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看完多点“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这样乐玩成长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上海每一处的攻略和预约方式啦~ 走在徐家汇公园,绿树丛荫下,一幢小红楼格外引人注目,细数下,这幢小楼建于1921年,刚好有百年的历史。这里便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地,2021年4月30日起,以主题展形式对外开放~ 这栋小楼,走过了由百代到中唱的悠悠时光,堪称中国唱片业的摇篮、一座音乐艺术的宝库、声音记忆的殿堂。走进这栋凝聚着时光和旋律的小楼,在此聆听历史的强音,倾听音符记录的记忆和风华~ 🎫 免费参观,预约方式见文末~ 建筑外墙为清水红砖墙面,转角设浅色隅石,朝向花园底层为双柱式敞廊,采用爱奥尼双柱,白色混凝土宝瓶栏杆,且饰有常春藤石瓶。二层设有阳台。北入口门廊的雨篷弧线优美,门洞上沿也有曲线呼应。 完成测温、预约核实,走进这幢小楼。这里曾是百代唱片的灌音部,后为中国唱片上海分社的办公地,是中国唱片业的诞生地。 百代小楼仍保留着以南向空间为主的空间格局。盘旋楼梯直通顶层,很是气派,楼梯护手栏杆精美,起步处雕花繁复,转折处用方形杖式望柱,造型浑厚。 沿着楼梯直上二楼,这里是国歌诞生大事记,二楼展陈围绕“《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展开,小楼特别展出了《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录音的唱片金属模版,现场展陈的录音记录本清晰记录着《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录音的时间是1935年5月3日,这一记录如同唱片的“出生证”,准确复现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之初的宝贵记忆; 上海的“国歌地图”也在墙上呈现,其中不少点位都在徐汇区。 ![]() 展陈中,一部全息情景剧《起来》格外引人注目。这部情景剧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艺术化还原了当年在百代小楼录音、灌制《义勇军进行曲》的场景。时空于此融合,国歌不朽,初心永恒。 据小编向工作人员了解到,之前放映时间是随机的,每天会根据到访人数安排放映,经过这里也会提醒放映的时间。第二次去的时候看到已经有了放映时间,很推荐这个小短片,所以看好时间表,不要错过呢。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上海,是1935年摄制的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935年5月,在时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的任光的主持下,百代公司邀请电通公司歌唱队,包括袁牧之、顾梦鹤、盛家伦、司徒慧敏、郑君里、金山、施超等上海文艺界进步人士,在公司录音棚内录下了这首歌,灌制了首版《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编号是34848b,印有百代唱片公司的金鸡标识,唱片上的录音后被转录到影片《风云儿女》胶片上。 三楼则聚焦于海派音乐文化,以此还原百代小楼曾经群星璀璨的光辉岁月,二楼和三楼的墙上,分别用时间轴标示了《从战歌到国歌——国歌诞生大事记》和《从百代到中唱——中国唱片工业侧影》。 作曲家冼星海的照片和《黄河大合唱》唱片封面也挂在房间里。百代唱片公司曾向他发去聘书,他在这里短暂工作过。 如果你对比看老照片,会发现,聂耳的办公室仍然保持着原样。 这里窗明几净,窗台上或有书籍,可供翻阅,或准备有简单的书桌和长椅,人不多的时候,在这里不妨可以安静下来看书,窗外即是徐家汇公园,抬头便是满眼的绿意盎然。 百代小楼还将以“黑胶工坊”等互动体验形式,展现黑胶唱片独特的音色和声音还原工艺,以及黑胶音乐的文化魅力。 小楼的每一层都设有壁炉,但风格各异,一楼采用木质框架,二楼采用大理石材质,三楼的木质小壁炉更为精巧。布展方根据老照片,对壁炉进行了釉面颜色以及风貌修复。 ![]() ![]() 出行指南 📍 上海市徐汇区号811号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场,节假日照常开放。 🚇自驾/交通线路:乘坐地铁11号线、1号线、9号线在徐家汇站下车,步行可至。 🎫参观方式:免费开放(需预约,见文末) ![]() 宋庆龄一生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宋庆龄故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