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古今研究:土茯苓

 建老真人图书馆 2021-12-23
中药古今研究:土茯苓

一、典籍摘要 去湿化毒之要药

1、《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2.《本草图经》:“敷疮毒。”

3.《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4.《本草纲目》:“甘、淡,平,无毒。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5.《本草正》:“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

6.《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7.《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8.《本草备要》:“甘淡而平。阳明主药,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利小便,止泻泄。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9.《本草便读》:“利湿分消.皆谓邪留下部.舒筋定痛.多因毒伏经中.以能制轻粉之留邪.入胃通肝及肾.故为治下疳之良剂.性平味淡而甘.可助土以强脾.”

10.《本草乘雅半偈》:“土茯苓甘淡平,无毒。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11.《本草从新》:“土茯苓甘淡而平.祛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以止泄泻.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淡渗伤阴.肝肾阴亏者勿服.”

12.《本草撮要》:“土茯苓味甘平淡.入手足阳明经.功专健脾胃.祛风湿.利小便.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

13.《本草分经》:“甘淡平,去阳明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止泄泻,治杨梅疮毒,误服轻粉成疾者,服此能去轻粉之毒。”

14.《本草易读》:“土茯苓甘,淡,无毒。健脾理胃,祛风除湿。强筋骨而利关节,舒拘挛而止泄泻。解腻粉银朱之毒,平恶疮痈肿之邪。”

15.《本草择要纲目》:“甘淡平无毒.健脾胃.去风湿.利关节.疗拘挛骨痛恶疮臃肿.解汞粉银朱毒.”

16.《本经逢原》:“土茯苓甘淡气平。清湿热,利关节,止拘挛,除骨痛,主杨梅疮,解汞粉毒。”

17.《本草易读》:“甘,淡,无毒。健脾理胃,祛风除湿。强筋骨而利关节,舒拘挛而止泄泻。解腻粉银朱之毒,平恶疮痈肿之邪。”

18.《得配本草》:“甘、淡。入足阳明、厥阴经气分。理浊厘清,去风除湿。专疗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中药古今研究:土茯苓

19.《药笼小品》:“甘淡。祛湿热,利小便,止泄泻。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20.《玉楸药解》:“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经。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壅肿,最养脾胃,甚止泄利。土茯苓燥土泻湿,壮骨强筋,止泄敛肠,极有殊效。善治痈疽瘰疬,杨梅恶疮。”

21.《药性切用》:“土茯苓甘淡性平,渗利湿热,解毒治疮,为疮科专药。”

22.《外科全生集》:“清热泄,泻骨蒸,利关节,治杨梅结毒,圣灵丹以此煎汤调。”

23.《冯氏锦囊秘录》:“甘淡而平,阳明主药,厘清祛浊,祛风除湿,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去湿化毒之要药也,胃虚肾寒者禁之。”

24.《陆川本草》:“治脚气。”

2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胃气痛,肾炎。”

26.《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瘰疬,小儿疳积。”

27.《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28.《中华本草》:“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主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及汞中毒。”

29.《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利湿。主治钩端螺旋体病,梅毒,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湿疹,皮炎,汞粉、银朱慢性中毒。”

30.《中药大辞典》:“ 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落新妇苷、土茯苓苷A~E、阿魏酸,及挥发油、生物碱、鞣质、树脂、糖、淀粉等成分。《中国药典》规定:含落新妇苷不得少于0.45%。

2.作用: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解汞毒、拮抗棉酚中毒等作用。

3.临床: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治疗梅毒,防治麻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急慢性肾炎。

中药古今研究:土茯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