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久远,我对此事完全没有印象了。看单据上模糊的信息,约莫是自己投了份800字的文稿,稿费标准是1000字16块,所以挣得了13大元。稿件名似乎是“漫谈历史高考复习”? 一时间,那等身的历史书飘过我眼前,耳边又响起当时一位同学的背书声:“一九,一九,一九,二六,二六,二六,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忍不住吐出一口老血,自己再缓缓咽下去,恩,苦涩中带了点甜。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家杂志社还在,出版历史教学的半月刊。我自己当年的胡诌诌是查不到了,估计去哪个图书馆没准还能抄检出来。浩瀚书海,着我扁舟一叶,想想竟也是苍茫高远。 其实,自己一直很迷历史,但是读教科书时总是很困惑,困惑的原因是我们太爱标准答案了,一切都需要有终极解答。 上网搜寻到了当年的历史考题,摘录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单选题: 顺便公布一下答案,免得大家想破脑袋。哈哈! 单选:AABB。 多选:BC,BD,ABCD。 填空 31.日食、月食 32.同治、光绪 33. 民报发刊词、国家核定地价 34. 闽浙赣、湘赣、湘鄂赣 35.多瑙、维斯瓦 再看一道材料解析题,如何认识唐太宗的统治?标准答案中有一条:他的统治建立在奴役农民的基础上。 最后来一道问答题,19世纪中国维新和18世纪法国启蒙,两个运动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标准答案中写道:维新思想的革命性远逊于启蒙思想。 带着这样的学习习惯,觉得一切都可解答,万物皆从标准。直到自己遇上了殷墟,古埃及,吴哥窟。连蒙带猜的远古文字、神鬼莫辨的传奇人物、美仑美奂的精致遗迹,就像一本掀开了封面的书,你只看到扉页上无言的绝美,再想看下去却全然不懂,只能对着美丽干着急,着急完又继续琢磨:下一页一定更加精彩,究竟讲了啥涅? 就这样,走进了无穷的未知世界。一点点恍然大悟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你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你不知道的也越多。历史,哪里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她分明就是一个不让人打扮随意变幻的女魔头。一会风华绝代,一会电火雷动,一会狰狞可怖,一会阳春白雪,每个恋上她的人都要被折磨得晕头转向。 一篇未竟头飞雪。从青铜器中呼号的头骨上将视线收回,从金字塔悠长的神秘隧道中将呼吸收回,从崩密列神庙交缠翻滚的石块间将感悟收回,感受今时今日的阳光重新洒在肩头,除了考试的分数,历史能给我们什么? 不能供我们三餐,不能助我们挣钱(若干年前的13块除外),读史真的还有必要么? 附 1995年4月20日 旧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