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绪了,正因为常见,很多人反而不重视。 要知道,焦虑情绪严重到一定的地步,很容易演变成焦虑症,而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其杀伤力不弱于抑郁症,甚至很多焦虑症患者在后期还会同时患上抑郁症。 ![]() 那么,出现哪些表现,表示焦虑情绪已经演变成了焦虑症呢?焦虑情绪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呢? 出现这4种情况要小心 如果出现了焦虑情绪,在经过自我调节、放松后,仍然没有缓解,依然频繁发生,并且不断加剧、持续地存在时,建议及时去精神心理科就医。 ![]() 此时会出现以下症状: 生活中并没有引起焦虑的事情,但是心里总会莫名其妙着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觉不踏实,无时无刻不在紧张,容易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甚至感觉好像有祸事降临; 躯体上会有不舒服,例如经常会突然出现胸闷、心跳不规则、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出汗等,而且容易疲劳、经常坐立不安等; 整个人处于高度警觉、敏感的状态,并且对外界的一些刺激,反应过分警觉,对一点点的小事就容易发脾气;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社交困难,与人接触交往不自然、紧张或害怕在人群中被人审视等。 焦虑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同样是焦虑,也有不同的类型与表现。根据三个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区分: 1)焦虑的强度,可以用来区分“有点焦虑”和“极度焦虑”的人。简单说来,这就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和想要一切都完美无缺的区别所在。 2)对主体日常生活的影响。由此区分出“好胜型”焦虑、“创造型”焦虑和“自省型”焦虑。 3)显而易见的社交行为,由此可区分出三类焦虑者:外倾型焦虑、内倾型焦虑,以及时而外倾、时而内倾的外倾-内倾型焦虑。 这些不同类型的焦虑状态,可能以各种方式混合在一起,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如果你现在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焦虑的情绪体验,还出现了如上面描述的身体症状,无法自我调节,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痛苦和负面影响,这时就要去面诊精神心理医生了。 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的焦虑障碍患者,建议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定时复诊评估和积极沟通,争取早日康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