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地名故事 | 五里多:并不遥远的记忆

 新用户90306759 2021-12-23
图片

图为:昆明老照片

“五里多”,片区地名,位于昆明主城东南方。沿拓东路往东,经古幢公园(清代地藏寺,今市博物馆)前行不远,路右有岔街,顺之往前可抵环城南路,穿路而过便是古代出入省城的“通京大道”(今民航路)。五里多片区就在该路两侧及周边,东邻菊花村,南通巫家坝,西及佴家湾,北至环城南路。

这里很早就有名了。元代,作为入城关防,驻有军队,由于远离城区喧闹,清幽恬静,封疆大吏梁王忽哥赤、松王和巴匝剌瓦尔密等宗室,先后在此设帐殿为“离宫”(梁王在城外的临时居住宫室),谓之“斡耳多”,附近区域也随称此名。

史书《新纂云南通志地理考二十八·古迹一·云南府》记载:“斡耳朵,元梁王离宫”;《道光志》云:“在城(鄯阐城,即今昆明城)东五里。”蒙古语中与皇宫王室有关的帐殿、宫帐、行营和离宫等称为“斡耳朵”,另有资料说明,该词在辽、金、元时还有“斡鲁朵”“斡里朵”“兀鲁朵”等不同译写,恐怕都是起源于突厥语的orda

图片

清末昆明城

明清时期,该地名因谐音讹传为“五耳朵”,又因此地距原大南门有五里之遥,故汉名以近音近义而称为“五里多”,附近的村子也用其命名。省垣第一关津,必为入城要道,但凡京城要员奉旨上任、钦差大臣巡查政务、官府首长体察民情,都会从此经过,清代还专设“接官亭”以作方便。大人物莅临,全城官员要出动,一个个顶戴花翎,官袍肃整,早早地赶到路旁耐心恭候。“大脑壳”(方言:官位显赫之人)一到,全体人等谦卑恭迎,前呼后拥,沿途有差役照应,驱散闲人,护送进城。

五里多虽有名气,但毕竟在郊外,远离城区,除了农家菜田,多为荒芜之地。特别是清末,去往的人很少,时有土匪出没,甚至有野狗叼走小牲畜和孩童。直到近现代,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才使五里多增添了活力。

景观之一,曾有距市区最近的湿地,其间茭草繁茂,芦苇婷婷,水清见底,游鱼如织,极好的生态环境中有黄鸭、麻鸭、鹭鸶、老鹳和秧鸡栖息繁衍,农人谓之“宝海”,又传曾有王姓豪绅在此称雄,故名“王宝海”;此名另一版本与湿地盛产的独特鱼种有关,《官渡区地名志》曰:“早前,泽中产一种鱼,甚独特,体肥胖而浑圆,鱼鳞闪银光,略似古代银元宝,名为元宝鱼,故泽亦得名宝海。”

景观之二,“陈纳德路”。1942年,岔街至巫家坝的“岔巫公路”经过改造,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提供了便利,也成为援华物资由巫家坝机场运往各地的重要公路,抗战胜利后定名“陈纳德路”,解放后改叫“民航路”。

五里多重点人文景观当数“元咸阳王赡思丁墓”。墓冢筑于高台之上,早先高台正面设青石栏杆,墓高2.8米,宽2.4米、长4米,上方有石雕檐形盖板,四面镶石,两旁有石阶通道。1965年,被定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修葺一新,庄严肃穆。

图片

五里多赛典赤衣冠冢(詹霖 摄)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一年(1274),驻守昆明时,已是63岁的老人,在滇仅六年,深得人民爱戴、拥护和尊重。后人对他的纪念与拜谒遗迹有三处:三市街上忠爱坊、松华坝马家庵村的赡思丁真身墓及五里多衣冠纪念冢。为何这般感恩戴德?因为他有可歌可泣的人格魅力,因为他“忠君爱民”。

他以圣贤为楷模,虽为元朝官吏,但历代圣贤的“仁政”是其榜样和偶像,他向他们学习,砥砺品行,判断是非,决定取舍。抵滇第一冬,他“捐金市地”,积极准备,1276年春,建成云南第一座孔庙(今昆明文庙),时常祭祀先贤,也以此教化民众。

他勤于政事。云南荒僻偏远、局势动荡,文化与经济落后于中原,民族矛盾多,地方土豪强大,还与缅甸、交趾(今越南)有纷争。到任后,他轻武而重抚,着意改善民族关系,推行郡县制,“心滇之心,事滇之事”,给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他以社稷为重。治理滇池工程繁重而艰险,他毅然命令其三子忽辛与水利道官员张立道,率军士夫役前往第一线,亲力亲为,完不成任务不准收兵。

他同情百姓,了解下层实情,知晓民间疾苦,为百姓兴利除弊,而且警醒自己不贪污、不受贿、不卖官鬻爵。在滇期间,他采取省徭役、薄税敛、招散亡、恤鳏寡、置路食、行市井等安民措施,“饥寒者得以衣食,流散者得以抚绥”。翻开中国历史,耐人寻味:凡大兴土木者,必民怨沸腾;凡兴修水利者,总流芳百世。他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惜民力,省物用,在行屯田、修水利、治驿道三方面的成绩尤为卓著。

赛典赤钟情此山此水此民众,嘱咐死后就葬在松华坝旁。去世后,他被追封为“咸阳王”,号“阿札勒”(极荣耀者)。百姓在五里多修其衣冠冢,就是要“感公之德,铭之琬琰,以示不忘”。清人史褒有《咸阳王墓》诗赞道:“墓木甘棠乐利多,咸阳古冢望嵯峨。荒塍初辟松华坝,惠泽长流金汁河。行省紫微怀典赤,陵园宿草荫藤萝。只今六诏思遗爱,岘首千年共不磨。”

民国6年(1917),唐继尧立志治滇,顺应民心,重修赛典赤衣冠冢,并请“状元”袁嘉谷书写碑铭与传记。墓冢正面有袁氏书刻“元咸阳王赡思丁墓”八字,墓右还刻有他所撰书的《重修咸阳王陵记》。袁先生是云南一代书法大家,碑文中承袭晋、唐书法遗风,庄重大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哲的崇拜与敬仰。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拜谒赛典赤,也在五里多漫步,寻觅旧景。

人非当年,时过境迁,这里已变成时尚商住区,原来的“五里多小学”改名为“民航路小学”。沿路南巡,所剩痕迹只有“五里多村股份合作社”的招牌及其办公楼,另有“五里多村”公交站。

站在历史的门槛里看现代文明之先进,感叹古与今的和谐并存,须臾间似乎跋涉在历史长河,短短几十分钟竟似穿越百年时光,那是因为记忆并不遥远……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