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引领思想之时尚【作者】周公度

 置身于宁静 2021-12-23

【周公度简介】诗人、随笔作家。主编多种期刊。
 
  从每个国家的文化史来看,最初的启蒙都是神话与诗。而诗又是神话无一例外的载体。它们的创作者虽非一人所为,惟可肯定的仍然是这些文字宽阔的想象与富裕的诗意。这些最初的文字,在此后时间的步履间衍生出的无数艺术类别与浩瀚作品,都深深印记着诗人的痕迹。
亚马逊书店曾有个文化圈外的书单,作者均为当代最卓越的大脑,涉及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诸多领域。编辑的荐语说“这些人的破坏,使得世界得意正常运转”。在他们的书单上,近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列有一至两部诗集。他们认为这是他们想象的源泉,更是言语高贵、思想前瞻的标志。
  经济学界推崇的创新,是对现行规则的梳理与再建。他们都具有史诗诗人的责任和辉煌内心。与此相反,当代最颓废的行为也许属于一个优秀的诗人,但这些坏情绪在经济学家那里,均可迅速转化成乐观与责任。而那些唱衰同时代生活的经济学家,所具有的恰恰是悲剧诗人的抒情才华。历千载不变,诗人永远是思想的引领者。
  我希望,我们的时代在渐渐热爱诗人。

好诗的标准
  唐诗唯有的好处,在于结构与气脉的舒展和堂皇,适宜平常的阅读;但至此,已经不能再复杂。到词就是格调走下路,到散曲则无异村氓俚语,酒肆对话。水从下流,云从上升。之后的文人慕古,到唐之际便结束了。
  诗歌的形制是其时代最切实的映照。对元文化的缺乏深究,是对国民气质的致命伤害。看唐诗之后,宋元明清几乎没有诗歌,惟有话本小说、艳曲与考据,即是国家内蕴形涣神驰的侧证。西周与汉,是拓疆土的最好时代。元与清时的版图,幸运在民族新思维的注入。其余的历史,全是丢盔弃甲的笑谈。
  诗人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血液气脉。欧洲把诗人称为夜莺,不是爱其悦耳,而是嘉善真、追忆美。为什么唐朝之后,每个时代打油诗人频现?打油诗人是时代的小丑。是诗人无警惕的迹象,是可鄙的尖叫,是危险的反证。否卦是什么?所以,才有现代白话诗的产生。
  中国新诗的标准应是《诗经》的标准:简单的词语;内在的节奏;美好的愿望。想一想,当赞美一个人,我们会说他有一颗古典的心。什么是古典的心?在哪里?宋词、元曲是不是?明时小说、清朝考据是不是?都不是,他们只是衍生迩来的副品,只是大树之枝叶。典在哪里?在先秦,在两汉。唐朝只是分界。

诗人的城市
  从文化史上的地名看中国地图,那些与人想象的城市大部分与诗人息息相关。这些诗人,或出生在那里,或游居在那里。随时间过去,经过这个城市的诗人中,最优秀的那个人,渐渐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很多人或许不知晓诗人的作品,但这座城市的主要构建者的气质已经完全成为了这个诗人的侧面。诗人过去吟咏过的,现在全部成了生活。
  所有拥有诗人的城市都是幸运的。它们的草木枝叶、街巷商埠,甚至烟云与市声,全部是这个城市的诗人的诗句展放。荒野间的小镇当然魅力非凡,但那只是藉口中的虚假退路,短暂的留驻或许能给它过分的赞美,却罕有人乐此定居;品秩井然的现代城市才是真正的常居之地。惟有优秀的诗人,方能真实表达对城市的敏感。
  《诗经》中的所有地名的小吃与人文景观,都是妙不可言的。平静而繁华,遍布每个细节。这些美好的背后,全部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的努力。然而,当一个低劣的形象占据城市时,我们可以预知城中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罗西里尼对意大利的构建,被费里尼摧毁殆尽。城市如此,国家也是如此。诗人具有的绵延魅力即在此间。

现代诗的规范
  《诗经》以后的诗人都是现代派。因为相比前朝,他们都是以“先锋”的身份拓展了诗的外延。从历朝的诗话可以看出,那些作品产生时也是备受争议。从断代史的人物章节,甚至可以发现很多因为诗歌的革新而得迁或徙的细节。可见“现代”对于中国诗歌,从来不是一个新词语。
  当代诗歌的珍贵之处是诗学革命的彻底性。与五六七言、赋词歌曲等变化不同,这次直接改变了诗的抒写方式。也就是说,只有这次变化,诗歌才真正有可能在汉诗之后企及久违的《诗经》传统,至少可以接近汉诗的风貌。然而事实上,新诗的现状不但不是这样的,反而是可笑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以我的观点看,新、旧两种诗体,或许是中国诗歌文化的经络。旧体的格律、音韵等限制,更适于表达向古之心,新诗形式上的从容、直接等特点则更宜于表达当下。同儒、道是中国人的处事互补一样,新诗出现后,中国诗歌文化的经络才得以完整。才终于脱离了宋词以来的错综迷途。
  既然新诗的抒写更擅于表达内心,那么,现代诗的规范也就成了问题。与旧体相比,新诗的写作在形式上几乎难有判断;它更需要内心的节奏。或者说,在旧体诗歌之外,无论格式、节奏、布局等等,新诗的写作必须倚重更为内在的东西。内在的节奏是什么?

普遍的意义
  对常识的不屑是想象的重要来源。但灵感闪烁的小巷,与辽远的平原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才华。一种是瞬间之沙,一种是坚硬磐石。待时间过去,由反叛所造就的平庸之辈,数不胜数;而广泛的土地却催生了常人最为珍惜的的普遍智慧。
  许多诗人的弱势也在这里;年轻时孤僻用尽,及年长倦怠来袭,再看一生,错落斑驳,感慨万千。我喜欢的诗人是年少的天才,与持续的老年。鲜艳与苍茫,均高贵至极。然而当代“天才”的误区之一,是太多的人以奇崛为要,以庸常为常态。
  经典作品的经典之处,在于表达的恰是普遍的情感。无论你是现实主义,抑或现代主义。托尔斯泰不能避及的,卡夫卡也跳脱不开。对广泛的智慧的概括能力,才是一个诗人的真正才华显示。田园诗在历代诗人中均受瞩目,照应的正是诗人心中的普通人理想。

时代的美学
  在当代,能完整体现时代美学的是建筑师,而不是诗人。诗人拥有所有美好的理想,但表现出的却是时代的焦虑。只有建筑师能兑现心中设计。评价一个建筑师的最好语言就是,他是一位诗人。但罕有几个诗人能被评论者评为建筑师。
  优秀的诗人所有的努力,都在完善自己的建筑。广阔的视野、从容的法度、不舍的使命。使命是一个可悲的词语,在每次文艺风潮中,受尽庸俗、渺小的创作者的嘲笑。但具有卓越想象的建筑师不会有如此境遇,他的作品是立体的、直观的。
  诗是内心的建筑。当一个诗人的表述结构、空间布排不再是平面,他的建筑便有了雏形;如果他所有的句子都可以看出梁、柱、椽、拱与榫之间、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看不到钉子起作用,一个合理的建筑便产生了。合理是美学的广泛表现。
  但是,正如亭、台是点缀,楼、阁为正途,水岸江堤之上的构筑方有辽远心脉。诗歌的议论化是琐碎繁花,日常化是诗歌的胜景,也是它的没途。因为表现只是力气的展示,创造才是才能的闪耀。时代的美学,需要的是拓展,而不是复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