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总结材料的表面淬火

 草虫gg 2021-12-24

1

概述

图片
来加热工件表面的淬火方法。

意大利瑟肯防渗碳涂料

(涂远:15316010013、021-67228222)

图片


2

表面淬火原理

钢在非平衡加热时的相变特点

(1)在一定的加热速度范围内,临界点随加热速度的增加而提高。

图片

钢的非平衡加热状态图

图片

加热速度对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温度范围的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表面淬火的组织与性能

金相组织

表面淬火的金相组织与钢种、淬火前的原始组织、淬火加热时沿截面温度的分布有关。

原始组织为退火状态的共析钢

自表面向心部:M区(包括残余奥氏体)、M+P区和P区。

图片

共析钢表面淬火沿截面温度分布及淬火后金相组织

原始组织为正火状态的45钢

在淬火烈度很大的淬火介质中冷却时,从表面到中心:M、M+F、M+F+P、P+F

图片

45钢表面淬火沿截面温度分布及淬火后的金相组织

原始组织为调质状态的45钢

由于S回为粒状渗碳化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均匀组织,因此表面淬火后不会出现碳浓度大体积不均匀性所造成的淬火组织的不均匀。

当淬火加热温度高于原调质回火温度而低于临界点时,将发生进一步回火现象,硬度降低。

图片

原始组织为调质状态45钢表面淬火后沿截面硬度

性能

(1)表面硬度

快速加热,激冷淬火后的工件表面硬度比普通加热淬火高。影响因素包括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性、奥氏体晶粒及亚结构细化。

图片

各种加热速度下表面硬度与淬火温度的关系

(CrWMn钢)

(2)耐磨性

工件表面淬火后的耐磨性要比普通淬火的高。其影响因素为奥氏体晶粒细化、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表面硬度较高、表面压应力状态。

图片

高频淬火与普通淬火试样耐磨性的比较

(摩擦载荷1471N)

(3)疲劳强度

表面淬火可显著地提高零件的抗疲劳性能,以及降低疲劳试验时的缺口敏感性。

表面淬火淬硬层深度及分布

对工件承载能力的影响

(1)表面淬火硬化层与工件负载时应力分布的匹配

传动轴,承受扭矩,截面上剪切应力分布如右图所示。

图片

图片

表面强化与承载应力匹配示意图

1.截面为圆形的工件负载时的应力分布情况

2.表面淬火较浅时,沿表面向内部的应力承载能力曲线

3.表面淬火较深时,沿表面向内部的应力承载能力曲线

(2)表面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内残余应力的关系 

表面淬火时截面上残余应力的分布如右图。

图片

表面强化与承载应力匹配示意图

硬化层深度与残余应力的关系:在工件直径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硬化层深度的增厚,表面残余压应力先增大,达到一定值后,若再继续增厚硬化层深度,表面残余压应力反而减小。

图片

不同钢材硬化层深度与残余压应力的关系

1—45号钢;

2—18Cr2Ni4W;

3—40CrMnMo;

4—40CrNiMo.

残余应力与沿淬火层深度的硬度分布的关系:与M层的深度、过渡区的宽度及工件截面尺寸之间的比例有关。马氏体过渡区过小时,表面压应力大、紧靠过渡区的拉应力峰值也大。易产生残余变形甚至破坏;过渡区过大则虽然拉应力峰值降低且向工件内部移动,但表面压应力也减小,表面性能下降。

图片

残余应力与马氏体过渡区宽度的关系

残余应力与钢中含碳量有关:C↑→M比容↑→组织应力越显著→残余压应力↑。对于高频表面淬火而言,中、小尺寸零件淬硬层深度为工件半径的10~20%;过渡区的宽度为淬硬层深度的25~30%。

(3)硬化层分布对工件承载能力的影响

当工件进行局部表面淬火时,存在着淬火区段与非淬火区段间的过渡问题。

图片

局部表面淬火工件表面的硬度和残余应力分布

图片

轴径表面淬火后淬硬层及应力分布

3

 感应加热淬火

概述

感应加热淬火是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的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局部加热,继之快速冷却,以获得M组织的工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感应加热物理过程

图片

图片

两种加热方式零件截面温度变化曲线

图片

图片

高频加热时工件表面涡流密度与温度的变化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

图片

图片

碳含量对淬火硬度的影响

图片

图片

40钢高频淬火温度与加热速度、晶粒大小和淬火硬度的关系

a—细小的原始组织,b—粗大的原始组织;

II—晶粒与硬度最佳规范,I、Ⅲ—允许规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加热方式包括同时加热法和连续加热法

图片

图片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自行回火时的表面温度变化曲线

感应加热回火是为了降低过渡层的拉应力。热源种类选择中频或工频加热回火,保证加热层的深度比硬化层深一些。感应加热回火比炉中回火加热时间短,显微组织中碳化物弥散度大→钢件耐磨性高,冲击韧性较好。加热速度一般小于15~20℃/s。

4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概述

图片

火焰加热淬火方法

图片

旋转连续淬火法的特点是开始加热淬火区与最终淬火加热区相遇时要产生软带。

火焰加热淬火工艺的特点
  • 图片

5

 激光表面淬火

图片

图片

原理

图片

特点

图片

适用范围

硬化层深度≤0.75mm,宽度<1.2mm,表面硬化效率80~85mm2/min,一般激光表面淬火功率为1~6KW/cm2

工艺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图片

扫描方式

激光淬火的扫描方式有圆形或矩形光斑的窄带扫描和线形光斑的宽带扫描。

激光淬硬层的组织和性能

激光淬火组织分为相变硬化区、过渡区和基体。

相变硬化区是极细的马氏体;过渡区为复杂的多相组织;基体为原始的基体组织。

图片

45钢表面激光淬火区横截面金相组织

图片

图片

45钢激光淬火区显微硬度与淬硬层深度的关系

图片

低碳钢的显微硬度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

1-激光淬火;2-常规淬火;3-非强化状态

图片

不同金属材料在激光表面硬化后的硬度分布

激光淬火的特点
  • 图片

6

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

图片

图片

电子束表面淬火的加热和冷却示意图

Ta—奥氏体化温度;T0—初始温度;Ms—马氏体转变温度

图片

图片

电子束表面淬火(HE)和常规淬火(H)的硬度对比

图片

图片

离子渗氮后经电子束表面淬火前后的硬度和耐磨性对比

7

等离子束表面淬火

图片

广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