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兼收并蓄 | 古代中国与波斯的物质文化交流

 七烟 2021-12-23
2021年是中伊建交50周年,3月27日,中国与伊朗签署了长达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这份涉及政治、战略和经济的合作,深受两国人民的热切关注。那么大家是否了解古时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多元物质文化交流呢?

本文将从玻璃器、金银器、瓷器出发,简析古代中国与波斯的物质文化交流。

图片


王毅外长代表中国与伊朗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与世界范围内的玻璃生产技术相比,古时中国玻璃的生产起步时间较晚,在中国瓷器制造业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玻璃的制造技术亦发展缓慢。但在我国考古工作中,却不乏发掘出众多保存状态完好且制造工艺精湛的玻璃器物。

这些玻璃器物大多源自波斯(即当今伊朗)。它们伴着悠悠驼铃声自丝路而来,诡美华丽,是世界物质文化交流的现实体现,也是后世人们研究玻璃制造发展的重要标本。

图片


萨珊 玻璃杯 产自伊朗吉兰省
直径 10.40 - 10.60cm 高度 7.50cm 厚度 0.20cm
呈半透明浅绿色 自由吹制法制作 杯身饰有三排捏拉乳突纹 

图片

西晋玻璃碗 北京华芳墓出土 
高 7.0cm 口径 10.7cm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这件玻璃碗出土时为碎片,后经修复。玻璃碗圆底球腹,束颈侈口,碗壁极薄,呈透明淡绿色,其腹部饰有10个椭圆形乳钉,底部有七对小乳刺为撑足,由无模吹制法制作而成,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萨珊玻璃器。


图片

玻璃杯 产自伊朗吉兰省
直径 9.40cm 高度 10.20cm
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图片

玻璃杯 南京象山东晋墓出土
高 4cm,口径 9.4cm
杯色泛黄,薄壁,杯身似筒,微侈口,底收敛,平底
采用萨珊磨花工艺,饰有椭圆饰,杯身饰有弦纹与花瓣形饰
其成分检测显示为钠钙玻璃,为波斯王朝舶来品
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图片


北周玻璃碗 北魏李贤墓出土
口径:9.5cm,高:8cm,腹深:6.8cm
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碗外壁饰凸起纹两圈,气泡分布均匀,未见流淌纹,透明度高,外壁有风化层,是我国现有出土萨珊玻璃的代表。

图片

萨珊王朝时期 凸出圆纹刻花玻璃碗
高9.5cm 直径11.7cm
现藏于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碗体呈透明绿色,碗壁较厚,碗口边缘打磨的非常薄,将表面消去后以凸出的圆纹成型,体现了当时玻璃工艺的精髓。

图片

北魏 磨花玻璃碗 萨珊波斯帝国 
高 7.5cm 口径 10.3cm
山西博物院藏 

1998年大同市南郊出土,波斯萨珊王朝饮器。外壁磨饰有序排列的椭圆形凹面,底部圆,饰有七个较大椭圆凹面。这件萨珊波斯玻璃碗是同类器物中最精美的一件,也是平城时期丝路交往的见证之一。

图片

“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其由来阻远。”

这些自丝路历经艰险方能传入中国的琉璃器物,被当时的权贵们视为珍宝。如今,它们历经岁月洗礼,以古老姿态重现于世,让世人们再一次看到了波斯艺术顶峰时期(萨珊王朝)的辉煌。

在这一时期,波斯的金银器物同样瞩目。它的制造工艺与装饰对唐时期的器物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图片

萨珊王朝银鎏金人物纹八曲长杯
日本天理参考馆藏

八曲长杯因杯子的口缘曲成八分并呈细长形状而得名,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最具特色的器型之一。其装饰多在杯子的外壁和底部,纹饰精致典雅,颇具装饰效果。

图片


唐 水晶八曲长杯 何家村窖藏出土
高 2.9cm 长径 9.5cm 短径 5.5cm 

水晶八曲长杯,由八个横向曲瓣与椭圆形矮圈足构成,杯面素面无纹。这件八曲长杯造型为典型的萨珊风格,但萨珊少用水晶、玉石这类材料来制作长杯。据合理推测,这件水晶八曲长杯应为唐朝工匠仿制,或是由在华的波斯工匠制作。


图片

唐 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温润和田玉雕凿而成,杯外壁装饰有忍冬纹案。这种忍冬纹是中国本土纹饰,自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玉杯整体造型别致,为八曲长椭形,这种器型常见于萨珊金银器。

图片

这一件八曲长杯借鉴了萨珊风格,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纹饰,是唐朝与波斯文化结合的代表作。同时,玉杯杯璧口沿处厚度仅有半厘米,也反映出了唐代高超的制玉与碾磨雕琢工艺。

图片

萨珊时期装饰银碗
直径 21cm 高 9.50cm
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银盘由 22 个锤揲水滴纹及人物场景构成,场景内刻画有一个毛发浓密的男子,着束腰外衣,宽松长袖,左侧有一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或长袍。该银盘在藏家收入时已被压扁及简易修复。


图片


阿契美尼德时期 黄金碗 产自伊朗
高 11.1cm 直径 18.4cm 足径 9.2cm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延续了始于亚述帝国的传统,碗身饰有锤揲而成的水滴纹与凹槽,其碗口沿处刻有古波斯楔形文字铭文,表示该碗为国王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皇室礼物。


图片


阿契美尼德时期 银盘 产自伊朗
高 4.6cm 直径 29.2cm

银盘肩部隆起,口沿外翻,中心有一凸起圆形饰,周围环绕十四个锤揲而成的水滴纹饰。银盘边缘处明刻有古波斯楔形文字铭文,其内容为对大流士国王薛西斯的赞颂,这一铭文暗示它是皇家餐桌中的使用器件。

图片


西汉 南越王墓出土 银盒
现藏于南越王博物馆 

银盒呈扁球形,器身饰有锤揲工艺制作而成的水滴纹饰,这种工艺与纹饰常见于波斯金银器。这件银盒自海外舶来,进入中国后,中国工匠根据汉代本土银器的特色,在银盒盖子上焊接了盖钮,盒底处增加圈足,并在器身上刻饰了许多铭文。这一银盒出土时内部盛有黑色丸状物,被认为是药盒。

图片


北魏 帝王狩猎银盘
高 4.1cm,口径 18cm,圈足直径 4.5cm
盘内沿饰有三道旋纹,中刻狩猎图

于1981年在大同西郊封和突墓出土,学者推测盘中人物形象可能为3世纪萨珊第四代国王巴赫拉姆一世,盘中他手持长矛,一人战三猪,具有典型的萨珊风格,为萨珊银器,目前在中国境内尚属孤例,是国内已有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例证。

图片

在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代中国兼收并蓄,吸收、糅合了不少波斯——伊斯兰文化中的精华。同样的,深远的中国文化也影响着波斯人的生活。

图片

伊朗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壁画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是由萨菲王朝(1501-1736年)时期,阿拔斯大帝修建而成的一座宫殿。在这座宫殿之中,绘制有诸多跳脱于伊斯兰戒律的人物形象壁画。这些壁画大胆的描绘了萨菲王朝的宫廷生活景象。其中,在宫廷宴饮的壁画场景里,源于中国的青花瓷元素多次出现,这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与伊朗这两个国家古老文明的交融。

图片

伊朗细密画

细密画是古代伊朗一种精细描制的小型绘画,题材常见为人物、风景、与风俗故事,以写实闻名于世,是波斯艺术中的一大重要门类。

中古时期,富有智慧的波斯人将中国工笔画中的技法融入在细密画内,从而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绘画风格。这种借鉴与改进的模式也是中国与伊朗艺术文化交流的体现之一。

在这些精细描绘的写实细密画中,青花瓷的身影也曾多次出现。

图片

这些出现在细密画中的青花瓷形象,为热爱中国瓷器的世界学者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研究内容,同时向我们展现了丝绸之路对沿线各国文化交流间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也为中国青花瓷、伊朗细密画的断代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图片


元 鬼谷子下山青花瓷 
高 27.5cm 口径 21.5cm 腹径 34.5cm 足径 20.6cm

在众多的中国青花瓷器中,《鬼谷子下山》堪称元青花的绝世珍品。这件瓷器是全球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为国家一级文物。

该器身直口短颈,圆腹溜肩,至底微撇,素底宽足圈,绘有“鬼谷下山”一图,画工细腻精湛,灵动传神。
该器物曾于2005年在伦敦佳士德拍卖,拍出了折合人民币约2.3亿的高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图片


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青花瓷器
图源 林梅村 波斯湾古港口的变迁  ——2012伊朗考察记之一

据悉,在伊朗国家博物馆中藏有数以百计的中国青花瓷。明清时期,中国兴起的一种用来出口,以开光为特色的青花瓷——克拉克瓷也深受波斯人们的喜爱。

图片


藏于伊朗伊斯法罕四十柱宫的克拉克瓷大盘

图源 林梅村 波斯湾古港口的变迁  ——2012伊朗考察记之一


直到今天,克拉克瓷仍是伊朗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瓷器。

图片

伊朗餐厅中的克拉克瓷
图源网络

遥远的地理距离没能阻挡世界物质文化间的交流。古代中国与波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彼此包容采纳,滋养出了属于各国的物质文化之花。

这些花朵成熟结果,为世人遗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珍。它们自滚滚岁月而来,带着一身故事,向世人们讲述了物质文化交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如今的中国与伊朗保持友好邦交,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这些举措为当代中伊的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通道。我们可以预想,世界多元艺术的交流一定会催生出更为绚烂的文化之花。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