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座落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脚下的泉阳林业局。长白山下的茫茫林海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林业工人,我生在林区,长在林区,对家乡的冬天情有独钟,它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的绿树成荫,没有秋天的硕果累累,但它却银装素裹,洁白无瑕。
家乡的冬天是洁白的。每年进入十一月份,家乡就算进入冬季了,我们的取暖期也正式开始。这时候隔几天就会来一场雪,那鹅毛般的雪花飘飘洒洒从天而降,覆盖了远处的山,放眼眺望,秋季黄绿的山变成了银白色的山,山峦起伏,就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所描绘的那样,“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一派北国风光啊!
走进山里,地面的积雪很厚,如果经过一个冬天,地面的雪会达到一米多厚。戴着手套,捧起厚厚的雪,仔细观察,它玲珑剔透,洁白如玉,真像是粉妆玉砌,银粉玉屑一样,它是雨的精灵。这时,你躺在雪地上,感受着雪的美好,会有一种惬意的心情,让你流连忘返。这是身在南方的朋友们感受不到的。
在大山深处放眼望去,到处是白茫茫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树上都落满了积雪,恰似玉树琼枝般耀眼美丽。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荡去,把枝丫上的雪抖落下来,它看到有人在盯着它,它也瞪着滴溜溜的眼睛警惕地注视着你,它翘着帽缨形的尾巴,轻捷灵巧的身影瞬间就不见了。远处,传来野鸡的叫声,震落了树上的雪花,把白色的森林衬托得更加的幽静。如果正赶上下雪,那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在头上,落在羽绒服上,晶莹剔透,抬起头来,雪花会落在脸上,眼睛上,瞬间会化成一滴滴小水珠,好玩极了!在这个银白色的世界里我们感受这林海雪原的独特魅力。
再看看我们的街道,路边的树上,房屋上,花坛里,到处都是白色,厚厚的积雪没过了脚踝,漫天雪花纷纷,简直就是一个雪的世界。如果没有建筑物做参照物,你会觉得自己置身在一个白色的雪的世界,甚至会有雪盲的感觉。人们走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不小心会摔倒的,所以走路要小心翼翼。街道上,推雪车在隆隆作响,把厚厚的积雪推到路边,再装车运走,以免影响交通。在这个白色世界,我们感受着冬的洁白,冬的纯净。
家乡的冬天是寒冷的。每年从十二月份到来年的一二月份,晚上温度会达到零下三十多度,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人们出行都要穿戴上厚厚的羽绒服、厚厚的棉鞋、棉帽子、棉手套、围巾,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完全进入了寒冬腊月,这时,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数九寒天,冰天雪地,滴水成冰,人们行走都会是匆匆的脚步。走在路上,脚踩在雪地上,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由于哈气的原因,帽子上是一层白霜,有的头发露在帽子围巾外,头发也成了白色,像“白毛女”似的。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他们贮木场的工人,在每年12月末,生产任务要抓紧完成,还要完成新年的开门红任务,所以每年他们都要搞大会战。林业工人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里工作,你想会是怎样的?记得父亲去参加大会战,直到凌晨才能回家,他身上出的汗把内衣都湿透了,头发都是汗水打湿后结的冰,和大庆的石油工人差不多。哎!想想那时父亲的工作真辛苦。
虽然外面那样寒冷,但屋子里却是暖和的,现在林区生活条件好了,基本上是住楼房,有暖气,有地暖,屋里的温度达到二十度左右,尽管天寒地冻,但家是温暖的,家是温馨的。
我小时候,家里是平房,每到最冷的季节,父亲都会把火炉烧得热乎乎的,火炕也是热乎乎的,我们在火炉上烧山核桃,烤土豆片;妈妈在火炉上烧菜,做火锅,这种温暖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时我家的猫不管多冷,也要出去大小便,雪地上留下一串模糊的梅花蹄印。当它完成“任务”后,匆匆往家跑,胡子上也是白霜,嘴上冒着热气,身上都带着一股寒气,进屋后它就直奔火墙暖和去了。
寒冷的冬天,下午四点多钟就黑天了,路灯都亮了,家家户户也都亮着灯,路上的行人匆匆奔向温暖的家。这时候要是来了电话,接打手机可要长话短说哦,否则,手要冻得生疼。
家乡的冬天是快乐的。冬天离不开雪,所以孩子们玩的最多的就是雪。他们在雪地上,马路边,操场上堆雪人,做雪雕,给雪人戴上帽子,涂上红红的嘴唇,给雪雕图上颜色,各种造型靠他们自己的想象和巧手。雪人雪雕造好后,引得路人在驻足观赏,夸赞,也引得校园里老师同学们拍照留影,那时候,孩子们的心里是甜的。有时候赶上大雪天,学生们在操场上打雪仗,往对方身上扬雪,你追我赶,嬉戏玩耍,热火朝天的,那个开心劲,都想和他们一起玩。
除了堆雪人,做雪雕,还可以打冰出溜滑。在一个有坡度的地方浇上水,用废轮胎做成冰车,人坐在上面,顺着坡滑下去,会发出一阵惊呼,真是快乐到了极点!
我小时候,和邻居伙伴们经常坐在冰爬犁上,顺着二十多米长的冰坡滑到坡下,冰爬犁前面是驾驶员,中间坐着一个,后面两个爬犁角上各站一个,偶尔驾驶员把爬犁拐进了沟里,爬犁翻了,大家都掉下来,满身是雪,这时候我们都哈哈大笑,这样一直要玩到天黑才回家。
现在有的商家为了赚钱,他们在河里凿出很多冰块,垒成一道冰墙,像一座冰城堡,每到寒假时,就会有很多孩子来这里玩溜冰,他们有的坐在纸板上,有的坐在棉垫子上,甚至有的坐在塑料布上,还没等坐稳,就顺着坡滑了下去。这份乐趣只有在有大雪的地方才能体会到。
除此之外,我们这里还有滑冰场,是一个天然的大水泡子冻成的,有个商家抓住了这个商机,把这个天然滑冰场进行了整修,吸引了很多滑冰爱好者。商家出租滑冰鞋(冰刀鞋),外场地是跑道,内场地是初学者,里面有很多椅子供初学者做扶梯把手用,每天来滑冰的人很多,他们不乏有很多滑得熟练、动作优雅的滑冰爱好者。大概在十年前,我也去学过滑冰,当时穿上冰刀鞋都站不起来,后来渐渐的扶着椅子能滑冰了,再后来我不用扶着椅子也能滑上几圈,只是动作还太慢,不熟练。
在我们县,有两个滑雪场,万达滑雪场和鲁能滑雪场,规模都很大,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滑雪景点。到了冬季,全国各地来旅游滑雪的人很多,滑雪场提供滑雪服、雪鞋、雪板、雪镜、头盔,他们坐着缆车到山上,在教练的指导下往山下滑去,以此体会东北特有的体育项目。听说现在有的省队在鲁能越野道集训,为全国冬奥会做准备呢。你是不是也来体验一下这种快乐?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住平房,邻居姓于的人家菜园子很大,我们前后院两栋房的小伙伴,在下完雪后,就拿着铁锹跑到他家园子里开始玩雪。先把雪堆成一个小山一样的雪丘,上面浇上点水,冻上一层硬壳,再用铁锹开始挖洞,把里面的雪掏空,完成后雪丘里像一个雪屋子,我们在里面铺上玉米秸秆,坐在里面唱歌,猜谜语。这都是雪带给我们的乐趣,现在想想,那时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家乡冬天的雪,在积攒了一个冬天后,有一米多厚(还不算融化的部分),我们学校操场的雪就有这么厚。2018年的“三八”节,学校工会搞了一个特殊的娱乐活动,几名男老师把数目不等的钱装进红包里,放在学校操场的对面,要想拿到红包,就要趟过操场的雪,这时雪的厚度大概有四十厘米。一声令下,女老师们向操场对面的红包奔去,叫喊声,说笑声,呐喊声,响成一片,那场面也是十分壮观的。我和同伴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趟在雪地里,拔出了左脚又陷进了右脚,最终我们都拿到了红包,那欢快的笑声传遍学校操场,在操场上空飘荡着。我想,只有我们家乡的冬天,才会有这种娱乐,才能感受到这别致的快乐!
有人说,冬天生活在北方,就是生活在无聊的白色中,生活在无尽的寒冷中,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白色代表干净纯洁,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像童话一样美好!从小生长在东北的我,早已习惯了这季节的变换,对于冬,我有一种特殊的体会。家乡的冬天,是洁白的季节,是寒冷的季节,是快乐的季节,它虽然没有生机,却有白雪来点缀,虽有严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来驱散。也不要忘了,在冬天之后,就是春天的来临,就会是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冰封大地的时候,正孕育着一片生机。正如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家乡的冬天是美丽的,可爱的,也是温暖的。
我爱家乡洁白无瑕的冬天!
作者介绍:徐秀兰,吉林白山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18年退休,现年57岁。从事三十多年语文教学工作,辅导过很多学生获奖,多次被评为县级、市级语文骨干教师,科研骨干,在县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教育教学故事等。平时擅长写作,有自己的博客,擅长唱歌、朗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