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琦夸妻:贤妇人鲜能相比,大丈夫所不能为

 颍川派 2021-12-23

牡丹图   清·恽寿平/绘

北宋名相韩琦,与范仲淹合称“韩范”,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声誉,他所代表的“相州韩氏”,也被称为宋代第一流家族。

韩琦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物的奉献——其妻安国夫人崔氏(1007—1062)。

在韩琦文集中,有一篇《录夫人崔氏事迹》。字里行间,尽显他对崔氏的倚重与深情。

韩琦《安阳集》书影

 01

韩琦与崔氏结合,算高攀

崔氏比韩琦大一岁,二人结婚那年,20岁的韩琦进士及第。

“榜下捉婿”是宋代择婿的时尚。崔立时任相州知州,有近水楼台之便,便把五女儿许配给了这个新科进士。

虽说韩琦之父韩国华与崔立都是进士出身,官衔也相当。但崔立数次受到朝廷表彰,名列循吏传,有吏师之称,韩国华则已辞世多年,家境有所不堪。

古代极其讲究嫡庶之别,韩琦是庶出之子。

更让韩琦庆幸的,是居然娶到了崔家女儿:“崔氏自唐以来,为衣冠甲族,与卢、李、郑数家相为婚姻,它族不得预。夫人曾祖母、祖母犹皆卢、李二姓,故世高其门风。

在唐代,读书人有三个人生理想:“进士及第,娶五姓女,修国史。”五姓,指崔、卢、李、郑、王五个门阀大族,势力极为庞大。五姓之中,崔氏居首,在唐代历史上出了十五位宰相。

这五姓之间相互联姻,其他姓氏基本没有机会。所以说,“进士及第”和“修国史”可以靠天分和努力实现,与“五姓联姻”的机会,微乎其微。

到了宋代,门阀制度有所瓦解,偶有优秀的外姓子弟如韩琦,被“五姓”容许结亲,这是唐代书生求之不得的幸福。  

《四相簪花图》,取材韩琦故事。   明·仇英/绘

 02

崔氏素养很全面

除了出身高贵,崔氏的各方面的素养,都是“顶配”。

女功之事,莫不臻极。在古代,对女孩子通行的要求是一致的:女功。

即便是千金小姐,也得练习一下女刺绣之类的手工活儿,既能消磨时间,也能锻炼一下美感。

善书札,体法甚老,殊无妇人气格。崔氏的书法作品未能传世,但韩琦的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依他的艺术修养,能有如此之高的评价,足见崔氏书格不俗。

近年出土的《崔氏墓志铭》说得更详细一点:学颜鲁公书,下笔老重,得其体法。

韩亿书法,也是颜体风格。夫妻二人,气味相投。

在《崔氏墓志铭》中,提到崔氏爱读书,只是说他爱读古代列女传记,反复研诵,欣然向慕。这是夸赞古代识字女人有贤德的套话。

韩亿更进了一步:好读诸史氏书,通晓古代兴亡治乱之事,并且还能写出见解独到的史论文章,“然以为非妇人之事,虽至亲不得见”。

除了写文章,崔氏还能写诗。“作诗有清致”,一样未能留存。 

魏国韩公小像

03

“专心公家者,夫人之力也”

临事取舍剖断,有刚毅大丈夫所不能为者。崔氏曾说:我遇小事则胆薄多惊,若处大事,知义所在,虽死不怖也。

遇小事胆薄多惊,是其感性的一面。知义所在,虽死不怖,是其理性修养的成果。

崔氏毕竟是女人,再大的本领,也只能应用在治理家事上。

韩氏最让韩琦感念的,是侍奉婆婆胡氏,能尽妇道。临终前亲自端汤喂药,日夜不敢懈怠,看到婆婆身体好些,就喜形于色,见到病情加重,就忧愁得吃不下饭。

婆婆去世后,她悲戚哭号,丧事之间,尽合礼仪。

韩琦仕途通达之际,哥哥们相继辞世。他成了一族之长,必须照料遗属们的生活。登上相位之后,他以仁义之道闻名于天下,姻亲、宾客日子过得艰辛的,纷纷求援,以致门馆若市。

崔氏道:“他们既然有求于我,就不能让他们失望。”

内外男女姻亲中,由崔氏张罗婚事的,前后有二十几人。她为此竭尽家财,在所不惜。

韩琦道:我官俸微薄之时,夫人连个像样的发钗都不佩戴,经常变卖了接济各位亲戚。只要是赈济宗族,周人之急的事情,夫人必欣然赞助,惟恐不够使用。身为妇人能做到这一点,太难得了!

崔、韩都是大家族,事务庞杂,她一一记在心头,从来没有疏失。

崔氏发放族人钱物,族中所房一视同仁,平均分配。

韩亿曾感到奇怪,问她为什么这样。崔氏答道:“我性好平,不欲使人见有轻重厚薄。”

崔氏性情庄厚,日常生活中从来不轻易言笑。严不失仁,喜不逾度。家门之内,管理得像官府一样井井有条。

韩琦说:琦略无私室之虑,而得专心公家者,夫人之力也。

《宋安国夫人崔氏墓铭》篆盖

04

他赞不绝口,她心无所恨

嘉祐七年春天,崔氏患上了疾病,背肋疼痛,卧起不便。后来病情日益加重,于当年九月亡故。 

在此期间,她料理家事仍然孜孜不倦,考虑宗亲事务更加周密。丈夫韩琦和弟弟崔公孺劝她略微放松一下,恐怕不利于调养。崔氏道:我平生已经习惯了这样,岂能因疾病而改变。只有死了,才会停止操这份心吧。

夫人内行高绝,如此之著,恐虽当世贤妇人,少能偕者。

临事取舍剖断,有刚毅大丈夫所不能为者。

在韩琦看来,最贤良的妇人,难与他的夫人相比。最刚毅的男人,也没有他的夫人有决断力。

夸妻夸到这程度,古来今往,实在少见。

崔氏则说:“吾今见吾夫功名富贵既如此,吾之所享又如此,于妇人之致极矣。人生修短,固有天命,吾死何恨!

大宋朝最圆满的婚姻,或许就是这样子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