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女,12岁。初诊日期:2019年10月22日。诉经血非时而下,反复发作6月余。查彩超、内分泌等,未见异常,服安宫止血颗粒,经量虽减少,仍淋漓不净。无血块,烦躁易怒,便秘,2~3日1行。脉滑数有力,舌红苔薄黄。 诊断:(血热妄行型)崩漏。 治疗:清热凉血,止血固崩。 方药:生地30g,玄参15g,丹皮15g,赤芍15g,黄芩15g,侧伯叶30g,茜草15g,黄连6g,栀子15g,大黄6g,地骨皮15g,石膏30g,知母15g,五味子15g,甘草6g。3剂。 11月3日二诊:病情变化不大,出现便溏症状,生地30g,玄参15g,丹皮15g,黄芩15g,侧伯叶30g,茜草15g,黄连6g,栀子15g,地骨皮15g,知母15g,五味子15g,甘草6g,白术10g,仙鹤草10g,海螵蛸15g,龙骨、牡蛎各30g,服6剂。 11月10日三诊:因病情无变化,予上方6剂。 随访1年月经正常,未再出现崩漏。 按此患者为感冒后热入血分,导致迫血妄行,出现崩漏。本案通过凉血止血,使血热消除,崩漏亦止。方中生地、玄参、丹皮、赤芍、侧伯叶凉血止血;茜草化瘀止血;黄芩、黄连、栀子清热除烦;大黄泻火通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地骨皮清虚热;五味子收敛固涩;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凉血止血之功。二诊时因出现便溏,故减去大黄、石膏、赤芍,加入白术健脾固摄;仙鹤草、海螵蛸化瘀止血;龙牡固摄冲任,收敛固涩药力加大,崩漏消除。继续服药巩固,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谭洪福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9.实用偏方秘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