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儋州纪行

 夫复何言 2021-12-24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明明今天的题目是儋州,为啥题图是杭州?请容我细细道来。

原因之一:捕风捉影老先生还没去过儋州。(这也提醒我,下次出游的目的地有了!)

原因之二:只要提到儋州,自然就跟苏轼、黄州、惠州联系起来,因为东坡先生在辞世前不久的《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我看来,除了他自己钟爱的这三处谪贬地之外,受其泽备最多的地方就是杭州了。先生一生中两次杭州履职,兴水利、疏西湖、筑苏堤、抗瘟疫、建医院,还有“淡妆浓抹总相宜”、“望湖楼下水如天”的广告词,杭州与东坡,早也是分不开的。

原因之三:此图摄于苏轼始建的三潭印月附近,恰好又有扁舟飘过,暗合先生那句“身如不系之舟”,用来压题竟也是浑然天成。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还是赶紧聊聊儋州吧。

想去儋州很久了,尤其是黄州惠州杭州几地都已经反复探索之后,内心深处一直在呼唤“去儋州!去儋州!”总觉得不到此地,似乎就不能完整走完先生的心路。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错过之后,两年前的今天,终于逮着机会到儋州,谋得半日停留。

那一天,太阳火辣辣的,穿着一件防晒衣,在一千两百年的古盐田穿梭跳跃,享受天然桑拿。制盐人一桶一桶地往火山岩做成的盐槽上倒卤水,不一会就能看到白花花的盐粒,阳光下闪着晶亮的光芒。闷出了一身汗,实在不能再呆下去了,两个人撤到树荫下,向东坡先生学习,享受当地美食。一只盐焗鸡,两杯老盐柠檬水,心中自有清风徐来,暑热不觉尽褪。

一鼓作气再去干掉了一些海鲜,心满意足去找白马井。传说中汉伏波将军马援行军至此,人马困渴,将军的白马跺出清泉。后人修葺井栏,命名白马井。两千年过去,水已经不能饮用了,井栏也变成了水泥所砌,唯有彩旗依旧迎风猎猎。去旁边小小的伏波将军庙一拜,一时间,自己胸中也荡涤着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的豪气。

最后的压轴必须是东坡书院。兄弟陪着我大太阳下晃悠这么久,早已意兴阑珊。终于到了终极目标,他也雀跃起来,不等我侦查完门口四周就把票买了。我到接待中心一看:背诵六首东坡诗词赠送一张门票!唉呀呀!真是亏大了!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瑄,下次再来时一定要拿赠票入场!门口大石上刻着名句,下次就先背这首!

没想到书院还挺大的,一个园子又一个园子,有一些东坡先生的介绍,更多是先生在儋州的故事,和在儋州留下的诗词。其中离开儋州时写的“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简直振聋发聩。在那个时候,六十多岁的人,漂洋过海到如此不毛之地,居然还能甘之如饴,居然能将此地和故乡倒置,这是怎样的不系之舟啊!

先生在儋州除了办学、修路、打井...之外,享受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最爱的可能是肥美的烤生蚝,还写信跟儿子说千万别让那些北方人知道,否则大家都要哭着喊着来海南跟他抢生蚝啦。(恩,我想好了,下次出游的必点美食!)

书院里居然还设了一座大大的书房,红木桌上摆放着宣纸,毛笔静静悬在笔架上,墨迹犹鲜。陪我闲逛的兄弟一下解锁了大好心情,铺开纸挥毫便写。服务员说纸墨随便用,我们开心就好。哈哈,能不开心吗?一人写字一人拍照,涂掉一张再来一张,让兄弟写了一遍又一遍“我亦是行人”,在稍稍晕染开的墨色中将自己的忧思也随之化去,天地一派明净。

半天时间,儋州匆匆掠过,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都饱餐了一顿。从书院出来,有一种充满了电的感觉,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新的。这一场逆旅,我们就慢慢从容走着罢,有这些人的光亮一直在为我们照着前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附 2018年4月22日 旧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