战役战术基本作战单位, 军以上称路,指挥官称总指挥;军以下为师、团、营、连等;每军编3个步兵师及教导团、炮兵团、骑兵队、工兵营、通信队、 宪兵队和军乐队等各1个。

甲种师编步兵4个 团,乙种师编3个团,每个师编特务营、炮兵营各1个;团编3个步兵营及迫击炮、机关枪各1个连、1个卫生队;营编4个步兵连。

别看这个很正规,只是纸面上的,有些军很大,有些军就很小,有些军下面直接就是旅,有些师和团之间还有旅,这里面有的军只有一万多人,有些军更是有四、五万人。

文章图片6

所以这些部队整编起来就很难受,但是人数肯定是不虚的,面对北方的奉军和直鲁联军等部队,基本上就是砍瓜切菜了。

当然了,老蒋当时的步子迈得大,后来就有点扯到了,老蒋从这时候的扩军到收编杂牌部队对于他本人来说简直是后患无穷,各路山头层出不穷,他光吞并就吞并了多少年,先天发育不良,内部混乱不堪,到了抗战时期,各个军的番号和下辖的师更是眼花缭乱,想捋清楚一个军的历史,真是能忙活上半天,谁能想到第100军下面有个第19师,谁能想到第1军下面有个167师,所以就是很乱套。

当初胃口比较大,后来也是吃不了兜着走,老蒋这人人品不咋地,根本不会为我所用,江湖手段是一套一套的,但是还真都不是挺服他的,所以呢,这个坑,就越来越大,之前那些军阀的臭毛病也是人传人,整的后来嫡系部队也玩那一套,最后自己把自己给玩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