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届高三天一大联考作文“用人之道”解读

 圩岸学堂 2021-12-23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欧阳修在《准诏言事上书》中说:“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大意是说:有才能有大志向的人,不要把他们放在较低下的位置上;有智慧有谋略的人,不要用武艺来考核他们;在民间的英豪俊杰,不可因他们贫贱而看轻他们。

2021年是我党发展历程中第二个一百年的起航之年,由此开启了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古人的“用人之道”,对当今我国社会的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央草解读】

这种“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的借鉴意义”类的作文,还将持续不断地写下去。

表面上,这是要写古今不变的东西。

实际上,是要写“变”。

准确地说,是写“不变中的变”。

“用人之道”,不变的是,人尽其才

——这样的道理,有什么好写的呢?

就像昨天我们讲“尊重规律”一样。

——单单说,要尊重规律,有什么好写的呢?

——单单说,要人尽其才,有什么好写的呢?

所以,要回到复杂性。

要从“变”的那一面去思考。

“用人之道”,变的是什么?

变的是方法和途径。

人尽其才,“尽其才”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呢?怎么做?

欧阳修给皇上提建议,要这么做这么做。

——欧阳修没说,要这么做这么做。

——人才的使用,是皇家的事儿。

所谓“怀才不遇”,是说皇家没有赏识自己。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说皇家的选才机制有缺陷——严重依靠“伯乐”。

历朝历代的皇家,都想让天下人才为己所用。

从周公到曹操——渴求人才的心是饱满旺盛的。

从战国四公子时代的养士风气到汉魏时代的察举制——寻找人才的行动是真诚的。

科举制更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平民百姓也能跻身贵族参与国家政治的问题——选拔人才的规则是清晰的。

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

欧阳修的建议里揭示了答案:人才的命运掌握在个别人手里。

是不是人才,个别人说了算。

是什么样的人才,依赖个别人的眼光和水平。

欧阳修恳切地说,要区别对待,要区别对待,要区别对待……

(越反复强调,越说明这件事的重要和严肃)

(越反复强调,越说明难以实现)

今天,“用人之道”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命运的权力部分地掌握在了人才自己的手里

今天的社会,是自由市场的社会。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参与到交换当中。

交换的主体,可以是个人和个人,个人和企业,个人和国家——你为谁服务,你就是在跟谁交换,互通有无。

有体力的,交换体力;

有才力的,交换才力。

你是人才,你拿你的“才”去交换。

你的命运可以掌握在你手里。

你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你不需要像屈原一样,被雇主抛弃之后痛哭流涕;

你不需要像杜甫一样,跟在雇主后面艰难跋涉;

你更不需要像蒲松龄一样,执着地反复投“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简历;

你可以像鲁迅一样,虽然学的医,选择从了文。

今天的“用人之道”,用人的方法和途径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才被动地接受挑选。

现在,人才自己也有了选择的权力。

“人尽其才”的愿望和目标,古今一致。

“人尽其才”的方法和途径,古今不同。

同一种愿望,不同的结果。

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这意味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复兴中国梦,就在每个人的手里。

人人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参与到社会分工合作中,就能实现“人尽其才”,就能让“安居乐业、国富民强”落到实处。

过去,国富民强是“他们”的事,是帝王将相的事;

今天,国富民强是“我们”的事,需要人人参与。

过去,人尽其才,是少数人玩的游戏;

今天,人尽其才,跟你我密切相关。

过去,用人之道,是居高临下地挑挑拣拣;

今天,用人之道,是平起平坐的双向选择。

过去,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

今天,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韩愈在《进学解》中写到:“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译: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

——用人之道的最高目标,莫过于此。

借用韩愈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进学解》

(译: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